投資:知道當下怎麼做比預測未來重要

交易策略的本質是與市場共舞,即:當市場漲時我該怎麼辦?市場跌時我該怎麼辦?市場震盪時我該怎麼辦?

一個優秀的交易策略不應該僅因市場漲而做多、因市場跌而做空,而是當市場漲到一定程度了才能做多,跌到一定程度了才做空;如果要精準一點,可以根據市場的漲跌程度來分配倉位,即輕倉、重倉、滿倉。

如果交易者解決了“我疑”,在這裡就沒問題了;若“我疑”沒處理好,這裡會衍生出“嗔”,即恐懼,也就是信號出現了不敢執行,具體就是在下跌中出現買入信號時不敢買,害怕買了被套;在上漲行情裡出現了賣出信號不敢賣出,怕錯失後面的大行情。

化解“嗔”除了先化解“我疑”外,交易者還需明白,知道當下該怎麼操作,遠比預測未來要重要;出現買點不敢買,是交易者在無意識的預測價格還會跌。

在交易中,預測的再厲害,也要落實到操作層面,即價格達到了預測目標該怎麼操作?價格沒有達到預測目標又該如何操作?這本質上還是需要知道當下該如何操作。如果僅憑預測做交易,不達目標不罷休,遲早會被市場掃地出門。

“嗔”的對立面是“慢”,即傲慢。交易者多次精準的捕捉到行情後,很容易滋生傲慢的情緒,覺得自己很神,忘乎所以後很容易丟掉止損的保護措施,當災難來臨時很快被打回原形。

在股市裡能抓到大行情,並不是我們有多牛,而是市場賞晚飯而已;這個大行情並不是我們交易者創造的,而是市場賞的。市場不賞飯,縱然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抓不到大行情。如當前的股市,不賠錢或少賠錢已是萬幸。

所以說,投資就是一場修行,修行的目標是為了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後,並不意味著我們獲得了某種超能力,而是更加的瞭解了自己、瞭解了交易的真諦,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坦然接受交易中的不完美,不與市場對抗,將交易中的大虧避免掉,自然就能穩定盈利了。

任何一種交易策略都只是修行的工具,工具並不能保證讓你穩定盈利,讓你穩定盈利的應該是弩駕工具的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