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原載《金陵晚報雙擁週刊》2017年6月26日240期

老照片,南京政治學院40載崢嶸歲月

通訊員 陳繼臣 練紅寧 金陵晚報記者 毛蕾

春華秋實四十載,不忘初心育英才。從1977年12月,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校的名字出現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及1986年改稱南京政治學院,不斷前行,辛勤耕耘,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已在鐘山腳下走過了40個年頭。創刊20年的軍民共建品牌《雙擁報》就出自該院新聞系學員之手。

40年中,“獨臂英雄”丁曉兵在這裡完成了“從戰場到教室、以筆作刀槍”的蛻變;“模範理論工作者”嚴高鴻在這裡走完了平凡但恪守信仰的一生。

40年來,這裡成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全軍研究生培養單位重點建設院校和全軍院校教學優秀單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軍隊政治工作學2個學科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新聞與輿論戰、軍事心理學與心理戰等4個學科被列入“十一五”期間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近日,金陵晚報雙擁週刊記者走進南京政治學院院史館,選取部分老照片,講述南京政治學院40年的戰鬥歷程。

老照片故事一:建校之初

1978年:歡迎首批402名學員來校學習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斑駁的教學樓前,從老式校車上走下三三兩兩的拎著搪瓷臉盆、帆布旅行袋的學員,拾級而上,走進高懸著“熱烈歡迎新學員來校學習”橫幅的大門。1978年3月20日,南京政治學院的前身南京政治學校,迎來了首批402名學員,並且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開學典禮。這一時期,學校以短期培訓為主,主要任務是培訓機關幹部和政治理論教員。所以開學當天,學校的方雲光教員為首批學員講授的“開學第一課”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緒論。

南京政治學校的組建還與一位偉人有關。1977年8月23日,中央軍委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同志在軍委座談會上指出,訓練政治幹部的學校要增加,可以專門辦政治學校。僅僅過了兩個月零十四天,中央軍委頒發十五號文件決定組建南京政治學校,同期組建的還有西安政治學校。為了充實南京政治學校的師資,總政兩次專門向全軍各大軍區下達了為學校選調教員的計劃,學校也先後派出7個小組,到各大軍區考核選調教員。到1978年1月,教員人數達到55人,其中政治理論教員44人,軍事教員11人。

建校初期條件極其艱苦,全校師生利用業餘時間投入三萬多人次義務勞動日,維修營房、填水塘、平菜地、建操場、補圍牆,自己動手建成了1.2萬平方米的大操場和500平方米的三角花園。

老照片故事二:正式更名

1986年:南京政治學院迎來首批本科學員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1986年秋,又是新學年開學的日子。開學典禮上懸掛的橫幅卻與以往不同——南京政治學院命名大會暨八六級學員開學典禮;臺下的學員中也首次出現了本科生。

這一年2月,中央軍委印發了《關於軍隊院校教育改革的決定》和《全軍院校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明確“南京政治學校改稱南京政治學院”,培訓層次以本科為主。更名標誌著學院訓練任務由短期培訓向學歷教育過渡,學院開始面向地方高中招收青年本科學員。

從這一年開始,學院致力於把政治理論課講活、講好、講出效果,讓學員愛聽、愛學,使政治理論教學真正成為享譽軍內外的校園文化名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軍隊政治工作學2個學科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學科,新聞專業全軍唯一;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新聞與輿論戰、軍事心理學與心理戰等4個學科被列入“十一五”期間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這裡成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全軍研究生培養單位重點建設院校和全軍院校教學優秀單位,培養了30餘萬名政工幹部包括上百位將軍,贏得了“軍中北大”的盛譽。

老照片故事三:英雄學員

左手敬禮的“獨臂英雄”丁曉兵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院史館優秀學員版塊

照片中的他用左手莊嚴地敬著軍禮,雙目炯炯有神直視前方,他就是“獨臂英雄”丁曉兵。“英雄”的稱號無比榮光,然而在那背後,他走的是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

向記者推薦這張照片的,是南政院院史館講解員、學院研管一大隊15隊學員馮思琦。

如今已晉升為武警少將、任武警廣西總隊政委的獨臂英雄丁曉兵,1986年至1988年曾在南政院軍隊政治工作系學習。丁曉兵1983年入伍,參加過“兩山”戰役。1984年10月,時年19歲的他在遂行軍事任務中,小臂被炸飛,大臂只連著點皮,大臂的血管也往外噴著血。為了不影響行動,他用匕首把自己的斷臂割掉,並把斷臂別在腰上,“以為帶回來縫一縫還能用”……戰後,他榮立一等功並獲得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優秀邊陲兒女”金質獎章。

後來,丁曉兵拒絕了許多單位提供的要職和優厚待遇,申請到南政院讀書深造。可在入學第一次考試中,這名勇士就遇到了難題。由於只能用左手寫字,到了交卷時間,他還有一半的考題沒有做完,便非常著急地向監考老師請求延長20分鐘。沒想到監考老師卻說:“不行,沒有這個先例!”

考試結束後,監考老師跟他談心:“如果你什麼都需要別人照顧,那麼你在部隊走不了多遠!”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他,暗下決心:在自己的人生字典裡,絕不能再出現“照顧”二字。自那以後,他把課餘時間都用在練習寫字上,一個月戳斷了9支鋼筆,左手磨出的血痕漸漸變成厚厚的老繭。1988年初,他以全優的成績完成學業,並被評為“優秀學員”。

老照片故事四:師德模範

嚴高鴻:嚴師之美,學高德鴻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嚴高鴻教授的最後一張照片

“這是他生前最後一張照片。2010年12月18日上午,新聞系博士生論文開題報告現場。照片中的嚴高鴻教授雙目微閉,斜靠在椅背上,像睡著了一般安詳。然而即使是拍攝者和坐在他身邊的同事戰友,都以為他只是累了閉目養神,並沒有意識到,其實那時的他,已因突發心臟病,永遠離開了摯愛的崗位。”

院史館裡還擺著嚴高鴻教授使用過的辦公桌椅,桌上的陳設一如教授生前的樣子:一摞待審的稿子、一副眼鏡、一支紅筆和一把尺子。在擔任學報主編時,他定下“三不錯”原則,即“不錯一個觀點、不錯一個字、不錯一個標點”。為了防止校對清樣眼睛看花,他就用尺子壓著一行一行校,每期26萬字的學報,他要一字不落地校對三遍,常年的筆耕使他的右手嚴重變形。

其實,在犧牲的前一週,他就感到胸口和背部嚴重疼痛,於是聯繫軍區總院想要在18日進行檢查,但17日他接到第二天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通知,於是選擇推遲檢查日期。18日上午,嚴高鴻強忍著劇痛來到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現場,並對博士生的論文進行了長達十五分鐘的點評。10時28分,嚴高鴻晃動了一下身子,輕輕地靠在椅背上,兩眼微微地閉上,卻再也沒有醒來。

在南政院,嚴高鴻摘取過四個第一:第一個走上講臺,第一個講授正本教材,第一個介紹授課經驗,第一個在哲學研究上發表文章。20世紀80年代末,嚴高鴻教授提出的一個命題在哲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嚴高鴻被中央軍委追授“模範理論工作者”榮譽稱號。

………………講解員的自述………………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馮思琦正在給拉薩路小學六年級學生講解嚴高鴻的事蹟。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2002年3月20日,創辦南京政院報、南政電視臺、校園廣播等校園媒體,努力打造思想政治建設的陣地。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我在院史館當講解員

南京政治學院研管一大隊15隊 馮思琦

“大家好,歡迎參觀南京政治學院院史館。建院40年來,學院走出了一條充滿激情與創造的發展之路,今天,就讓我們循著歷史足跡,一起來感受屬於它的風采。”

是的,站在展板前,那個滿臉笑容講解著院史的人,就是我。一次幸運的機會,我成為南京政治學院院史館的一名講解員,開始近距離接觸南政院的過去和現在,併成為南政精神的見證者和傳播者。每一次講解,都讓我對南政院的歷史沿革、優良傳統和輝煌成就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隨著那一幅幅照片從黑白到彩色,我沿著“時光隧道”將歷史講給別人,也講給自己。在這裡,聚集了一大批無私耕耘的老師和勤奮有為的學子;在這裡,有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全軍唯一的新聞專業;在這裡,培養了30餘萬名政工幹部包括上百位將軍……每每講到這些,我的內心總是按捺不住的自豪。而在這些照片中,讓我駐足時間最久的,是“模範理論工作者”嚴高鴻和“獨臂英雄”丁曉兵。

一師一生兩張照片,講述兩段人生,卻都體現著南政精神。在他們身上,我看到南政人的勤勤懇懇和無私奉獻,看到南政人的政治意志和堅強作風,作為院史館的講解員,我願意將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感動更多人。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馮思琦正在給拉薩路小學六年級學生講解嚴高鴻的事蹟。

(圖片均由毛蕾、練紅寧攝影或翻拍)

老照片見證南京政治學院40春秋

版權信息 ∣ 「南京雙擁」微信,組織處供稿

本期編輯 ∣ 南政院收發室 吳風華

圖文審稿 ∣ 政治部宣傳處

歡迎大家分享,傳播南政聲音

點贊是一種鼓勵分享傳遞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