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17歲的張愛玲,用虞姬道出了女人的心聲

導讀:“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裡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臺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蕩氣迴腸的燦爛傳奇。

張愛玲17歲時所寫的短篇歷史小說《霸王別姬》,她巧妙地借用對虞姬的心理描寫和女性的細膩敏感,反襯出項王的悲涼結局,詮釋了不一樣的英雄歷史,卻道出了所有女人的心聲,把女人心底裡對愛情的患得患失和忠貞不渝刻畫得如此深入,也把她的愛情觀表露無遺。

張愛玲筆下的項羽執著且柔情,他對勝負執著而無懼,在戰場上英勇無敵,卻對虞姬依戀而柔情。從項王在清點軍糧和與虞姬談話可知,虞姬不僅是他的枕邊人,更是他的副手和賢內助。當四面楚歌時,他的恐慌只出現在虞姬面前,那個他深愛著的女人面前;他可以像個孩子一樣肆無忌憚地在她面前放鬆警惕和戒備,可以安穩地睡,但在外面,在士兵面前,他得要像將士一樣勇猛精進,以至尊的首領身份調兵遣將,發號施令。

《霸王別姬》17歲的張愛玲,用虞姬道出了女人的心聲

項羽對虞姬的愛,愛江山也愛美人

千古以來,江山是世代君王的權力顯耀,但在項王心中,江山和虞姬同等重要。

他對虞姬依戀信賴,即使將要冒死一戰但心裡仍思量著虞姬的安危,項羽對虞姬的愛其實並不比虞姬少。項羽被困垓下,兵少糧盡,但他仍苦守陣地,並幻想著援軍將到便能解困,從這裡可看出當時項王已兵臨險境,勝敗早已看出端倪,只是他骨子裡的傲氣讓他不甘於現實

當他抬起臉來的時候,那烏黑的大眼睛裡卻跳出了只有孩子的天真的眼睛裡才有的焰焰的火花。

雖然他那紛披在額前的亂髮已經有幾莖灰白色的,並且光陰的利刃已經在他堅凝的前額上劃了幾條深深的皺痕,他的睡熟的臉依舊含著一個嬰孩的坦白和固執。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也許只有在虞姬面前才能釋放出純真的情感,像個孩子一樣充滿憧憬和志向,

那個飽經沙場的君王其實內心對生活還保留著一份平凡的安靜,虞姬帶給他的不僅是溫存,更多是心靈的慰藉。

“你吩咐過軍曹預備滾木和擂石了沒有?”虞姬已跟隨項王征戰十餘年,她清楚知道戰場所需的兵器,也可看出項王對虞姬的情意,希望能貧苦與共,生死相隨,我們也可以說項王自私,甘願讓愛人隨同自己生死出入,但愛情何嘗又不是自私的?而虞姬也是項王唯一信任的人,當項王從虞姬口中得知他們正面臨四面埋伏時,他馬上想到的是虞姬的安危,他希望她跟隨著他一起,在戰場上作最後一次的行獵戰爭,並深情說出心底裡我那句話:“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軟甲,你得跟隨我,直到最後一分鐘。我們都要死在馬背上”。他不能拋下她,他必須帶上她一起英勇殺敵,他是唯一能保護她的人,即便戰死沙場,他也希望能與虞姬一起。

《霸王別姬》17歲的張愛玲,用虞姬道出了女人的心聲

對比項王的深情,張愛玲筆下的虞姬卻有著簡單的心思和複雜的情感,她對這份愛感到迷茫,對未來的處境感到不安和恐慌,才會挑燈夜巡營。

虞姬對項王的愛,忠貞不二

十餘年來,江東的八千子弟總能夠看到虞姬像影子一樣,緊緊地跟隨著項王后面,她以他的壯志為她的壯志,以他的勝利為她的勝利,以他的痛苦為她的痛苦。

虞姬跟隨項羽多年,她的生活裡處處都是他,他就是她生命中的全部,她以他的驕傲與成敗為榮,願意活在他的萬丈光芒之下,她喜愛這種專屬,也深知項羽對她的偏愛,所以她愛得忠貞熱烈,然而她離開他的光環後,她卻倍感到失落空虛,她害怕失去。

《霸王別姬》17歲的張愛玲,用虞姬道出了女人的心聲

  • 焦慮擔憂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愛情不是一種寬容,更不是一種容忍。愛情是絕對的自私、絕對的跋扈、絕對不容一粒沙子的。——張愛玲

虞姬在抺拭著劍梢的血漬時,可見她已習慣兵荒馬亂的日子,並不畏懼戰爭的血腥,儘管她不懂得如何運用武器殺敵,但她依然可以傲視戰場,善於運用兵器的項王總會在前方英勇殺敵,為他的豪情壯志而拼殺,而她緊跟隨大軍後,享受著他成功的喜悅,忍受著他失敗的痛苦,她的悲與喜隨他被牽動。

當她侍服項王入睡後,獨自巡營,“她突然覺得冷,又覺得空虛,正像每一次她離開了項王的感覺一樣。”她跟隨項王南征北戰沙場這些年來,她如同他的影子愛人,她害怕終有一天自己不再是他的影子時,而感到慌張與擔憂,假使項王“垓下戰”一役取勝,他將會得到天下間更多的美好,對她的愛也將會逐漸變淡,興許賜予她一個權貴的稱號或給予一個生命的冠冕,而他們曾經的愛將不再重現

;當她年華色衰時,他不再像以往那樣愛她,曾經所有的美好愛情都隨風而逝,他身邊將會出現比她更美好的女人圍繞著,而她又能得到了什麼?穿著華貴的宮妝在昭華宮中老去。

虞姬深愛著項王,心中裝滿著他,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焦慮和擔憂的情緒,她習慣了獨享項王的愛,不敢想象日後活在深宮裡的生活,遭受著帝王的冷漠與遺棄,她不願意也無法忍受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愛人,我們與其說她自私,倒不如說她對愛情專一,她的焦慮不安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其實是她對這份愛的不自信表現和內心隱隱的迷茫。

《霸王別姬》17歲的張愛玲,用虞姬道出了女人的心聲

  • 不願成為負累

當得知四面楚歌時,她的思緒又猛然回到現實,她開始隱隱地擔心項王的安危,在她心中項王如同孩子一樣,使她忍不住心痛他而不自覺地對他散發出母性的光輝,當她洞察到危機時,馬上回營卻不忍吵醒熟睡中的他。女人天生母性,她會對自己所愛的人如孩子般疼愛對待,不論他是普通人還是君王。

當虞姬告知項王他軍被處於險境時,項王先是驚慌了一下然後鎮定下來,並提出與虞姬一起作生死最後一戰,然而虞姬深知局勢已無法逆轉,也許這是項王最後一次在戰場上英勇殺戰,為了不拖累項王讓他能無所牽掛,虞姬拒絕了他的請求,項王卻認為虞姬怯戰怕死,心想曾經與他出生入死的虞姬,卻選擇最後舍他而去,心裡隱隱有些落寞,為了虞姬的安危著想便讓她留在後方營地,等劉邦發現她時就進獻給他,他認為這是對虞姬最好的安排。

虞姬不想成為項王的負累並不是因為她貪生怕死,而是害怕自己在戰場上被俘虜,分散了項王的作戰能力,害怕那個硬鐵漢子會為救她而被敵軍要挾暗傷最終慘死戰場上,她不想親眼看到自己最愛的人在她面前死去那一幕,在她心中項王是個英勇無比的君王。

《霸王別姬》17歲的張愛玲,用虞姬道出了女人的心聲

  • 為愛而死

成王敗寇,在古時女人也屬於一種戰利品,如果是絕色佳人同樣能獲龐。虞姬得知項羽對她的愛意後,便無悔地選擇自刎了斷,她不想成為戰利品,她守著那份只對項王忠貞的愛,“寧可玉碎,不可瓦全”死在最愛的人懷裡,並說了一句項王聽不懂的話:“我比較喜歡那樣的收梢”,項王為虞姬的死感到悲傷欲絕,激發了內心的鬥志而毅然去拼死一戰。

從虞姬最後說的那句話中可知,她的困惑已經解開,她曾一直對這份愛患得患失,但最後項王給了她一個滿意的答覆,她因此死而無憾。以她跟隨他征戰十多餘年的經驗,她知道他們這次戰役必敗無疑,而她最終的命運也將之不幸,與其要屈死順從,倒不如清白死去,給最愛的人留下最深的銘記。

《霸王別姬》17歲的張愛玲,用虞姬道出了女人的心聲

女人一旦愛上一個男人,如賜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願的以一種最美的姿勢一飲而盡,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張愛玲

張愛玲的《霸王別姬》側重於對虞姬心理歷程的描寫,用略顯稚嫩的文筆塑造了一個鮮活的人物特徵,從虞姬身上我們看到了絕大部分女人的影子,同時也可看到張愛玲的愛情觀。女人天生敏感,對愛情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她可以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卻容不下所愛的人對愛情的不忠,若一個男人的付出是60分的愛,女人將會用101分的愛來報以桃李。

在愛情面前,女人愛得忠貞而執著,同時她們對愛也自私專情,並希望自己會是所愛的男人生命中的唯一,害怕被愛人背叛,能為之付出一切,甚至可以把生死置以度外,在17歲張愛玲筆下的虞姬便是這樣的心思,使得她所寫的《霸王別姬》中項羽和虞姬的愛情變得如此悽美和可歌可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