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康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将于10月14日在安康举行。

本次论坛以“聚焦富硒产业,科技引领发展”为主题,邀请省内外数十位重磅嘉宾、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研讨。

聚焦富硒产业,科技引领发展

主办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康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单位:安康市委人才办、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安康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安康高新区管委会、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协办单位:

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

论坛时间

10月14日(星期三)


8:30-9:20

开幕式

1、安康市委领导致辞

2、陕西省科协领导致辞

3、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致辞

4、市政府主要领导、省科协领 导为省级“科技创新服务站揭牌

5、安康招商引资推介

6、项目签约

地点:安康国际会议中心101会议室


9:20-12:00

院 士 专 家 作 学 术 报 告

1、桂建芳院士作主旨报告

2、播放赵其国院士视频

3、王汉中院士视频在线作学术报告

4、播放施秉银院长视频报告

地点:安康国际会议中心101会议室


14:30-18:00

富硒产业发展座谈交流会

(参加人员及议程另行通知)

地点: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二楼会议室

论坛内容

开幕式

院士专家作学术报告

富硒产业发展座谈会交流

联系方式

赵文娟(陕西省科协) 15332301409

李 媛 (安康市科协)18992510987

张 荣(酒店联系人) 13389152111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安康市富硒产业简介

安康是目前资料显示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硒含量地层最厚、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 经科学普查,安康形成了以紫阳县为中心覆盖全市范围的天然富硒带,全域 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 (0.2mg/kg)以上水平,且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 被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区域, 被誉为“中国硒谷”。

天然富硒资源是安康最具特色的资源,富硒产业 是安康最具优势的产业。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立 足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把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按 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围绕富硒茶、 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精准施 策,推动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从 2012 年开始, 安康富硒食品产业连续多年实现 3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9 年,全市富硒食品实现产值 544.31 亿元,增长 14.5%,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 700 亿元以上,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院士专家简介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王汉中,男,汉族,1964年1月生,湖南涟源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原华中农学院)农学专业,1990年获得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油菜遗传育种学家,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等重点项目(课题)2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2项和省部级成果奖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以第一完成人育成油菜新品种17个,先后实现了多抗、高油和高产三次跨越,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其中2个还被同行专家作为优异亲本培育22个新品种并推广2300多万亩。发表含国际权威刊物等论文123篇,累计被引用4673次。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桂建芳,男,鱼类遗传育种学家。1956年6月生,湖北黄梅人。毕业于武汉大学,1982年和1985年获该校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两届所长和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届主任,现为该所研究员。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系统研究多倍体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银鲫养殖新品种;开拓出一条X和Y染色体连锁标记辅助的全雄鱼培育技术路线。已在Nature,PNAS,Mol.Biol.Evol.,《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60多篇,其中SCI刊源论文260多篇,出版专著和研究生教材7部;论著被用11000多次。已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以及出站博后共110多位,毕业的博士中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名,优秀奖2名。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11-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一等奖(201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00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1年)等在内的10余奖项,授权专利10项。个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近20项。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赵其国,著名土壤学家,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壤学会土壤坏境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长期从事我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在热带土壤发生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近几年曾建议并参与国家“土壤质量”及“东南环境质量”等“973”研究项目,对农业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清洁生产等重大问题均参与咨询与研究。2008年-2011年参与“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并担任组长,近年来进行“生态高值农业”的研究,并提出了发展我国“生态高值农业”的理念与建议。曾获中科院竺可祯奖,国际道库恰也夫奖,第四届日经亚州大奖等国际、国家及中科院奖20次,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发表专著21本,论文400余篇。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施秉银,男,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参加工作二十三年来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党委委员。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风湿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三十余年临床工作经历,在甲状腺、糖尿病及疑难复杂内分泌、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重点培植项目、陕西省攻关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取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技成果,主持的甲状腺穿剌活检、细胞病理诊断及甲亢、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Graves甲亢动物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了对甲亢的免疫耐受、首次成功制备恒河猴甲亢模型。先后主持完成一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项省部级研究项目等多项重大研究课题。主持在研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卫生部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出版专着5部。2020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授予施秉银“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李建科,男,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食品营养与安全学科带头人,食品加工副产物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营养学、食品功能因子、食品工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富硒食品研究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横向项目30余项,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其中主编的《食品毒理学》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在全国60多所高校广泛使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80余名。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岳田利,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批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兼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杨凌)主任,农业农村部苹果综合加工技术集成基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专家组成员,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立法咨询专家。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杨兴斌,男,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精细化工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陕西省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兼任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担任Food&Function(SCI一区)编辑顾问委员、FrontiersinPharmacology(SCI二区)和FrontiersinNutrition(SCI)评论编辑及编委,兼任《食品与营养学杂志》和《JournalofFoodProcessing&Technology》杂志主编,发表SCI杂志论文180余篇,论文H指数为36。报批并商品化国食健字号的水苏糖配料微生态保健食品2个和“益常顺牌”速溶茶产品1个,开发了速溶益生茯砖茶、大豆益生菌发酵国体饮料和酵素等功能食品产品。目前主要从事食品加工与营养、微生态食品的研究工作。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刘永峰,男,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副院长。系陕西省特色畜产品安全生产与营养控制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畜产品质量控制工程中心主任、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陕西省及西安市科技特派员、陕西省肉牛产业体系产品加工岗位专家等。主要从事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品质检测、营养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等科研工作。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出版著作7部;申请发明专利21件,授权12件。先后获得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之星等8项省级学术荣誉;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农业部科技奖等10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预告“智惠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孟永宏,男,教授,主要从事果蔬资源高值利用、功能成分微生物制造领域研究。西部果品资源高值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科技特派员,陕西省三区人才,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油脂》杂志编委,《中国果菜》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军委-教育部装备预研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和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发表论文70多篇,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多篇;获批专利13件;鉴定科技成果3项;参编专著2部;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