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三国里面的哪些冷门人物?为什么?

暮雨夜行归何处


讨厌陈宫,喜欢黄权

历史上的陈宫心术不正,多次背叛君主,不是什么好东西。

《三国志》记载,早期陈宫在兖州为官,先是引曹操入主兖州,后来在曹操征讨陶谦时,又和张邈一起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致使曹操失去大本营。

随吕布到徐州后,暗通袁术,并串通吕布的部将郝萌叛乱,叛军攻入吕布营房,吕布靠着从厕所的排污道爬出才幸免于难。大将高顺平定叛乱后,郝萌揭发了陈宫。吕布没杀陈宫,但从此不再信任他。

后来曹操围吕布,吕布自知不敌打算投降,陈宫觉得自己“负罪深”,便“沮其计”。最终吕布兵败身死。

历史上的陈宫实在算不上一个有智慧的人,《三国志》记载荀彧评价陈宫“有智而迟”,意思是说陈宫有聪明才智,但是反应太慢了,不足为虑。

黄权的一生虽然跟随过三个主公,却是一个忠义之人。

黄权,字公覆,原是刘璋部将。刘璋为对抗汉中张鲁,打算引刘备入蜀,黄权坚决反对但没有被采纳。后来刘备与刘璋反目,蜀将如法正、张松、李严等纷纷投降于刘备,只有黄权坚守不降。直到听说刘璋投降后才开城投降。

章武二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决定讨伐孙权,黄权建议自己率军为先锋,试探性攻击东吴,避免刘备有失。但刘备没有听,反而拜黄权为镇北将军,命令他率江北军驻扎在长江北岸防范曹魏。刘备在夷陵被陆议击败全军覆没,黄权回蜀之路被隔绝,无奈之下只能率军投降曹魏。

黄权投降后对魏主曹丕说:“我受刘主厚恩,因为回不去了,才来投降你的。”曹丕听了很赞赏他的忠义和坦诚。

刘备兵败后,蜀国的执法人员上奏说要把黄权的家人都抓起来定罪,刘备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依然厚待黄权的妻儿。

当时有其他投降曹魏的蜀国人对黄权说他的家人都被刘备杀了,连曹丕都下诏书让黄权准备丧事。黄权却说:“吾与刘、葛推诚相待,明臣本志。”认为刘备不会这样做,拒绝为家人发丧。后来消息传来,果然如此。这段故事被传为佳话,是“君臣相知”的典范。

后来黄权在曹魏不断升迁,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成为军方的第三号人物。黄权的儿子黄崇在蜀国也做到了尚书郎,刘备死后四十年,邓艾偷渡阴平攻打成都,黄崇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往拒敌,力战而死,为国捐躯。

黄权虽然没有从一而终,但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这是值得敬佩的。




九尾


为什么让人去喜欢一个小说中一千多年前的人,他们已经尸骨无存了,还有喜欢的必要吗?与其向他们献爱心,不如关注一下身边的人,特别是亲朋好友们。


痴骑朽翁


个人推荐向宠,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那个向宠。一是诸葛亮推荐的将军,没有特别之处,老诸肯定会不好意思。至于他的优点,《出师表》里有,这里不占篇幅。二是我个人非常推崇他。夷陵之战,刘备军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精锐士兵死伤惨重,各级将领或死或伤,向宠所领军队却无损,这非常难得。说明他个人头脑很冷静,对地形路线很熟,对所属掌控力强。额外说明一下,古代军队败退,极其容易溃散。三是他最后一战,死了,部下奋勇向前,夺回了他的尸体,人品难得。


Lucky


司马徽,三国名士,神秘莫测,好友也皆是智谋之士,有才华又不愿出仕,逢问只答好好,人称好好先生,让人很好奇。


violet王子


庞德公,名气比诸葛亮还大,他一生都在乡野田园生活。农耕渔猎、读书赋诗,所以庞德公是出世的经典人物,而诸葛亮是入世的经典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