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在看读者来信时,突然发现近期有这么一个词汇频繁出现:大学生怀孕(被骗)。

许多来信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我的好闺蜜(室友、同学、朋友)怀孕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她找我借钱说要去打胎,我该不该借;她被"渣男"骗了,很难过,我该怎么安慰……

从咨询的内容来看,我们能明显发现两个问题:

1、来信咨询的,往往都是当事人的好友(闺蜜、同学、室友等),而非当事人本人。

2、怀孕初期,当事人并不希望把自己怀孕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往往只会让三两好友知道这件事。并向这些好友寻求帮助。

从尊严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当事人心中的想法,不论是未婚先孕,还是惨遭"渣男"欺骗,想来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自然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但又碍于自己无法处理这些事情,只能向最信任的好友寻求帮助。

我们先不讨论这种行为的正确性(主要指"只向同龄人或者年纪相差不大的人寻求帮助",而"不寻求医院等相关的专业机构的帮助",甚至忽略实际情况,一味瞒着长辈想要自己解决)。今天,我们就跳出"女大学生被骗、怀孕" 这件事,读一读事件背后的"隐藏"因素。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为什么有的人青春期过去了,叛逆期却延长了?

人的一生有三个叛逆期:两岁时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也称之为宝宝叛逆期;7岁左右,第二个叛逆期会如期而至,也被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岁到18岁这段时间,便是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也是人们常常提到的"青春叛逆期"。

说到这里,有朋友就问了:我的孩子,在2岁、7岁,甚至八九岁、十四五岁……都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叛逆行为,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该来的或许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缺席。这句话用在"叛逆期"这件事上,也是说得通的。

随着教育的普及,各种"优质"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也正因如此,"懂事"、"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懂得隐忍悲伤情绪"的孩子越来越多。

"孩子懂事有什么不好的?"

乍一看,是挺好的:人前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人后做事认真、极其自律、极致努力,"身体健康"、"无忧无虑"、"笑口常开"……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孩子的"乐观"如果只是一种假象,孩子的"懂事和隐忍(情绪)"如果是建立在一种"不理智的"、"不成熟的"、"无能为力"的基础之上,那么日后 "情绪爆发的概率"将更大,"爆发带来的危害"也将更致命(科学相关依据请参考下文,“叛逆期延长引发:部分人群成长的三个阶段”)。

对大多数长辈来说,升学和18岁,意味着长大、责任、见识和懂事。但对身处"18岁"的许多人来说,升学和18岁其实只是意味着临近的"全国高考"(紧张),以及,不久之后"进入大学"或"迈入社会"(自由)。是的,就是紧张和自由,且只有紧张和自由。而非"懂得为人处世、承担责任"、更不是"增长眼界、知识、学问"等父母心中希望的东西。对他们来说:紧张过后就是无限的自由,是自己一直以来渴望拥有的"权利和自由"。

即使自由是短暂的,很快他们也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但多数人并不会想到这一层关系,而是仅仅停留在"自由"上,并尝试释放因懂事和隐忍一直压抑在心底的欲望。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将会尽情追逐当年的梦想、享受成长带来的自由。这一时期,便是"延长的叛逆期",也是"迟到的叛逆期"(科学相关依据请参考下文,"校园暴力的出现")。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叛逆期延长”引发:部分人群成长的三个阶段

个人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理解人性》中的"无意识"一章中这样说到:在一个人的无意识里,我们可以探索并发现他的内在行为模式;而在他的潜意识里,我们所看到的很有可能是和行为模式相反的东西。

换句话说:一直以来都显得"礼貌、乖巧、懂事"的孩子,其内在的行为模式会不会跟表现完全相反?当远方求学、步入社会,脱离了一直以来的家长的束缚,"孩子"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成年后的自己?

1、第一阶段(内心独白: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在内心独白的表达上,我用了"要"有,而非"想"有,这一个字的不同,便是"孩子接下来"一切行为的源头(指第一、二、三阶段)。

有人说社会是个大染缸,生活在这个大染缸里的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事,如果不能自律,诱惑就像是只无形的手,使你尽快失去自尊、自爱,使你一步步坠入深渊,且无法自拔。其实,大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们常说"大学是半个社会",便是这个意思。

在许多学生身上有这样一个现象:曾经特别优秀的学生,步入大学后突然对学习感到厌恶,并追求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待遇"。如:从来不玩游戏,甚至"刻意避免接触手机和电脑,以及下载游戏的人",突然疯狂的爱上游戏,甚至在网吧通宵达旦,夜不归宿(因为同学里有人这样做,他便也要这样,如下内容同理);从来不喜欢交朋友,甚至刻意避免社交场合的人,突然喜欢上参加各种活动、聚餐,并热衷于组织聚会;从来不抽烟喝酒的人,突然间吞云吐雾、烂醉如泥,抽得难受也要坚持、喝得痛苦也不吐掉……

这便是这群人的第一阶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情释放自己的内心欲望。表达的方式一般有:刻意逃课;网吧通宵;KTV、酒吧、夜店狂欢;三天两头邀约朋友聚会;走遍大江南北去旅行(大都是自己从前有过的一些"敢想不敢做"的行为)……这一系列行为除了会对学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以外,对自己的经济也将带来极大的消耗。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2、第二阶段(内心独白:我只是,不“愿”低人一等)

随着第一阶段的放纵,在"消耗"自身的同时,自然也"聚集"了一群看似"志同道合"实则只会喝酒吃肉的朋友。

这涉及到几个关于人性的问题:

A:第一阶段一系列的操作,给人一种"有钱、有能力"的错觉,分享利益获得朋友。(利益共享)

B:攀龙附凤的人性本能,驱使没有获得利益的人群,想要成为朋友。(利益诱惑)

C:恐惧:趋利避害、欺软怕硬是人的本能,第一阶段获得的朋友,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气场",因此获得更多朋友。(气场影响)

D:仰慕:不论是第一阶段的系列操作表现出的"洒脱",还是随着朋友日益增多而表现出的"强大的气场",都会产生一批仰慕者,之后也会自然转化成跟随者。这其中有两个原因:a、生存其实本就是一件压抑的事,洒脱的气质总是能让人羡慕。b、追随者越多给人的"错觉"便是能力越强,轻易就能激起人的"阶级观念",进而生出"想要追随"的仰慕之情。(气场影响)

朋友和仰慕者增多是事实,学业遭受冲击,资金大量消耗也是事实。不论是成绩下降还是资金不足都足以令人着急。可事已至此,自己已经完全无法依靠自身去解决。怎么办?寻求外界帮助:利用ABCD积累起来的朋友,为自己解决学业和资金上遇到的问题。

这便是这群人的第二阶段:利用一切手段,榨取身边人的可利用价值。表现的形式一般有:让同学帮忙上课签到、让同学帮忙做实验、抄同学的作业,抄同学的试卷、找同学借钱、蹭同学的饭……虽然学业上的操作有风险,但许多学校并不会赶尽杀绝,顺利毕业还是没有问题的。资金上的操作大多也不会引起同学的太多反感,大家更愿意相信你的资金只是一时周转不开。

随着资金消耗越来越大,借朋友的钱无法按时归还。甚至,已经借遍了所有人,切实到了"无人可借、无人肯借"的地步。这就导致了第三阶段的出现,这也是我们花了大篇幅在解释的:叛逆期的延长,导致被骗、怀孕。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3、第三阶段(内心独白,我不“想”,被人看不起)

虽然说学校是半个社会,但论阴谋诡计,学校的环境可就比社会安逸多了。许多同学在给予帮助时,或许会索取回报,但并不会过分的索取。只是,学生终究是学生,他们能给予的最大的帮助,往往是学业上的,而非是金钱上的。

随着钱越来越不够用,这群人开始不得不寻求外界(学校之外)的帮助。但又碍于面子,不愿意低下姿态去打工:对她们来说,打工违反了一直以来培养的"人设",如有钱、有能力等。在"高处"太久的人,不论身处什么时间地点,她们都是渴望鲜花和赞美的,都是不愿放低姿态的。于是,"贷款"渐渐走入了她们的视野中。

可想而知,她们是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贷款的。一开始,她们会尝试申请一些低息网贷,但花销并不会因为自己已经贷款而减少。渐渐的,她们会盯向高息贷款。随着欠下的钱越来越多,还款迫在眉睫,催收员也在无时无刻威逼利诱。着急、无奈、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终于让她们失去理智:她们走向了高利贷、套路贷。最后的最后,依旧没钱还款的她们,不得不接受放贷者的各种无力要求,如肉偿、折磨等。怀孕,只不过是迟早的事。东窗事发,也只是迟早的事。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人们常说:懂事的孩子最让人心疼、最命苦、最可怜…… "懂事"和"隐忍",确实是许多人感同身受的事。于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借用父母常说的一些话便是:你那么小,你懂什么?你有什么想不通的?你生过人吗,懂什么是人生吗?当然,父母对孩子的质疑,绝对不止以上列举的三个问句。那么,孩子真的就没有烦恼吗?不!

懂事的孩子,一直以来"忍"的是什么?

是物质的诱惑。但自己既没有购买的能力,更没有向父母提出购买的勇气;

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例如:打游戏、去网吧、喝酒、抽烟。自己既没有实现这些目的勇气,也没有一个领路人替他解答疑惑,引领他的"理智",使他始终被"好奇"支配,并因"好奇"而生出许多不正确的欲望;

是痛哭的权利。每每大哭,总是被呵斥"不准哭",每每遇到困难,想要倾诉换来的都是对方的"爱答不理"。好不容易对方愿意听两句,但换来的便是冷嘲热讽。如:这么点小事,你也难过……

显然,这一类"懂事的孩子"一直以来表现的"懂事"并非真正的懂事,而是建立在无能为力上的一种隐忍。当隐忍达到一定的程度,痛苦造成的伤害让大脑"误判"有可能威胁自身的生命时,便会触发自身的保护机制(无意识行为)。例如,负面状态有:自闭、社交恐惧等,以此来降低外界对自身的伤害。正面状态有: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等,以此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权利。

当自己一旦脱离某种束缚,如:去远方上大学,脱离家人管理。此时,他们将彻底释放自己的天性,以弥补自己一直以来缺失的"温暖",全然不顾这样的方式是否最终会伤害自己。一直以来的隐忍使他们在面对自由时,彻底失去了理智。这便是他们选择面对自己"成年"的方式。这也是叛逆期的延长导致的部分人群的选择!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是什么原因导致"女大学生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

上文我们用很大的篇幅说明了"叛逆期的延长",以及叛逆期延长带来的危害:缺乏理智、爱慕虚荣,导致身陷沼泽、无法自拔。接下来,我们聊聊认知问题。

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的共性

前段时间,在和父亲聊天时,他突然愤怒地说到:嫂子又带侄子去医院了,三天两头的往医院跑,真的是。说什么科学喂养、科学教育,整天就围着书本转、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全都安排得死死的。孩子饿了连饭都没得吃,体质差、免疫力低,不生病生什么?

作为儿子,想来也没有太多和父亲争论的必要,接受过的教育不同、遭受过的经历不同、遇见过的事情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争论起来不过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互不承认,但又都对罢了。当时的我只是在想:小时候的我,其实也是多病的体质,身为医生的父亲又怎么会不记得这些事呢?药可都是他给我开的啊!只是在孩子的事情上,他选择了宠爱,而非"正确"。

嫂子是一名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且为人师表。作为高智商人群的她自然是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但明显"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无异于是"对孩子"的一种折磨。这或许也是父亲吐槽嫂子的教育方式的根本原因。

那么,老一辈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只要孩子听话:身体健康就行了、快乐就行了,其它的都不做要求"。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孩子听话,是孩子行使权力的前提条件,也是父母在教育上所有行为的准则。父母是这么说的,孩子是这么认为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表面上,长辈会说"孩子只要听话,身体健康、心情快乐就行了",但背地里又会在"孩子听话"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如:这个你不能吃,对身体不好;你该睡觉了,早睡早起才能长高高;你该去写作业了、你该起床上学了……我们这都是为你好。

新式教育讲究的是科学的养育方式,但只不过是把"科学养育"放在了"孩子听话"之前,说白了,孩子还是要听话: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该怎么做,人生的规划、未来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中,只是借着"科学"的幌子,把事情安排得更有条理罢了。换句话说便是:孩子要听话,听科学的话,科学是这么说的,你就要这么做。

传统教育把"孩子听话"作为一切养育的准则,并没有做太多的梳理,也没有创造出许多的理论(话术),让人看起来有些"随心所欲",但实则孩子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在家长的掌控之中、安排之下,亦步亦趋走着前人走过的路。

两种教育方式,说白了都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想象力、选择权以及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过是一个学会了模仿的、可行动的"肉体机器人"罢了。不论是对外界的认知还是对自我的认知,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自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这种共性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 校园暴力的出现(叛逆期行为):

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一书中说到:人有时候会爆发出一些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力量,尽管这些力量统统都隐藏在无意识中,但它们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惨痛的后果(无意识反抗:既是"叛逆期延长"的科学依据之一,也是校园暴力出现的因素之一)。

当孩子的行为(这里指暴力行为)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承认,叛逆心理就会迫使他们做出一些"像是无意(意识控制的表象上是无意的行为)实则刻意(潜意识控制着他去这样做,是一种无意识行为)"的举动。

当他们在这样"无意"的举动中找到快感,出于对情绪的发泄,或是对快感的追求,他们就会持续保持这样的行为。这便是校园暴力出现且难以消除的根本原因(情绪发泄,或者寻求快感:1、反抗长辈的命令带来的快感;2、将痛苦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快感)。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2、 高智商人群,大量缴纳"智商税"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不得不离开家人独自远方,或者说渐生的意识和思想迫使他们想要挣脱家人的束缚去向远方。此时的他们又将面临新的问题:1、生存任务;2、自己做抉择。但明显,从小被束缚的孩子(指代行为束缚和思想束缚),是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的,甚至缺乏对生活的基本认识。

从某位获得多项国家奖金、学校奖金的高材生,且为"优秀党员"发布的辱华言论;以及某位研究生被诈骗数百万金额,还坚持告诉民警和单位领导说"我这是投资,他(骗子)没有骗我";以及高学历才子弑母藏尸等许许多多事件中足以看出:当孩子的行为长期被强制规范、主观想法被长期遏制,又得不到正确的三观引导和心理疏导,再加上长时间的隐忍,最终只能向生活和社会交无数的"智商税"。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守规矩的人,越聪明的人越危险"。可见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心理健康特别重要,"守规矩"应该是自我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之后,自发的行为,而不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下,强制执行的行为。对于高智商人群来说,长期的压抑换来的有可能是灾难性的爆发,并不是说智商越高、学历越好、孩子"看似"越听话,就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养好了,才是"栋梁"。养不好,也可能是"炸弹"。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3、 一般人群,愚昧无知,易轻信他人言语

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前,并没有太多接触过"社会",加上一直以来备受(家人、老师)呵护,自然都是比较单纯的,个人保护意识也非常薄弱。这对某些经验丰富的"有心的"社会人士来说,自然就成为了"猎物"。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女人大多是没有爱情的,一般是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走了。乍一看,这句话更像是某些单身人士为自己的无能做开脱的借口,颇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但若是仔细斟酌,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女人心中认为的"好"(a),跟我们观念中认为的"好"(b),其实是两个概念。

后者(b)是建立在一种历经世事、将心比心、猜测、怀疑、根据实际情况思考之后再做决定的基础之上,这种情况下的"好"足以难倒许多想要不劳而获的、图谋不轨的有心人士。而前者(a),是建立在一种不成熟的、不理智的、单纯的认知之上,这样的"好"往往来得更容易,某些有心人士"只要"稍微付出,便足以让这类女人"感动不已、涕泪纵横",甚至以身相许。这便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听到女大学生哭诉"自己遇人不淑、被欺骗、怀孕"的又一原因。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4、 可悲人群,生活任务艰难,被迫无奈

除了"叛逆驱使,导致自己身陷贷款深渊,最后被放贷人玷污",以及,"愚昧无知、易轻信他人言语,被社会上的有心人士利用、玩弄,最后导致怀孕",这两种情况以外。真正值得让人同情的,其实是接下来我们要提到的这种情况。

前面两种情况,一类是叛逆驱使的主观选择,一类是愚昧无知而后选择,说到底都是自己的"主观选择"。但最后这种情况,确确实实是被迫的,是生活的无奈:

目前,我国群众的生活并没有达到"全民脱贫"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许多家庭的生活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高考和上大学作为贫困家庭"翻身"的最直接途径,许多家庭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1、要上大学,没钱;2、不上大学,翻身难。

怎么办?那就"勤工俭学"。

事实上,许多大学生也是这么做的,哪怕父母并不同意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读完大学,但为了分担家庭的生活压力,他们也会选择这么做,并瞒着父母。

社会人士正是盯准了女大学生"迫切赚钱"的心理,于是加以引导,让她们一步一步误入歧途。如:先是为你介绍一份工作,不久之后再为你介绍一份薪资待遇更好的工作……用"赚更多钱"做诱饵,把"想赚更多钱"的女大学生,带入他们早已做好的陷阱之中。最后的结果大多是:女大学生为了赚取更高的回报:愿意坚守灵魂,但选择(不得不)出卖肉体。

为什么“女大学生被骗、怀孕的事件频频出现”?心理学这样告诉你

当然,第4点多少也有些"主观选择"的味道,但这样的选择是建立在"生活的无奈"上的,所以个人觉得:若偏要同情女大学生的单纯、天真、无知、愚昧导致怀有身孕,那也便只有这种情况是值得同情的。有句话说得好:一切为生活而低下的头颅,都值得让人尊敬。便是我将4点归于值得同情的原因。

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追溯到我们一开始谈到的"教育"的问题。事实证明: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适当疏导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极其重要的。只是教育的问题,发展至今也没有一套"可以复制的、足以传播的"正确的理论。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注: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我们从“女大学生被骗、怀孕频频出现的事件”,聊到了“叛逆期的延长”。而后揭示了女大学生怀孕的其一原因:缺乏理智、爱慕虚荣。再之后,我们聊到了“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共性”以及“这种共性带来的危害”,而后揭示了女大学生怀孕的其二原因:愚昧无知,易轻信他人言语。最后,我们聊到了“国民目前的经济状况”,也揭示了女大学生频频被骗、怀孕的其三原因:生活所迫,被逼无奈。

事实上,我们谈的是“女大学生频频被骗、怀孕”这件事。但实则我们讨论了人性与教育。相信可看到此处的您,心中的许多疑惑也有了答案。由于篇幅原因,今天就暂且先聊到这里。更多关于心理学、婚姻和教育的问题,往后的日子,我们慢慢聊!

主笔:叶本吴心

参考资料:《理解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