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縣江德小學李慧慧讀《靜悄悄的革命》:改變,從課堂開始丨週末閱讀

趁著國慶放假,忙裡偷閒,我用心拜讀了日本佐藤學所著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在標題下邊有一行副標題“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我想這正是這本書的精髓。

綏德縣江德小學李慧慧讀《靜悄悄的革命》:改變,從課堂開始丨週末閱讀

在《譯者序》的引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在教室裡與對物對人的冷漠作鬥爭的實踐,應成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的中心課題。”是啊,課堂上學生學得效果如何,該取決於教師是否讓教室裡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關注學生、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才是我們追求的教育高境界。說到這兒,我想到了平時的教學,我們總是想我今天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內容,卻從未想過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通過自學能學到什麼東西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創造性的學習獲取知識。然而,當下還有不少同行在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

前些日子,我聽了一堂語文課,這節課上的是“語文主題學習”理念下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單元預習課。執教者把《大青樹下的小學》和《花的學校》兩篇課文的預習放在一節課上,既要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又要解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還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書寫生字。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容量相當大。我認為,這樣的課堂我們就應該關注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掌握知識的程度。那位同行卻在交流《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民族”時,便開始播放《愛我中華》這首歌,而且播放完一遍,告訴孩子們:“我們有56個民族,你們知道有哪些嗎?”孩子們大體上說了一通後,她說:“其實這首歌曲裡面就包含56個民族,它叫《愛我中華》,你們想繼續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想”,於是她就開始播放第二遍,大約七八分鐘的時間就這樣在播放歌曲和交流多少個民族間溜走了。之後,那位同行再次深化思想:我們愛我們的民族,因為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那我們該採取哪些方法熱愛自己的國家呢?於是,學習革命先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熱愛五星紅旗、不給中國丟臉……就這樣一節語文課半節思想道德教育,幾乎完完全全成了一節思品課。導致準備好的課件走形式般地播放了一圈之後匆匆收場,下課後那位執教者還面露不悅,抱怨學生底子薄,連“民族”的意思也不懂,害得她繞了半圈,準備的教學內容只進行了一半。

或許我們每個人從骨子裡就有這樣的一個潛意識: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總想找個理由,在別人身上找原因。我想那位同行如果能靜下心來想想自己這節課該教什麼、不教什麼,該教的教了嗎、不該教的多了嗎,或許還能讓今後的課堂有些許進步。

正如在《靜悄悄的革命》第一章《教室裡的風景》中所說,這樣的教學就是把學生當作了“懸在半空中的主體”。“在籠罩著主體性神話的教學中,儘管學生不斷地應答,不斷地說“想聽”,這樣表面看起來是有歌曲渲染氣氛的熱鬧課堂,實則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

佐藤學教授在這本書中還專門提到了創造一種理想的教室——潤澤的教室。他說,在“潤澤的教室”裡,教師和學生都不受主體性神話的束縛,大家安心地、輕鬆自如地構築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築著一種基本的信賴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即使聳聳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見來,每個人的存在也能夠得到大家自覺的尊重,得到承認。潤澤這個詞表示的是溼潤程度,也可以說它是表示了那種安心的,無拘無束的、輕柔滋潤肌膚的感覺。潤澤的教室給人的感覺是教室裡的每個人的呼吸和其節律都是那麼的柔和。可見,追求這樣 “潤澤的教室”,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班內每一個學習個體。同時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學會友好地和同學交流。他說,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數老師卻仍然以學生的“發言”為中心來了解他們的想法,而並不真正仔細地對待“傾聽”。想想也是,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一位老師,總感覺學生能積極發言,是緊跟老師的思維走著,對於那些平時少言寡語的孩子,我總是對他們說,今後積極大膽地發言好嗎?

記得就在我帶上屆學生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一言堂”的學生,總是問題還沒提完整,他就高高地舉起了自己的手,正讓他回答問題時,他卻語無倫次,說的不是很到位,一知半解的;相反,班裡還有一個幾乎從不舉手的孩子,可他在課堂上總是眼睛滴溜溜地轉,認真傾聽著同學們的發言以及老師的引導,每次考試都要比那個積極發言者高出許多。有時即使把他叫起來,他也能很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考,我想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語遲人貴”吧。所以我覺得按我的理解,“潤澤的教室”就應該是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的教室。”所以,在後來的教學中,我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比如看見有的孩子坐姿端正、聽講認真時,我會這樣評價他們:“孩子們,善於傾聽也是一種美德,讓我們把美德堅持下去。”“傾聽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力。”“把傾聽堅持下去定會收穫你的美好人生”……我相信傾聽能力的培養不會一蹴而就,老師有意識而為之,定會讓課堂收穫別樣的風景。

關於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還得益於我辦公室的一位省級名師,她對教育教學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也是一位站在講臺上的大膽實踐者。每每和她聊起教學機智,她總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我們,而且她還是研究學生注意力的思考者和實踐者。如果說書給我打好了人生的底色,她便是我事業中濃墨重彩的的那一筆。我們一起交流課堂的氣氛,一起分析案例的成敗,一起探討看完《靜悄悄的革命》後的感想。潛移默化地,我也把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當作了教育教學的話題甚至是課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思考、實踐、總結,我想雖不能成就自己,但至少能影響我的學生,改變我的課堂。

總之,如果說教育是一首詩,那佐藤學的這本書,便是教育的火焰。帶著一份崇拜,懷著一份欣喜,我細細地品讀著其中的每一章,每一節。讀著這本書,讓我既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闊,又有了“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喜悅,更讓我的教學改變從課堂開始。它如一個嚮導,引領著我走出迷茫;它更像一束光,指引著我向陽而行;它還是一顆種子,埋在我的心間,努力汲取營養,破土而出、向上生長。

本文作者:李慧慧(榆林市綏德縣江德小學教師)

延伸閱讀:

楊凌董顯寧讀《全世界都想上的課》:用全身心擁抱教育丨暑修班·閱讀

正高級教師王金全讀《可見的學習》有感:從學生的角度看教學丨週末閱讀

楊陵實驗幼兒園李文傑讀《偷影子的人》:給孩子的童年插上翅膀丨週末閱讀

雷樣存讀《吳忠豪與小學語文名師磨課》:語文課該給學生教什麼?丨假期閱讀

編輯:關中小夥

綏德縣江德小學李慧慧讀《靜悄悄的革命》:改變,從課堂開始丨週末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