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孤臺因宋代文人而出名,臺下穿越千年的詩詞中間有多少行人淚

鬱孤臺因宋代文人而出名,臺下穿越千年的詩詞中間有多少行人淚

鬱孤臺位於贛州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海拔131米,是城區的最高點。宋代古城牆自臺下蜿蜒而過,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鬱孤臺在文化類型中屬於A類歷史遺蹟:鬱孤臺始建於唐代,幾經興廢仍名鬱孤臺,現今留存的是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間式樣重建的,其歷史可謂悠久。

鬱孤臺因宋代文人而出名,臺下穿越千年的詩詞中間有多少行人淚

鬱孤臺坐落於山頂,周邊樹木蔥鬱,以山勢高阜、鬱然孤峙而得名。清同治《贛縣誌》記載:“鬱孤臺,在文筆山,一名賀蘭山,其山隆阜,鬱然孤峙,故名。”臺高173米,遊人登上鬱孤臺,可遠眺市區全景。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在這裡題下詩詞,如李渤、蘇東坡、岳飛、文天祥、王陽明,近代的有郭沫若。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這首《菩薩蠻》是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江途經造口時所作的詞,鬱孤臺也因此詩而揚名。這首詞寫了作者登鬱孤臺遠望長安,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正如其所說“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可見辛棄疾的憂國之愁有多濃。

鬱孤臺因宋代文人而出名,臺下穿越千年的詩詞中間有多少行人淚

除了辛棄疾之外,北宋文學大家蘇軾,於紹聖元年(1094年)被貶嶺南惠州,途徑贛州,遊覽鬱孤臺,寫下了《過虔州登鬱孤臺》:

八境見圖畫,鬱孤如舊遊。

山為翠浪湧,水作玉虹流。

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

丹青未變葉,鱗甲欲生洲。

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

煙雲侵嶺路,草木半炎洲。

故國千峰處,高臺十日留。

他年三宿處,準擬系以舟。

我們知道蘇軾是一個樂觀通達的詩人,無論順境還是逆境,蘇軾總是從容以對。從這首詩,我們看不到蘇軾半點被貶的消極悲觀的情緒,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他認真欣賞出現在他面前的所有風景,山水風日,“丹青”“鱗甲”,“嵐氣”“灘聲”,“煙雲”“草木”,在蘇軾眼中,鬱孤臺四面八方,處處都是風景。所以,蘇軾最後發出了“他年三宿處,準擬系以舟”的猜想。

鬱孤臺因宋代文人而出名,臺下穿越千年的詩詞中間有多少行人淚

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任贛州知州時登上鬱孤臺,吟成《題鬱孤臺》一詩。

城廓春聲闊,樓臺晝影遲。

並天浮雪界,蓋海出雲旗。

風雨十年夢,江湖萬里思。

倚闌時北顧,空翠溼朝曦。

文天祥是一個愛國詩人,尾聯“倚闌時北顧,空翠溼朝曦”,是從辛棄疾的《菩薩蠻》第一闕“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脫胎而來。“空翠溼朝曦”描寫的是鬱孤臺旁邊的草木早晚凝結的露水,詩人賦予他們以人的情感,含蓄委婉地表達出詩人時時刻刻的憂國憂民之情。

鬱孤臺因宋代文人而出名,臺下穿越千年的詩詞中間有多少行人淚

鬱孤臺坐落於宋城贛州,也因宋朝文人而聞名於世。除了以上三首詩詞之外,還有很多名人的詩詞、墨寶收藏在那裡。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古建築而已,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一處名勝古蹟,在那裡,我們不僅能眺望宋城贛州的山水,欣賞風景;還可以從歷代文人的詩詞中得到文化的薰陶,精神的洗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