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行如何進行打坐?除了姿勢,還要注意呼吸

儒家修行的第二種姿勢,盤坐。這個就是儒、釋、道三家通用的了。盤坐可以分為四類:單盤、雙盤、散盤、垂一腿的盤坐。散盤,兩條腿相互交叉的盤坐。垂一腿的盤坐,是一條腿取盤坐的姿勢,壓在另一條腿下面,而另一條腿取坐椅子的姿勢,自然下垂。這兩種坐法不大常見。單盤,指一條腿壓在另一條腿上面的盤坐。兩個腳都放在上面的盤坐稱雙盤。按照佛教的說法,右腳放在左腿上的單盤,或雙盤時先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的,稱吉祥坐;左腳放在右腿上的單盤,或是最終左腳放在右腿上的雙盤,稱為降魔坐。

儒家修行如何進行打坐?除了姿勢,還要注意呼吸

正襟危坐的要求,如坐姿、六松等,也就是對盤坐的要求,這裡就不重複了。

第三種姿勢,臥式。就像臥佛雕像那樣蜷腿側臥。一般提倡右側臥,據說是因為心臟在左邊,別壓著心臟。再講究點兒的,要頭北、腳南、面西的右側臥。為什麼這樣?有人說是為了與地磁線的方向保持一致,又說有種種優點,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是習慣右側臥,有時候右側臥累了,也會換個姿勢改左側臥,總之就是追求蜷腿側臥。下側的手放在耳朵下面,若是壓的時間長手發麻,也可以放在嘴邊,上側的手自然伸開放在大腿上面。

儒家修行如何進行打坐?除了姿勢,還要注意呼吸

臥姿的要領,雖然是臥,頭頂的虛靈頂勁還得有,為了保持脊柱正直。順便說一句,枕頭的高矮要因人而異,你感覺頭能放鬆,脊柱能放直,枕頭的高度就是適合你的,沒有一定之規。臥式最好是睡覺前練。但是睡覺前練臥式也有一個問題,搞不好會失眠。所以,臥式的靜坐與睡眠之間最好有一段間隔時間。最好是練臥式之

前喝了足夠的水,至少你不渴,身體不缺水。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練臥式20分鐘,收工結束,然後你會發現要上廁所小便,這就對了,起床上一趟廁所,回來不再練了,睡覺了,這個時候容易睡著,而且睡眠質量會非常好。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收工環節,就容易收不住,容易失眠。

以上說的是儒家靜坐的三種姿勢,可以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取其一種,也可以三種並行。比如說,晚上睡覺前練臥式,早晨起床之後用盤坐,白天上班休息的時候可以用正襟危坐。除姿勢之外,還應該注意調節呼吸。古人的說法也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蘇軾說:

儒家修行如何進行打坐?除了姿勢,還要注意呼吸

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道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便入室;不拘晝夜,坐臥自便;惟在攝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效,則有一法,其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或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霧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漸滅,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盡於此。

朱熹還有《調息箴》:鼻端有白,我其觀之,隨時隨處,容與猗移。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闔,如百蟲蟄。氤縕開闢,其妙無窮。孰其屍之,不宰之功。雲臥天行,非餘敢議。守一處和,千二百歲。

蘇東坡、朱熹所說的“觀鼻端白”、“數出入息”,恐怕是受佛教的影響。《楞嚴經》卷五: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提,心常善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俱希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簡單地說,所謂“觀鼻端白”,就是把意念放在鼻尖處。也有人說鼻端指的是鼻子的根,就是兩眉心的位置,恐怕是不對的。因為內家拳有“意守山根”的說法,“山”指鼻子,“山根”就是指鼻頭兩端。“觀鼻端白”不是睜著眼睛去看,而是閉著眼睛用意念去觀。閉眼,也稱“重簾”,就是上眼皮耷拉下來,像放百葉窗似的,將上眼皮垂下來再觀鼻端白,想著鼻子尖有一個白點,白而且亮,你閉著眼睛想辦法去看鼻子尖的那個亮點,這叫“觀鼻端白”。我體會,這種意念是為了將眼珠放正,好像沒有別的更深奧的東西。

我理解,“觀鼻端白”的作用相當於道教氣功中的“觀竅”,就是將意念放在特定的位置,以達到收斂心神的效果。道教氣功裡“觀竅”的方法是很多的,常見的如大家都知道的意守丹田。與意念相關的調節呼吸的方法還有數呼吸,就是數呼吸的次數;或是隨呼吸,用意念去觀察自己的呼吸,吸氣的時候意念隨之進,呼氣的時候意念隨之出。呼吸的要求是,追求呼吸的細、慢、勻、長。

儒家修行如何進行打坐?除了姿勢,還要注意呼吸

呼吸細,也許用另一個字更準確一些,輕,就是將呼吸調得越來越輕,最後你自己甚至感覺不到你在呼氣和吸氣了。這就是蘇東坡借用《道德經》的說法“綿綿若存”。慢,放慢呼吸的節奏,但是不能憋氣。還要講究呼吸要勻,要自然呼吸。在這個基礎上,追求呼吸越長越好,一呼一吸持續的時候越長越好。這是細、慢、勻、長。我覺得,這種對呼吸的要求,與道教氣功的吐納已經非常接近了,所以,儒家的靜坐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健身靜氣功,因此“持敬可以強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