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圖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這個是我們過去聞所未聞的,揚州城遺址中心偏北,保障湖南畔,筆架山溼地的沼澤下,竟然還沉睡了一座約1平方公里的城池,這是一個蘊藏久遠的秘密,也是揚州城銘刻的永久記憶,它就是宋夾城。時隔800多年之後的2015年,在原址上覆建了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今天已開發為體育休閒公園。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今年春上的很多日子,我們的兩位山水畫家陳老師和謝老師受命參與《京杭大運河》百米長卷的大型創作活動,三不五時趕赴揚州,就駐紮在此。復建的宋夾城城樓底下本來是公共展示或召開會議舉辦活動的空間,現在被臨時徵用為畫室。我是前往探班,閒暇時候就在宋夾城和揚州市民一樣,一起進進出出兜兜轉轉。

如果需要更為確切的地標描述,就是瘦西湖的東面:宋夾城的西門就在瘦西湖的東門,東西寬有500米左右,南北長有8-900米的大致範圍。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這事兒還得往前推著說。

揚州的地理位置特別優越,處於長江和運河的交匯處,所以宋代的揚州經濟特別發達,而且這兩個原因都使之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眾所周知,南宋定都臨安即杭州後,形勢就變了,揚州的戰略位置也由過去的中心城市變為了邊疆城市。

當時南宋高宗趙構皇帝被金人所逼,於江浙一帶四處奔竄。公元1131年逃至越州,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一時之間氣血高漲壯志凌雲,志在鴻鵠心血來潮來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元年,越州也因此改名紹興城。

宋夾城就是因北方金兵威脅,由於當時揚州的保祐城(蜀岡)和宋大城(揚州古城)之間相隔比較遠,於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在宋堡城和大城之間修葺的一座戰略防禦城。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揚州宋代有“一地三城”之說,就是因為這個夾在中間的夾宋城。南部略偏東、北部略偏西的規整的長方形,城內開十字大街,與四面城門相通,南北向大街,西側平行一河,過去叫汶河,現在看到的是填平後的汶河路,河與南北水門相通。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東西向平行街道三條,分別通過太平橋、開明橋、小市橋,裡面沒有居民居住。當時抗金和抗元的士兵,也是要麼住在保祐城要麼住在宋 大城裡。這個夾城,只是相當於一個軍事通道,當戰爭發生時,士兵們才開拔進駐。說白了就是一個城堡,巨大的堡壘,能夠保障保祐城和宋大城之間不會因為被敵人圍困而失去聯繫。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想象中,圍城就很困難,連續的三個城,緊挨著,圍哪個也總有腹背受敵之憂的。兩城之間夾個城,宋夾城的“城建方式”很特別,獨一無二。與其他城池一樣,宋夾城東西南北各有城門,其中西門是雙甕城的形式,正門前有月城,作為戰略碉堡,以阻擊敵軍襲擊。磚砌券頂式圓形城門洞,替代了在此以前的木構過樑式方形城門洞,是因為宋代火藥的發明,對作為戰爭防禦功能的城門也是提出了更為堅固的要求。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甕城門道,進出城門的磚鋪路都是立磚鋪地,不僅路牙嚴整,路面呈中高邊低的弧狀,且磚與磚之間排列整齊,錯落規矩。城牆女牆上的戰棚即修繕後的五代馬面,高5.5米。據說其來源是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對赫連城馬面的記述“極長且密”,“馬面皆長四丈,相去六七丈,以為馬面密則城不須太厚,人力亦難攻也。”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因為赫連城,又讓我莫名其妙想起去年熱播的歷史年代含糊、卻又影射多個朝代宮廷皇族之爭的古裝電視劇《天盛長歌》,裡面有個來自西垂邊域金獅國的王子赫連錚,既單純又逗比,有時還有點蠢萌,一心一意愛著心愛的女人風知微,卻又受盡傷害。赫連錚最後的死不禁讓人想起一句話,愛美人不愛江山。題外了。但城內除了糧草倉,練兵場,兵器庫等備戰設施外,只有兩條聯繫東西南北的十字街作為軍事通道......

雖然防禦工事可圈可點,即使固若金湯也無濟於事。可以勉力掙扎苦苦支撐,減緩覆亡的過程,但是改變不了覆亡的命運。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說起來南宋(1127年―1279年)的150來年還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然而遊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產關係的毀滅性打擊,使一直處於上升階段的東方先進文明,從此逐漸轉向衰落。由於南宋軍事力量較弱,幾代皇帝不思進取偏寓一方的渾渾噩噩,中後期又奸相頻出,朝政糜爛不堪,又時值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勢不可擋,滅金之後乘勢而上再接再厲大舉入侵江南宋朝,南宋軍民雖拼死抵抗也無濟於事,畢竟時代潮流浩浩蕩蕩,而蒙古元帥伯顏就成了壓垮南宋身上的那根最後的稻草。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一片幅員遼闊的土地,既是南宋統治的物質基礎,也是保衛南宋政權的屏障。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也是淮南的軍事重鎮。揚州固然不是宣告南宋結束的最後城池,但是最後艱辛的一戰難免。著名的揚州保衛戰,從鹹淳十年的公元1274年打到德佑二年的公元1276年7月,蒙古一方是元左丞相元帥伯顏,南宋一方兩淮制置使兼知揚州李庭芝、及其副手龍神四廂都指揮使、保康軍承宣使、猛將姜才誓死捍衛,決不投降。最後兩人均被俘遇害。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過去,這裡一直是一片少有人問津的溼地公園,即便偶爾有人過來散散步,踏踏青,也並不知曉這裡沉睡著一座歷史的城池。800年來遺址尚存,城池結構的整體格局保存完整,依依稀稀的十字街位置基本準確,筆架山位置、輪廓和規模基本保存完好,與周邊古代城池系統的關係良好,城牆僅在北面存有少量地面遺存,覆蓋了林木植被,城門及甕城部分的護城河輪廓清晰可辨。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西入口與長春路相接,東、南、北三入口均被水域切斷,考古發掘部分已回填。但是沒有管理的居民住宅建設和耕種破壞力較大,生活垃圾和汙染物對環境和水質造成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加。面對這樣一個遺址,揚州方面的思考是如果依然被動保護,宋夾城遺址很有可能日漸被忽略遺忘,甚至成為荒地。但是如果建設發展,又怎樣才能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揚州不是一個有大規模產業一擁而上的城市,而是和我們城市的過去一樣,一個悠閒的城市,一個慢生活的城市。這在今天看來好像是頗有遠見的先見之明。它沒有外來打工人口的趨之如騖蜂擁而至,它還基本都是本地人結構,可以有住房質量更新的必然,但是沒有房子投資炒作的需求,而且它也沒有惡形惡狀GDP的追求和市政斂財的慾望。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所以說所幸當時的揚州在全國一片轟轟烈烈、如火如荼、你追我趕搞運動似的的房地產開發熱潮中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覺。這片地塊沒有用在房地產的開發上,而是用在打造揚州園林城市、綠化城市的百年大計上了。不是說揚州市長高瞻遠矚的遠見卓識,起碼有為民造福的務實作風。揚州城古典園林比比皆是,而作為現代城市,卻少有大型現代公園類的市民活動健身場所。

瘦西湖東面這座城,沉睡800多年之後,成為大型現代公園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模樣,宋夾城的輪廓依舊復原重建,城裡是綠茵片片綠蔭蔥蘢,市民散步、婚照外景、約會散心、觀光懷古,等等之類,悠閒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