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孔子當時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他的意思是說,智慧的人像水一樣柔和執著,不為外部的困難阻擋半途而廢;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穩定,不為外界的事物所動搖。孔子認為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因為在儒家看來,自然萬物是應該和諧共處的。現在最普遍的解釋就是,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愛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靈動,仁愛的人安靜。智慧的人知道怎樣使自己快樂,仁愛的人因為仁愛而使自己長壽。

還有另外一種解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此斷句非常巧妙,有問有答,使句子更加豐滿。智者為何快樂,他在水中找到了答案。因為智者的思想如水般靈動,不會拘泥於一時一地。仁者崇高,寧靜,如山。因為仁者的思想沉穩安定,不會因風雨來臨而發生變化。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在我們今天看來依然是一種濃縮了的人生智慧,是一種愜意灑脫的人生境界。孔子概括總結的很到位,我們現在聽到這句話就浮想聯翩, 意境飛揚;心馳神往,徒生羨慕。

作為自然的產物,人和自然其實是一體的。山和水的特徵屬性也無時無刻不映射在人的意識領域之中。孔子認為人的性格應該像水一樣勇往直前,像山一樣堅忍不拔。因此他才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山始終是穩定的,可信賴的,它千萬年矗立不變,包容萬物,是人的潛意識裡最可靠的支撐;而水則是多變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沒有像山那樣固定、執著的形象。它柔和而又崢嶸,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難於追隨,深不可測,不可逾越。

水外表看來是最柔弱、最平靜的物質,本質上卻最有力量。水滴石穿就是告訴人們,最堅硬的東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擊穿。

在古人的賦予下,水含有了智慧,水擁有了力量。所以,“智者樂水”。

為什麼智者喜歡水呢?因為智者具有高深的智慧,智者具有水的特點,他們具有水的寧靜,具有水的靈氣。你看,當一個人來到河邊的時候,就會感到心情舒暢,就會感到豁然開朗。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水具有優秀的品質,水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夠生存。水可以居於高山之上,水也可以蝸於水井之中。一個人如果具有了水的特質,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源。人類對水有著特殊的感情。

因為有了水,一個地方才有了靈氣。杭州因為有了水,成為了人間天堂;華夏大地因為有了長江黃河,孕育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

水之道,性柔,清澈無長形。水欲不腐則必流動,而動則善變,變就少了一點堅持,所以又無根。

水,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激發人的雄心,盪滌人的思緒;教人創新,教人自由;教人內斂,教人忍耐;教人解放思想,教人放眼世界。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聰明的人會像水一樣隨機應變,常常能夠明察事物的發展方向。“明事物之萬化,亦與之萬化”,而不固守一成不變的某種標準或規則,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隨遇而安,尋求另外的發展,所以,他們總是活躍的、樂觀的。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山之道,厚重,在於固守,在於執著。唯一不足的就是少了一份靈動,所以仁者壽。

沉穩的人會像山一樣韜光養晦,他們外表冷淡,內心熱烈。他們以愛待人、待物,像高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擁抱世界。他們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長壽。因此說“仁者樂山”。

山,頂天立地,巍然屹立。壯闊人的心胸,開拓人的視野;教人自信,教人勇敢;教人堅定,教人接受磨難,成就偉業。

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結果。像水一樣勇往直前,像山一樣堅忍不拔。這就是一個崇高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長壽的人。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直到現在,愛山、愛水,以山和水為自己人生楷模仍然是許多中國人的最高追求。

名山大川人人都向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文人墨客寫下了很多讚美山川的詩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是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寫。很形象,充分說明了山水之間的樂趣。

李白也喜歡山,他到祖國各地遊覽的時候,也寫下了大量歌頌壯麗山河的詩作。比如《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比如《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讀完這些詩詞,你就看到了不一樣的敬亭山、廬山。這就是山的魅力,也只有李白、蘇軾這樣的仁者才能夠讀懂山的內心。

山是有自己的品格的。山胸懷寬廣,山具有包容,山敢於擔當,山勇於面對,山沉穩如斯。仁者也具有山的品格。仁者如同巍峨山川一樣傲人挺立於喧囂社會。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古風古尚,崇拜自然。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在千百年間激盪在古人的胸懷,與大自然對話,與大自然相諧,以大自然作比,是實現天時地利人和天人合一的最終願望。

所以,莊生曉夢迷蝴蝶,不知我是蝴蝶蝴蝶亦是我;所以,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李白遙望敬亭山,相看兩不厭;所以,伯牙鍾子期巍巍乎高山湯湯乎流水,識我心中山水者,即是知音。這是一種超脫的時尚,是一種潔身自好的境界,亦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終追求。

“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有智慧的人,講仁義的人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艱辛苦難,只有樂觀豁達的心態才能夠勇敢面對人生路上所有不期而至的風雨。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我見

人的品質無時無刻不在受到自然山水、自然萬物的無形影響。自然山水的品質、自然山水的特點也會潛移默化融入一個人的氣質、修養當中。在大自然的世界,山是穩定的,可以信賴的,它始終矗立不變,包容萬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則是柔和執著的,具有堅韌的性格,它柔軟而又鋒利,沉默不語永遠向前,堅定不移奔流不息。

自古至今,炎黃子孫就是這樣在大自然天人合一、順勢而為的旗幟下,一路百折不撓篤定前行,終於鑄就了中華輝煌燦燦文明獨步天下的偉大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