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4月5日,美海軍第18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特拉華”號(SSN-791)服役。受美國本土嚴重疫情的影響,該艇並沒有舉行服役儀式,所以外界對其關注度也並不高。
不過,對於平時有關注瞭解“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人來說,此次服役的這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還是比較值得一提的,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因為它是最後一艘“弗吉尼亞”級Block Ⅲ型核潛艇。
在它服役後,美海軍正在建造的都是它的改進型號——“弗吉尼亞”級BlockⅤ型,建造數量為10艘。
“弗吉尼亞”級BlockⅤ型的主要改進內容就是在潛艇中部增加一個25.6米長的模塊化艙段,裡面包含四具“弗吉尼亞有效載荷模塊”(Virginia Payload Module,簡稱VPM),新增加的四具VPM可以容納28枚“戰斧”巡航導彈或者是多具無人潛航器、無人飛機等特殊載具,極大增強了“弗吉尼亞”級潛艇的火力強度和多任務能力。
在未來,美海軍還會建造它的後續改進型號Block VI型和Block VII型,改進更加多元,性能更加先進。預計未來“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建造數量將超過50艘,將逐步取代所有“洛杉磯”級核潛艇和那四艘半路出家,改裝為SSGN的“俄亥俄”級核潛艇,成為美海軍攻擊核潛艇部隊的絕對主力。正是因為未來“弗吉尼亞”級將成為美海軍潛艇部隊“前沿存在”的最主要裝備,所以就非常有必要對這款潛艇進行關注。
目前對於“弗吉尼亞”級系列核潛艇基本作戰性能、主要作戰設計、設備,已經有很多分析文章,這些文章對它的垂直髮射裝置、艦艏聲吶、S9G型壓水堆、TB-23/TB-29兩套拖曳線列陣聲納、BQG-5A型LWWAA - 輕質寬孔徑列陣、LMRS長期水雷偵測系統、WLY-1偵查聲吶C4ISR自動化指揮作戰系統、AN/BSY-3戰鬥系統、Eavesdropper型收發系統、光電桅杆、消聲瓦、海面搜索雷達、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反魚雷誘餌等各種設備、設計都進行了介紹討論,這裡就不一一重複。
今天要關注的點比較特殊,那就是研究“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究竟為水下特種作戰進行了哪些設計。
長期以來,核潛艇就是美海軍特種部隊作戰時的重要投送工具之一,美海軍現役所有核潛艇其實都具備一定水平的特種作戰能力,能夠為特種作戰提供各種級別的支持。
為了水下特種作戰,美海軍當初還將第三艘“海狼”級核潛艇——吉米·卡特號——艇體後部增加一段30米長的多任務平臺(Multi-Mission Platform,簡稱MMP),這個後來被大家稱為“蜂腰”的空間,可以容納存放大量特種作戰設備,是美海軍所有核潛艇中特種作戰能力最強的。
不過美海軍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它的造價明顯高於前兩艘“海狼”,最終令國會更加堅定取消“海狼”原來12艘建造計劃的決心。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作為美海軍從傳統的“遠洋決戰”轉變為“近海作戰”的主要產物,特別注重在近海/近岸的作戰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在近海/近岸投送特種部隊的能力。
事實上,“弗吉尼亞”級潛艇的一大亮點就是——細微入至的特種作戰設計,它在設計建造中,就針對特種人員的特種作戰進行很多人性化設計,極大方便了特種部隊的水下進出。
以下就來列舉一些“弗吉尼亞”級上的特種作戰設計
特種作戰設計一:增/減壓艙
在水下進出潛艇歷來是個大難題,很多潛艇沒有專門的通道,往往只能是通過魚雷管來在水下進出潛艇。這種方式速度慢、效率低、影響魚雷發射管的正常戰備、對人員素質、訓練水平要求高。
而“弗吉尼亞”級潛艇在圍殼後方專門設置了一個大型人員增/減壓艙(Lockout trunk)。
這個大型人員增/減壓艙室可以同時容納9名特戰人員,特戰人員穿戴好水下作戰裝具後進入這個增/減壓艙室,將通向潛艇內部的水密門一一關閉,然後整個艙室將注入海水,等到整個艙室注滿海水,艙室內和潛艇外的壓力平衡後,就可以輕鬆打開艙蓋離開潛艇。
值得注意的是,“弗吉尼亞”級潛艇的魚雷艙就在大型人員增/減壓艙室的前面,魚雷艙設置有備用魚雷臺架,正常情況下存儲有幾十枚魚雷。
如果需要,可以對備用魚雷臺架進行改進,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可容納40名特戰隊員的居住艙室。實際上,平時有些備用魚雷臺架沒有存放魚雷時,往往會成為艇員的臨時鋪位,這種臨時鋪位比正常鋪位更寬敞、更涼快、更安全,更加舒服。
人員增/減壓艙室和魚雷艙相接,特種作戰人員可以非常快捷的通過“電梯”進出潛艇。
特種作戰設計二:圍殼儲物櫃
“弗吉尼亞”級潛艇的圍殼也為水下特種作戰進行了改進。
可以看到,圍殼上設置有一排特殊結,裡面其實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個小空間,其實它就是一個高級點的儲物櫃,用於存放儲備特戰人員的特種作戰裝備。
在執行水下行動時,特戰人員從大型人員增/減壓艙室出來後,可以直接去圍殼這些儲物櫃取出各自的作戰裝備。這是考慮到大型人員增/減壓艙室在容納下9名穿戴蛙人作戰裝具後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容納其他作戰裝備,另外大型人員增/減壓艙室的圓形艙口相對較小,不方便作戰裝備的通過。
特種作戰設計三:特種人員運載器
“弗吉尼亞”級潛艇可以在潛艇背部攜帶特種人員運載器——先進海豹運輸艇(Advanced SEAL Delivery System,簡稱ASDS)。
ASDS屬於一種乾式蛙人輸送艇,並不同更加常見的溼式蛙人輸送艇,ASDS體積重量更大、蛙人在航渡過程中不需要直接接觸冰冷的海水,對蛙人的體能消耗更少,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也更強。
目前美海軍已經擁有兩代乾式蛙人輸送艇,分別是先進“海豹”運送系統( ASDS)和乾塢式艙罩(DCS),後者可分為輕型乾式蛙人輸送艇DCS-L、中型乾式蛙人輸送艇DCS-M兩種型號。先進海豹運輸艇ASDS由兩人駕駛,可另外搭載8名特戰隊員在125海里內活動,極大增強了特種部隊的水下行動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弗吉尼亞”級潛艇在背部攜帶的除了有進海豹運輸艇ASDS,還有另外一個玩意——DDS。
DDS叫“乾式甲板換乘艙”(Dry DeckShelter),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艇庫/塢艙,可以用來存放DPD系列小型蛙人運載器、MK-8型溼式蛙人輸送艇、REMUS小型偵察UUV等設備,美海軍目前只有6個DDS,主要裝備在弗吉尼亞”級和那四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上。
所以要注意區分ASDS和DDS。
目前“弗吉尼亞”級潛艇揹負ASDS的圖片比較少見,經常是揹負DDS。
特種作戰設計四:為近海作戰優化的潛艇性能
現階段服役的這三級“弗吉尼亞”級潛艇艇長約115米,排水量約為7800噸,相對比較緊湊。當初在設計建造時,美海軍比較注重控制它的排水量,讓它能夠在近海海域的淺水區保持較好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為了讓“弗吉尼亞”級潛艇在環境複雜的近海海域保持航行安全,“弗吉尼亞”級潛艇裝備有很多先進的設備。“弗吉尼亞”級潛艇在艇艏下顎和指揮台圍殼前部裝備Chin高頻主動避碰聲納。
艇艏下顎的CHIN型高頻主動聲吶,圓盤結構裡面是Chin高頻主動聲納的聲納基陣
Chin高頻主動避碰聲納以主動方式工作,工作頻率在幾十到數百千赫之間。雖然高頻段的探測距離有限,但是它勝在聲納分辨率高,可以探測到航道上的礁石、沉船、水雷等異物。Chin高頻主動避碰聲納在探測水下航道,完善海底數字地圖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弗吉尼亞”級潛艇在艇身最高處和最低處都裝備有Chin高頻主動避碰聲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為潛艇“耳聽六路、眼觀八方”,為潛艇在複雜的近岸海域開闢道理。如果沒有它,排水量接近8000噸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也不可能擁有出色的淺海作戰能力。它是支持“弗吉尼亞”級淺海作戰能力的獨門秘技。
尾聲
“弗吉尼亞”級潛艇針對近海作戰、特種作戰的針對設計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展開討論。
其實對比起來,“弗吉尼亞”級潛艇水下特種作戰的能力也並非是最強大最完善的,畢竟最後一艘“海狼”級吉米·卡特的改進力度更大,30米長的MMP多任務平臺足以為特種作戰提供很強的支持,“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的特種作戰能力同樣不差,把兩個最前方的導彈發射管改造為鎖定艙(增/減壓艙),可以同時搭載對接ASDS和DDS,而“弗吉尼亞”級潛艇因為寬度有限的緣故,貌似只能選擇其中一樣。此外“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最多可搭載66名特戰人員,能力絲毫不落下風。
但是“弗吉尼亞”級潛艇憑藉著更加細微入至的特種作戰設計、更優秀的近海作戰能力以及比前兩者多得多的服役數量將成為美海軍未來特種作戰中的新代言人,其特種作戰能力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