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我們欠他們一個高水平的致敬

中國醫師節|我們欠他們一個高水平的致敬

今天,是首個“中國醫師節”。

不止一次聽到醫生朋友不讓自己的子女學醫的故事,不止一次聽到醫學院招生越來越難的新聞,甚至在聊起一位四十多歲的醫生一個月收入2萬元時,連他的朋友都忍不住嘻笑:我們公司的前臺都一萬塊了。

也許有人要說,月薪2萬,不低啊。但你要知道,這是北京三甲醫院的水平,並不能代表全國醫生的平均收入。而要能夠勝任這個崗位,是以18歲進醫學院、獲得碩士博士,直至完成住院醫師修煉,十幾年不間斷的持續學習為前提的。

也就是說,選擇做一名醫生,必須先耐住十幾年的苦讀寂寞,才能迎來職業生涯的起點,而緊接著,是無窮無盡的考驗和進階。

我們也會歌頌“白衣天使”,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如下事實:

1. 醫生和護士的比例,國際標準為1:2,而中國是1:1.45。對比一下,日本、英國為1:4,芬蘭、挪威為1:6。這意味著,中國醫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護士協助,其工作量和工作責任之重幾乎全球第一。

2. 高考招生,醫科類院校斷檔嚴重。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不出20年,我們這一代人開始依賴醫生時,已經找不到好醫生了。

3. 隨著基因技術、AI技術在醫療臨床的應用,醫療技術也在飛快迭代之中。一位醫生除了臨床服務,還必須拿出大量的私人時間,用於持續學習最新的技術和醫療思路。

4. 醫生不僅僅在醫院裡作貢獻,醫療行業的實踐也給全社會其他領域帶來了許多創新。比如,醫生作為最尊重流程和依賴流程的職業,就輸出了他們制定和管理流程的經驗,在各個行業掀起了“清單革命”。

與越多優秀醫生交流,就越覺得,我們以往對醫生的尊重,往往只停留在社會責任、救死扶傷的道德層面,而忽略了他們是一個高智商的特殊群體。他們的職業決定了他們必須是終身學習者,他們對人類整體智慧的貢獻決不限於醫院圍牆之內。

我們不僅應該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還應該藉此機會,還給他們一個高水平的致敬。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特意為你準備了這份書單,向中國醫生致敬。

中國醫師節|我們欠他們一個高水平的致敬

一、醫生到底靠什麼看病?

《醫學的真相》

1. 你認為醫生是靠什麼診斷病情的?專業知識?醫療檢查結果?這些都對,但又不全對。事實上,在實際的操作中,敏銳的直覺和豐富的經驗,比單純的醫療檢查更重要。

2. 在信息完備的情況下,做決定是很簡單的事。但醫生診斷病情,都是在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做出的。書本上那種明確、單一的病情,現實中很少遇到。醫生要做的,就是在信息不完備的前提下,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就需要在病情之外,結合自己的經驗。

3. 重視直覺的作用,並不是要貶低醫療檢查的重要性。事實上,任何一種檢查標準的劃定,本質上都只是一種概率。也就是說,即使達到了這個標準,也不能百分之百說患上了這種病,而只能說患病的概率比較高。這種概率的不確定性,就要用醫生的經驗和直覺去彌補。

4. 舉個例子:如果一位病人體重不明原因下降,經常感到渾身乏力,他是得了什麼病呢?如果僅從症狀判斷,可以推導出很多疾病,比如貧血、消化不良……但如果瞭解到這位病人經常出沒於吸毒和販毒場合,你可能得出一個推斷——他可能患的是艾滋病。單靠病情描述,幾乎不會有人往這種極端病症上想,但對生活的感知能夠幫助你。

更多醫生診斷的真實狀況,歡迎收聽《醫學的真相》。

二、就醫時,決策權該歸醫生還是病人?

《生命的關鍵決定》

1.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不免發笑:還用問嗎?當然是由患者本人做決定啊。但細究下來,遠沒那麼簡單。雖然病痛長在患者身上,但是醫生卻對疾病有更專業的理解。正是這個矛盾,使決策權成為醫患關係中非常敏感的一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人類爭論了上千年。

2. 在漫長時間裡,都處於“患者無權”的狀況。那時候的醫生認為,他們經過專業訓練,有能力替患者做出最好的判斷。對疾病的處理,都是醫生獨自決定。患者既沒有明確的知情權,也沒有決定權,只能“健康所繫,性命相托”。不多問、不吵鬧、默默接受治療結果,就是“好患者”。

3. 隨著民權運動的發展,患者開始爭取自己的知情權和決策權,舊的醫患關係逐漸被打破。當和醫生髮生分歧時,人們會選擇訴諸法律。醫生們也逐漸認識到自身法律責任,不再對患者隱瞞病情,而是儘可能將所有情況和盤托出,決定權回到了患者手中。

4. 但是,只要給患者提供了足夠的信息,患者就能做出正確決定嗎?答案是否定的。患者面臨幾個無可避免的障礙:① 聽不懂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② 經常會對醫生的言語產生誤解;③ 負面情緒影響下,很難理性決策。患者擁有了知情和決定權,但對治癒疾病並沒有用。

5. 歷史證明,最好的醫患關係是——醫生和患者是並肩作戰的合作關係。一方面,醫生要放下權威、保持耐心,儘可能向病人指明每個選擇可能的後果。使患者在瞭解全面信息後,結合內心想法做出選擇。另一方面,患者瞭解自己疾病的相關信息後,要在決策中更加主動。比如,把自己的病情轉化成醫生能聽懂的語言、確認醫生明白自己的立場、提出自己的想法……這種合作關係,最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關於“決策權該歸醫生還是病人”的問題,歡迎收聽《生命的關鍵決定》詳細瞭解。

三、醫生對其他行業有哪些貢獻?

《 清 單 革 命 》

1. 這本書的作者是白宮醫療顧問葛文德。他的重要貢獻是把原本只屬於醫生群體的“秘密武器”推廣到了各個領域,成功的推動了全社會的進步。

2. 醫生對人類的貢獻,絕不僅限於治病救人的醫療行業。很多醫生的實踐智慧,被運用在各行各業。比如,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工作環境,醫生們創新地採用了一種降低工作失誤的方法——清單。這場轟轟烈烈的清單革命,迅速席捲世界,在建築、飛行、金融等領域都獲得了驗證。

3. 人的錯誤多種多樣,但所有的都可以分為兩類——無知之錯和無能之錯。因為自己不懂而犯的錯是“無知之錯”,比如無法預測地震,無可避免,但可以原諒;相反,明明掌握了相關知識,但因為沒有正確使用而犯錯,叫“無能之錯”,比如失誤、粗心造成的過失。這類錯誤,是可以用清單避免的。

4. 不同的事,要用不同的清單。對於有明確解決方法的簡單事務,要克服遺忘,就用“執行清單”。如果是投資這類複雜事情,推薦使用“核查清單”。在重要節點上,一步一步檢查是否有遺漏。如果是更復雜、不確定性更高,甚至需要大規模協作的事,就要使用“核查清單+溝通清單”。重要的節點逐一檢查,並做到隨時溝通、同步信息,以應對意外的發生。

5. 如何製作一張有效的清單呢?給你三個建議:① 不用面面俱到,能找到提醒我們的關鍵內容就行。寫得密密麻麻,反而起不到作用。② 有明確的檢查節點。明確在某個時間節點或情況出現時,務必使用清單。一旦確定,就嚴格執行。③ 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

中國醫師節|我們欠他們一個高水平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