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性,是人的天性。

但很多人避諱談「性」。

而最近的一部日劇——《下輩子我再好好過》卻大膽談起了性。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該劇女主松江,是一家制作公司的員工,跟我們一樣同為社畜的她,白天在公司努力工作,瘋狂趕進度,但到了晚上,她的生活又是另一種景象。

我們下班時,同事們會問,下班去幹嘛?

但桃江不一樣,她下班時,同事高杉梅就會問她,又去找男人嗎?今天你要去找哪一個?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是的,你沒有看錯,哪一個。

桃江同時有5個炮友。她分別以“A、B、C、D、E”命名。這五位炮友各有特點和個性。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她可以安排好跟這5個炮友的日常生活,並根據自己的心情和喜好約不同的炮友過夜。

她毫不忌諱跟同事談「性」,甚至分享自己的性需求——性慾可是人的三大欲望之一啊。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在她看來,性是一種及時享樂也是一種光明正大的事情。

弗洛伊德說,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由潛意識支配的,而潛意識,多半又與我們的性有關。

所以,承認自己需要「性」,一點也不可恥。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但是,桃江的美好生活,從她認識到自己真正愛上A君後開始,就變得不一樣了。A君工作好,高學歷高收入,性格溫柔,帥,是桃江心目裡的理想男友。

桃江甚至幻想過以後能不能和A君在一起,於是她盡力的去取悅A。

她可以接受A的特殊性癖。比如,A君會把她綁起來。看她不用筷子直接去舔蛋包飯,他就會非常性奮。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A君一有性致,就會突然來找松江,松江每次都會欣然接受,從來不會拒絕。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因為知道A是個異裝癖,桃江在公司就換好衣服,直接去A君家。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但她得到的是A君直接告訴她,他已經有女朋友了。而和桃江偷情的原因是女友不能滿足他的性慾。

這時,桃江並沒有因為A君有女朋友而徹底醒過來,相反,反而難過地問自己,如果換一種方式認識他,結果會不會就不同。

此時,桃江已經完全迷失了自我。

在A君眼裡,桃江吸引他的,只有「性」

但在桃江眼裡,卻把這些都當成了「愛」

桃江的苦惱被高杉梅看在眼裡。高杉梅不理解,也無法同情桃江。她直截了當地說,桃江太貪心了:明明是炮友,卻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未免也太貪心了吧。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有人看完這部劇之後說,從桃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邊是令自己愉悅的性,一邊是自己喜歡的男人。大部分女性兩者都想要,但是往往在男人眼裡,只有性。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很流行的一句話:自從學會性愛分離,我過得舒服多了。性愛分離真的能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嗎?能。

豆瓣上關於性的話題,一個女孩講述了她的故事:她有一個固定的炮友。平時沒有什麼交流。兩人的聊天記錄無非是這些話:

——今晚去你那裡?

——好

——有點想你了。

——我也是。

他們會說戀人之間的情話,也經常在一起過夜,但兩個人都很默契的不談及其他。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喜歡這個炮友的,但她只是喜歡和他在一起make sex。

而且,這並不妨礙她有喜歡的男孩子。她說:性就是性,愛就是愛,我需要性,但這並不能阻止我求愛。因為性並不指向愛。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就像美劇《性愛大師》裡,女主弗吉妮亞·約翰遜反思性愛對於女人到底意味著什麼,說的那段話:

「時尚雜誌永遠告訴女性,如果你們在床上和諧,一定是因為相愛並且適合結婚。但現在我明白,性就是性,即使美好的性,也不一定指向愛情和婚姻。」

但目前大多數女性都做不到性愛分離。為什麼?

人類學家海倫菲舍爾認為,性高潮,能產生多巴胺,而多巴胺是與愛相關的,多巴胺也能產生依賴,這就是為什麼在和某人Make love之後,女性會覺得跟這個男人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然後因性而愛。

很多人渴望性,所以快餐式性愛越來越多,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把自己陷進去了。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消耗。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性愛大師》的作者托馬斯·梅爾在接受採訪時說:性易懂,愛難測。

享受性,但不能被性主導,更不能最後變成畸形討好。我們需要性的出發點應該是對自我的取悅,而絕不是討好男人。

這才是性的積極意義。

但摸透這個道理的同時,不知不覺,性也變得越來越稀缺。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2018年12月,《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Sex Recession」 (性蕭條)的文章。

這個詞逐漸為我們所熟悉。性蕭條的時代正在不知不覺中到來。

當下本該是性的黃金時代。

如果你喜歡約炮,社交軟件可以讓你在一小時內就能獲得性生活。但現實中,我們的性生活還是越來越少。

性蕭條下的年輕人:一邊需要“性”,一邊害怕“性”

為什麼呢?

首先,不缺愛只缺錢。

曾問周圍的年輕人,你們缺愛嗎?缺性嗎?大多數會回答,他們只缺錢。高昂的房租和房價,越來越高的消費,就已經壓垮了現在的年輕人。

其次,口嗨式戀愛。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一邊想談戀愛,一邊又拒絕戀愛,嘴上說著好想談戀愛,但是當真正有人靠近,我們就會想刺蝟一樣蜷縮著身體,拒絕。社交已經成為了我們發展愛和性最大的一個障礙。

更重要的是,年輕人越來越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其實與其說是享受,倒不如說是習慣。他們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習慣了下班後自己在家裡看電視劇,習慣了自己一人打遊戲,也習慣了生病自己一個人去醫院。

孤獨等級中,一個人去醫院為最高的十級。

正是因為這些煩惱,約炮文化才逐漸興起。

在這篇「The Sex Recession」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約炮是因為我們缺乏社交技能,我們沒有社交技能是因為我們約炮。」

因此,社交技能和性,是相互缺乏的,但又不能相互獨立,因此,約炮並不能解決我們的社交困境。

性是天性,我們渴望性。但是因為生活壓力,因為對親密關係的畏懼,我們慢慢的,也不敢需要性。

雷斯林說過,性愛最大的缺點,是需要兩個人。

確實如此。性愛的缺點是它需要社交代價,甚至是情感代價。就像桃江,因性生愛。

所以,性蕭條時代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性還會繼續離我們越來越遠嗎?

誰,也不知道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