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訂閱號灰度測試新排序規則後的真實寫照

我們看到一些新媒體群在討論這麼一個話題:

微信訂閱號灰度測試新排序規則後的真實寫照

這不是玩笑或段子,而是微信訂閱號灰度測試新排序規則後的真實寫照。

不少同行反饋,微信正在對訂閱號消息列表進行閱讀效率優化方面的灰度測試,從被內測到的情況來看,微信“訂閱號消息”的消息排序被打亂,訂閱號推送不再按照時間線排序。這一情況最早在去年就有用戶發現,如今更多用戶被灰度到了。

很多人在討論,微信可能是怎麼考慮的?微信訂閱號時間線打亂對運營者會有哪些影響?用戶怎麼看待這一變化?

微信優化“閱讀效率”,

訂閱號消息排序被打亂

微信訂閱號的消息列表排序被打亂,去年年末就已經有安卓用戶反映被灰度到,從今年年初開始,越來越多的用戶注意並且開始討論這一變化。

從截圖中可以發現,7小時前的推送排列順序在1小時前的推送之上。有被灰度到的用戶反饋表示,有時能在訂閱號消息的第一屏看到昨天發佈的文章。

微信訂閱號灰度測試新排序規則後的真實寫照

據微信官方對多家媒體的回應稱,微信正在對訂閱號消息列表進行“閱讀效率優化”的灰度測試,會根據用戶閱讀喜好,對其一定時間內接收到的訂閱號內容進行排序上的優化。

被灰度到的用戶,其訂閱號消息排列,將會根據“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群發文章的內容質量”等綜合因素動態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強調的“閱讀效率優化”功能並不是“智能推薦”,而是對用戶已關注的訂閱號發佈的內容進行排序優化;而且這種優化只是調整排序,內容仍然存在於用戶的訂閱列表中。

微信想降低用戶閱讀選擇成本,

而用戶想要“選擇權”?

微信將新功能定義為“閱讀效率優化”。

據微信對公眾號“InfoQ”的解釋,從用戶角度來看,微信認為隨著訂閱公眾號增加,用戶收到的內容越來越多,在閱讀選擇時成本會增加。通過“閱讀效率優化”,可以提高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閱讀效率,用戶更愛看的訂閱號內容,將會優先展示,方便閱讀。

這確實方便了不少用戶,尤其是關注了大量公眾號、卻沒有時間或精力對內容一一查看的人。

某位長年處於訂閱號關注數量上限的用戶表示,近1000個公眾號,幾乎每分鐘都有新內容推送,一旦自己因為忙碌有數小時不刷公眾號,則會錯過大量的消息,但一一查看、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又很費時間和精力,因此他對這項新功能是很期待和歡迎的。

也有用戶表示,之前的推送排序下,一些更新頻率低的好內容,如果讀者沒有在更新時打開信息流列表閱讀,就很容易被其他內容刷下去,而在改進之後這些好內容則更容易被發現。

不過,也有許多用戶並不認可這一改進,有人聲稱這是一次“自作聰明”的改變,“我訂閱的內容,為什麼還要被再一次篩選呈現,選擇權請還給用戶”。

不少用戶不認可的原因多數在於以下三點:

1. 打破了按時間閱讀的習慣

2. 可能因此無法看到許多賬號的推送內容

3. 用戶沒有選擇權,希望可以讓用戶自主選擇哪一種呈現方式

還有用戶在評論中吐槽道:“人民日報的疫情報告,在智能排序下看得心慌,一會兒70萬,一會兒66萬,等會兒又是68萬。”

很多人將微信的這一改進功能與微博類比。微博從2012年開始便以“提高閱讀效率”為由打亂了微博用戶首頁關注內容的時間線,影響因素包括博主質量、用戶喜好、同質內容下沉避免刷屏等。

對此就有用戶表達過不滿,刷不到好友的微博內容、錯過某些重要信息等等多種抱怨下,許多微博用戶尋求各種讓首頁迴歸正常時間線的方式,比如搜索“…”,比如下載國際版。

微信這一改進會類似狀況,還是會讓用戶覺得“真香”,還需要時間驗證。不過對於不喜歡時間線被打亂的用戶而言,其實還是有解決辦法的,可以點擊“訂閱號消息”右上角,進入會話模式,查看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信息。

微信訂閱號灰度測試新排序規則後的真實寫照

微信尋求長期價值,

對運營者有什麼影響?

微信的每一小步,都可能會給運營者帶來重大影響。

對於“閱讀效率優化”,微信認為,從運營者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更為公平的展示方式,那些通過誘導關注、違規吸引粉絲的公眾號,都將會更難獲得不相符的閱讀量;而真正靠內容吸引粉絲的賬號,其內容將更高效觸達常讀粉絲。

事實上,這一改進並不是毫無徵兆,微信一直在優化閱讀體驗。

2019年7月,微信灰度測試訂閱號“批量屏蔽”功能,微信在當時就曾表示“有的用戶時間不閱讀的訂閱號過多,這些賬號存在用戶的信息列表中會影響用戶對內容的篩選效率”,因此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

微信訂閱號灰度測試新排序規則後的真實寫照

而這一次,微信將優化閱讀效率做得更加直接,從訂閱號信息流開始改進。

不難發現,長期以來,微信都在不斷優化規範,扶持原創內容和“小而美”的賬號,對於微信而言,這些都是為平臺創造長期價值的重要手段。

在這個優化過程中,有運營者表達了擔憂。

“新媒體運營的難度是不是又增加了?”,某一品牌的新媒體運營表示,品牌公眾號本身品宣任務佔比更重,很多時候會推送廣告性質的文章,而這一優化可能意外著自家的推送連標題可能都無法被讀者看到。

同時,品牌投放的廣告軟文也可能面臨著流量危機,是否會影響運營者廣告,也是不少人在擔心的事情。

而對於“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群發文章的內容質量”等影響因素,也有運營者對此提出了質疑,如何判定“優質”?如何評估“內容質量”?這其中是否可能會有人為干涉因素?

雖然微信並沒有公佈更詳細的算法信息,但不難推測,

常讀賬號、文章完讀率、社交算法等可能會成為影響排序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升內容質量、增加用戶粘性,成為每個運營者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不過,這個功能確實為優質內容帶來了更多的曝光機會,更新頻率低的好內容不再被“壓箱底”不被看見,而優質內容的長尾流量也將進一步提升,用戶有機會刷到幾天前推送的好文章。

這也正如張小龍在年初“微信公開課”上提到的“在一個人人皆可創作的年代,長尾的小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他認為對於公眾號,用戶的選擇是有限空間的。

微信正在通過“看一看”等社交推薦、發現公眾號和相關閱讀等新增入口以及正在灰度測試的“閱讀效率優化”,為更多優質內容和賬號創造入口。

“推送”這件事,張小龍也十分謹慎,他曾在今年的微信公開課上說:“推送什麼信息,決定了用戶會看什麼信息,決定了他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這是一個我們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對於這些嘗試,先別急著批評或否定,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