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味是清歡

入夜,坐在庭院的青石凳上,置一盤殘棋,以月色為光,蟲啼為歌,與天公對弈,人生何其美哉?傍晚,沏一壺清茶,閱一卷古書,遠看日落西山,近品茶香四溢,人生何其樂哉?

林清玄先生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所提及“在燥熱的暑天喝一杯茶。在雪夜的風中看一盞燭火。在黃昏的晚霞裡觀夕陽沉落。在蟬聲高唱的樹林裡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遠方的朋友。”此,是千百年來文人雅士如痴如醉的人生。但此情此景的靜謐,於你我這蒼茫大地上的漫漫俗人,豈不太過冷清?

人生有味是清歡,周易中講太極生兩儀,兩儀也即陰陽,周易中有一圖是其靈魂,包納萬象,名曰太極圖,太極圖中陰陽相生相剋,陰極有陽,陽極有陰,而陰陽兩級又有明顯的界限。人生亦是如此,總有忙碌的歲月,也有清閒的時光。按太極看,久處清閒不問世事,應為不思進取;長久的為生活奔波遊走,應為操勞過度,真正意義上的清歡應有其“陰極”做鋪墊。

大學的某個寒假回家,與高中恩師相約,去他家中小敘。看老師煮了一壺水,嫻熟的操縱起了桌面上古聲古色的茶具,片刻一壺白茶泡好,老師抬手示意,邀我共飲,茶的清香,順著口鼻,吸入脾肺,湧上心頭。老師講:人生得意須盡歡,於師者而言最大快人心的事莫過於與學成歸來的舊生品茶、靜坐,你們如同初夏金黃的麥穗、冬日盛放的臘梅,滿滿的是歲月的沉澱、豐收的結果。辛勤三年,不辭勞累,圖的是清淨的時候欣賞桃李滿園的清歡,如風走了八百里,駐足,細嗅身上殘留的土氣。

總會有一些人去選擇極端,或是極端空閒,或是極端繁忙。李太白仕途受阻,衣袖一揮,轉身走向山水之中,過著詩、酒、景相互交替的生活,豈能說清歡?陸放翁憂國憂民,日日心懷國家安危,為動盪心生波瀾,然身在鄉土,縱使思慮萬千而無一益,,豈能說清歡?平穩地過渡,安分的生活,有自己的清歡。

於大學生而言,應有自己的清歡。首先,清歡不是一味地貪圖享樂,而是拼搏進取中的一塊空地。時下,不乏一批人們口中的大學生都有一雙長在雲端的眼,一對抬都抬不起來的手。懶惰最好的藉口便是“且把功名換作淺斟低唱”。年輕的時候最不該說的便是淡泊名利之類的話,要心懷遠方並時刻負重前行,試問,連名利都未曾擁有過的人談何淡泊?其次,要有內心的歡樂世界。人不是機器,長久了會累、會影響自己的積極性,而我們更是一些正值青春年華的人,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不閒不歡。清歡隱藏於這樣的時刻,忙碌過後的一場下午茶、週末和對象的小約會。

生活應是這樣,一路披荊斬棘,登高越險,終至山頂,看腳下蒼茫大地,高樓林立,麥田綠油;聽耳邊微風劃過,林木蕭蕭卻心如靜波,穩坐泰然。人間有味是清歡,願每個人在忙碌後都能品一杯清茶,願每個人在登峰造極之後都能細品走過的蹉跎歲月,不負青春,不負昭華,過有滋有味的時光,品人間有味的清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