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出師表》裡提到的名將為什麼不是趙雲魏延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向寵?

圈外扒姐


這哥們似乎很善於和人打交道。但是運氣非常不好。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全軍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向寵所領部隊完好無損。

這給劉備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劉備死前特地向諸葛亮推薦了向寵。

諸葛亮就把這哥們推薦給劉禪,負責保安工作你看,你老子推薦的武將,一定是信得過的,讓他來負責你的安全工作。

能得到這個職位,說明劉家和諸葛亮都很信任他。

劉禪和這哥們也挺處得來。劉禪即位後他被封都停侯,任中部督,掌管宮廷宿衛。

之後可能因為他叔叔的牽連,他叔叔向朗,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包庇馬謖。導致他一直沒被提拔。

幹了幾年保衛工作之後,領導決定讓他歷練一下,正好有蠻族叛亂,就讓他去刷個經驗包。

你要知道,三國期間,壓著蠻族打是常態。向寵估計還挺高興,領導終於要重用自己了。

結果就是這場戰爭,他掛了。


貓員外


首先說兩點。其一,《出師表》有前後兩份,實際上在《後出師表》是有提到趙雲的,《前出師表》則沒有。其二,諸葛亮在《前出師表》只提到將軍向寵,並非他有多麼出色,而是因為他是留守人員,其他出色的將領都隨諸葛亮出征了。

以下詳說之。

第一,《前出師表》提到的名將為什麼沒有趙雲、魏延,只有向寵?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是這樣寫的: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這份《出師表》的目的,除了解釋為什麼要興兵北伐之外,就是對劉禪的敦敦教誨,告誡他在自己北伐期間應該要怎麼做?這裡說的是“宮中府中”之事,而非軍旅之事。諸葛亮的意思是說,劉禪對軍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向寵。而當時其他名將如趙雲、魏延等,都在諸葛亮軍中,你叫劉禪怎麼問呢?

為什麼要問向寵呢?在劉禪即位後,向寵被封為都亭侯,被推舉為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向寵就是宮廷禁衛軍的總首領,是劉禪身邊的人,有疑問問他,是最合適不過的。

第二,向寵有什麼本事?

向寵在三國史上,其實知名度不高。但是在缺乏軍事人才的蜀國,他還是一定地位的。向寵曾擔任牙門將,在夷陵之戰中,劉備遭到慘敗。陸遜火燒連營,蜀軍各營損失慘重,獨向寵的部隊保持完整的建制。因此,劉備對向寵頗為讚賞,稱讚他有才幹。後來,向寵受封都亭侯,在諸葛北伐時,出任中領軍。

中領軍是相當高的職位,這個官職最早是在公元207年曹操設置,典禁軍之事,也就是禁軍的最高統領。後來蜀國也依魏制,設立中領軍。中領軍屬於高級軍事長官,我們看看魏國哪些人曾擔任過中領軍,就可略窺一二,比如夏侯淵、曹真、曹休等都曾擔任中領軍,足以見此職之重要性。

我們總是記得在戰場上大展身手的名將,但對皇帝來說,身邊的禁軍首領更重要,不僅要有才幹,也要忠誠,也要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倘若宮廷有變亂,皇帝依靠只能是身邊的禁軍了。

第三,在《後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的將領,趙雲是排在第一

《出師表》有前後兩份,前出師表沒提到趙雲,因為趙雲不是留守將領;後出師表則有提到一長串的將領,都是過世的將領。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後出師表》與《前出師表》有所不同,主要是解釋為什麼在敵強我弱之下,還要堅持北伐。諸葛亮提到一點是隨著能征慣戰的宿將的去世,高級將領已是青黃不接。在列舉去世的將領中,趙雲是排在第一位的。

當然,文中沒有提到魏延、王平等其他將領,因為他們還健在。

因此,在兩份《出師表》中羅列的將領名單,其實是針對不同情況所說的,不代表諸葛亮對所有將領的評判,這一點是要注意的。


君山話史


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複雜,我們也不用過度解讀諸葛亮的意思,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分析諸葛亮的立場,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相比於趙雲魏延,向寵的確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麼個人,我們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囉嗦幾句給大家介紹一下向寵這個人:

向寵有個叔叔叫向朗,向朗這個人在荊州很有名望,師從司馬徽,他和徐庶、龐統的私交很好,自然也是諸葛亮的好友。在建安十三年向朗就跟著劉備打天下了,算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當年馬謖街亭失守,北伐失利。向朗犯了包庇馬謖逃亡,知情不報的大罪,諸葛亮也沒捨得殺了向朗,只是貶職懲罰。所以有向朗這個關係在,向寵和諸葛亮的接觸自然沒有太大阻力。

再說這向寵的確也有兩把刷子,章武元年蜀吳爆發著名的夷陵之戰,經過雙方長期的對峙,最終吳國儒將陸遜巧用火攻,大破蜀漢軍。蜀漢各個營地損失慘重,唯有向寵所帶領的部隊完好無損,得到了劉備的肯定。

劉備死後,諸葛亮權傾朝野,向寵雖然並無功績,但是關係硬加上有先帝劉備的稱讚,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先封都亭侯,後升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的宿衛軍,宿衛軍在當時不會去前線打仗,就是專門保護帝王的軍種,等同我們常說的禁衛軍、御林軍。

那麼我們回到問題,為什麼諸葛亮把這樣一個保安頭頭寫進了《出師表》裡卻沒有提及魏延和趙雲這樣的大將呢?

首先,對於諸葛亮排擠趙雲、魏延的說法,我個人表示反對,趙雲和諸葛亮作為開國元老,兩人的關係還是很融洽的,彼此評價都是溢美之詞。

諸葛亮和魏延的確有點矛盾,但是兩個人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分歧。只是魏延對諸葛亮領兵作戰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不滿,這才是兩者鬧彆扭的源點。回過頭來說,提拔向寵也不等於排擠趙魏,難不成不用有能力的人了?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看諸葛亮的立場,諸葛亮《出師表》所表的對象是劉禪,《出師表》就是寫給他看的。而當時諸葛亮的任務是舉國北伐,像趙雲、鄧芝、馬謖、吳懿這種有名有號的全都跟著諸葛亮到前線去了,魏延就更別說了,人家當的就是漢中的守門員。

所以腹地剩下近乎都是負責後勤,行政管理的文臣,向寵身為皇帝貼身保安大隊長几乎是唯一一個有領兵作戰經驗的武將。諸葛亮想要劉禪汲取經驗、虛心學習的對象除了向寵也沒有別的選擇。因為別人都去前線了,十萬八千里的,就是劉禪想取經問道也沒有那個條件。

所以,諸葛亮提到向寵:

“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原因就是劉禪身邊,沒有其他的大將,只有向寵還像個樣子,除了他,沒有諮詢其他人的選擇。

其次,向寵雖然有點本事,但是並無功勳,倍受提拔做到中部督的位置上已經破格了。諸葛亮想要再次提拔這個親信,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自己再出面就不太合適。畢竟這蜀漢不是姓諸葛的,《出師表》上提一嘴,也是拉了向寵一把。但凡向寵會來事,能夠和劉禪相處融洽,憑藉自己的才能收到劉禪的賞識,再升幾級也不是不可能。最好能當個皇帝的老師,這樣再加上費禕、董允,更有利於以諸葛亮為核心的集團主持內部矛盾錯綜複雜的蜀漢。

當然,諸葛亮也是為了穩定後方,有自己人把持,也就是朝廷有人,諸葛亮外出打仗也才放心嘛。

向寵倒也做得不錯,但可惜的是後來向寵死於平定漢嘉地區的叛亂的過程中,不過那個時候諸葛亮也已經死了。所以向寵作為諸葛亮集團的一分子,為蜀漢的穩定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最後捐軀為國,的確是一個可敬可用的將領。

三國鼎立的時代,培養國家的新鮮血液的任務,在我看來蜀漢比魏吳都要嚴峻得多。所以無論是現實條件還是政治目還是國情需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名向寵都是合情合理的。

至於趙雲和魏延,跟向寵都不是一個輩分的,也不在蜀漢的權力中心,提他倆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畢竟《出師表》是給劉禪看的,目的是讓劉禪親賢臣遠小人,宮裡面賢臣不多,小人橫行,向寵顯然是靠得住的賢臣,提他也就順理成章了。

向寵最終與蠻夷作戰身亡,清代學者端木埰曾寫了這麼一句評價向寵早逝的話:

“諸賢早逝,宿將只一趙雲,內治只一蔣琬,向寵、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將相之任。”

想來,也是惋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