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探源,故事9「一簞一瓢」

今天要了解的成語是【一簞一瓢】

探源:這則成語出自《論語。雍也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故事:我們知道孔子被稱作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據傳孔子有七十二弟子,顏回是其中之一,也是孔子最喜愛的一個弟子。

顏回十四歲拜孔子為師,在孔子諸多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讚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稱其為“仁人”。歷代文人學士都對顏回推崇有加,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

據傳說,顏回不僅天資聰穎,同時非常好學,和其他弟子相處得非常融洽。孔子曾說過:“自吾有回,門人益親。”意思就是: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生以後,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

顏回從小家境貧困,生活十分簡樸,但他一點也不覺得貧苦,從來都沒有發出一句怨言。孔子也認為他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賢人,《論語。雍也篇》中就有記載:“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簞,是盛飯用的笸籮,瓢,舀水用的瓜瓢。這兩個都是最簡陋的生活用具。用此形容顏回極為艱苦的生活。他住在小巷子裡,別的人都非常受不了那種貧困,但他不會因為這個而改變他積極樂觀的態度。後來人們就用“一簞一瓢”或“簞瓢陋巷”來形容清貧簡樸的生活。

遺憾的是,顏回的一生很短暫,只活了三十九歲。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僅哀嘆:“噫!天喪予!天喪予!”

釋義:簞:古代用來盛飯食的竹器。瓢:用葫蘆幹殼做成的勺。這則成語主要用於形容清貧的生活。

例句:我想要的生活很簡單,只要能開心,一簞一瓢足矣。

成語接龍:一簞一瓢——瓢潑大雨——雨過天晴——晴空萬里——裡應外合——合情合理——理屈詞窮——窮年累月——月滿則虧——虧心短行

如果您也喜歡成語,還想知道成語背後的故事,敬請關注成語探源,故事。我是張帆,您的條友。歡迎您的光臨。

成語探源,故事9「一簞一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