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抑鬱症出現這3個跡象,說明開始慢慢變好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如果你的抑鬱症出現這3個跡象,說明開始慢慢變好

文/老K

記得五年前我開始有抑鬱症,那段時間天天幻想怎樣才能讓自己好起來。

每天都十分關注自己的狀態,直到一年後我才康復。

回顧當初我總結了這些可以幫助大家瞭解自己的抑鬱症情況,尤其是如果你的抑鬱症出現這三個跡象,大概離康復就不遠了。

接納不同,不再奢求自己和以前一樣

如果你的抑鬱症出現這3個跡象,說明開始慢慢變好

很多人患上抑鬱症總希望自己和過去一樣,甚至拿自己最開心的時候和當下比較。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要知道抑鬱症就是一種疾病,在疾病中你非要和過去的自己對比,這隻能是無形中徒增煩惱。

換句話說,並不一定在你過去沒得抑鬱症的時候就非常快樂甚至幸福的,倘若你開始放下和過去自己對比,也許你情緒能夠更加健康,反而更有利於你走出抑鬱。

生命的意義我們不會生來就感知,這需要我們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後用心不斷的去感受和領悟。有時候我們覺得上天給我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卻會在未來的某年某月某日幡然領悟當年的種種都是為了以後做鋪墊,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抱著希望的心態,你就一定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最好安排。

最後你會發現,抑鬱並不一定就都是糟糕的。

放下執念,與心中的自己和解

如果你的抑鬱症出現這3個跡象,說明開始慢慢變好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受一些傷。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患者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會產生“自罪”心理,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接納真實的自己。

記得我自己患上抑鬱症的時候就是如此,由於小時候媽媽總拿別人家小孩和我對比,甚至工作之後會拿同事的孩子和我對比,總而言之,我好像從來都沒有優秀過。

時間久了,我越來越自卑,總覺得自己必須做到完美才可以被他人接納。一度我甚至越來越怨恨我的父母,但奇怪的是,你越恨你父母,你會越痛苦。

學習心理學後你會發現,怨恨父母就是在怨恨你自己,其實你本身就攜帶你父母的一部分性格,後來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我一點點和父母和解,從而慢慢和自己和解。

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否放下心中執念,與內心的父母和解,決定一個人獲得幸福的能力。

放下執念,是抑鬱症好轉的第二個跡象。

不再非黑即白思考問題

如果你的抑鬱症出現這3個跡象,說明開始慢慢變好

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一份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除了使用消極或悲觀的詞語外,更多的用第一人稱代詞“我”

心理學教授James W.Pennebaker提出,從語言習慣或人稱代詞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關注焦點。

也就是他們很難跳出自己的思維看待問題,導致認知極其主觀,這也是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總是和偏執和固執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看待問題經常是非黑即白的。

《臨床心理學科學》的期刊中寫到,“總是”、“完全”、“絕對”、“整個”等極端詞在抑鬱症和自殺論壇中出現的比率分別是50%和80%。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抑鬱症的康復和好轉除了症狀痛苦減少外,伴隨的認知和人格的完善才是真正的康復。

當你開始可以客觀全面來看待問題,不再使用幼稚的“非黑即白”看待問題時,你距離抑鬱症的真正康復大概也不遠了。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為何傳統文化可以治療抑鬱症?心理學這樣看待!

針對焦慮症的康復,有時候“慢”即是“快”

焦慮症半年差點住院,走出後我想告訴你為何“接納”很重要

戰勝焦慮症:記住“面對、接受、飄然、等待”這四個詞

都知道在焦慮抑鬱中接納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這裡幾個故事啟發你一下!

專業測試: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專業心理測評量表)

治癒強迫、焦慮、抑鬱等神經症的5個關鍵因素

如何走出抑鬱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導)

心理學講解除痛苦要“接納自己”,那麼到底什麼是接納自我?

走出神經症,森田療法告訴你必須接納它(專業解讀)

再談“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過去焦慮抑鬱經歷讓我重新頓悟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