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根问祖记——广东韶关

原创张莉华

千里寻根问祖记——广东韶关

俗话说 树有根、水有源,中华民族每一个姓氏包括客家姓氏都有自己的根和源,这个根和源不是别的,正是客家人得姓始祖及他们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环境斗的奋斗史。

为了弄清楚仪陇张氏先民播迁繁衍的来龙去脉,从2006年起至2012年,我与仪陇先教育科学研究室退休教师、县客联理事张朝松及仪陇中学退休教师张刚(名纪), 分赴河南濮阳、湖北麻城、山东清河、福建上杭、广东韶关等省、市寻根访祖后,又于2012年6月1日至7日,应仪陇县客家联谊会的邀请,怀抱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成化七年(1471年)七月初七手抄的《张氏宗谱》, 与时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县客联常务理事长梁量及梁恩华夫妇一行4人,赴广东韶关乳源县寻根访祖。

千里寻根问祖记——广东韶关

我们从南充机场乘机飞抵广州白云机场,下机后受到仪陇乐兴籍客家老乡佛山市英格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安明及其堂叔梁发武等人的热情接待。其后我们至韶关,韶关市精细化工厂厂长梁剑峰夫妇和广东省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主任、乐昌市林业局党组书记梁荣华以及乐昌市政协副秘书长梁炳春等客家老籍的乡亲与我们如同故人,相谈甚欢。晚宴后,大家经认真比对家谱表明,韶关所是的张、梁两姓与我们这次去寻找的张、梁两姓不但同籍同乡,而且还同宗同线。

千里寻根问祖记——广东韶关

第二天早餐后,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分头行动。我在乳源县大桥镇岩口村委会主任张日平(铁龙头村人)的陪同下,前往铁龙头村张氏祖居地。路上,据张主任介绍,铁龙头村约有7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300多人,全村村民都姓张,没有一个外姓。由于该村地处高山,山势陡猛,水流落差大,处处可见小观水利发电站,因而该村以水力发电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家家小砖房,户户有存款。当我们驱车至张氏门宗祖坟时,但见老祖依山而葬,前面几十米开外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湖泊,我不由连声赞叹:“好地方!好地方!”张主任介绍说:“这里村庄密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西京古道贯通其间,现在的铁龙头村除了地名没有变,旧时的一切都变了,百年前的张氏祖居地就在眼前的湖泊下。20世纪50年代,因当地修建水库,祖居地和祖坟均被湖水淹没,故而张希祖、张希隆两位老祖的坟墓搬迁至如今的位置,族亲们则已迁至四公里外的新址。每当水位下降时,昔日的断壁残垣就会部分浮出水面。”我们虔诚地祭拜完老祖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铁龙头村。刚进村时,一股火药味夹杂着香火的味道扑面而来,当下车来到张氏门宗祠堂,只见祠堂古朴典雅,威严肃穆,堂外烟花满地、火药味弥漫,堂内香火通明、烟雾缭绕,让人眼目不清,

千里寻根问祖记——广东韶关

原来这是祖居地的族人专为我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祈福所致。待烟雾消散,但见神龛上供奉着张氏列祖列宗的神像,他们姿态各异,犹如在天之灵,庇护着铁龙头村。拜过祖堂,行过大礼,我便来到张日平主任的老家,彼此寒暄后,再次进行家谱对比,背诵族谱字派,用客家方言交流,进一步证实在“湖广填川”前,我们真的是同宗共祖,同属一家人。我比张日平主任晚一个辈分,我称他为叔,他称我为侄女。他的父母我叫祖父母,他们叫我孙女,大家紧紧相在一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千里寻根问祖记——广东韶关

同宗祖辈族叔,一见如故,族人们热情地招呼我,说我。是“老闺女回娘家”。族人们热情地递茶、叫座,左邻右舍的。族人们也都赶来看我这个从万里之遥的四川回到娘家的“老闺女”。不一会儿,整个庭院就挤得水泄不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问寒问暖。有的问我家有几口人?都在干什么?有的问四川好不好?气候怎么样?环境如何?其所问内容无所不及,我只能是倾尽所能一一作答。由于时间关系,下午4点过,我必须赶回乳源县与梁部长他们前往佛山,族人们听说我要走,都挽留我多住几日,其实我从内心上讲也想在这住上一晚,只可惜时间不允许。张先福祖父和黄好兰祖母听说我要走,还特意为我包了有名的“客家粽”, 我无法拒绝老人家的心意,便提着香喷喷的“客家粽”,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铁龙头村。临行时,族人们紧紧拉着我不肯放手,我也眼含泪水热情的邀请族亲们到仪陇做客,温汤发电站副站长兼铁龙头村村主任张火胜还亲自驾车将我送到乳源县城。

在佛山的两天时间里,我收到了梁安明等乡亲的盛情款待。在此,特以本文向热情接待和盛情款待我的亲人们,表示深深地谢意!遗憾的是,因数码相机发生意外,拍摄的所有图片资料全部丢失,故无法登载,敬请各位族亲谅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