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上等兵的寻根之行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李佳豪 周建康 王 鹏


一名上等兵的寻根之行

上图:“庞国兴战斗小组”成员合影,由右至左分别为王世军、庞国兴、冉福林。 作者提供


初春时节,当从某短视频平台,再次看到连队前辈庞国兴的战斗事迹,第77集团军某旅“庞国兴英雄连”下士蔡文跃依旧热血沸腾,他迫不及待地将其下载分享在旅强军网“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专栏,并配文:“这是我的前辈,我的连!”

别看他现在对连队爱得深沉,可就在3年前,当蔡文跃还是一名上等兵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却是尽快“逃离高原”。

2018年,该旅刚由内地城市移防至西藏,海拔高差之大,让许多官兵出现了水土不服。

在内地,蔡文跃的训练成绩为“全优”;可上了高原,哪怕只是快跑几步,他都会感到“喉咙生疼、肺快要炸裂”。

“此地不宜久留!”思考再三,蔡文跃向连长寇彦军提出了提前退役的申请。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想走我也不强留。”了解情况后,寇彦军并没有急于说服蔡文跃,而是开口请他帮忙:“今年主题教育开始了,旅里要求各连学习连史、寻根前辈。这里有几本庞国兴的日记和当时师里干事留下的采访册,你把它们敲到电脑上,作为大家学习连史的教材。这就当是你最后为连队做一点贡献吧。”

庞国兴是谁?连队每名官兵都耳熟能详——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庞国兴和战友同大部队走散。于是,他们决定组成临时战斗小组继续战斗。在随后的5次战斗中,他们孤胆穿插,击溃敌一个整建制炮兵营、缴获各类火炮14门。战后,庞国兴被上级记个人一等功,其所在连队被授予“庞国兴英雄连”荣誉称号。

“那就把这最后一件事干好吧!”接过几个泛黄卷边的本子,蔡文跃小心翼翼地读起来。没想到像是新打开了一扇窗,他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这名“熟知的英雄”——

“高原真苦,不知道战争啥时结束”“马上赴前线了,我担心回不去”“国兴初上高原时,有好几次都吐在了训练场上”……沿着一撇一捺回望过去,一个更加清晰的庞国兴形象出现在蔡文跃眼前:原来前辈也曾抱怨过环境艰苦,也曾担心战死沙场,甚至和自己一样也曾渴望离开这片高原!

读完这几本册子,蔡文跃犹豫了。他暗自思忖:“如果当时庞国兴退缩了,是不是就成不了战斗英雄了呢?如果我再坚持一下,是不是也能克服这些困难呢?”

不过让蔡文跃真正改变的,是一则关于庞国兴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原来在网上,庞国兴的传奇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那篇文章下方,类似“1个战斗小组全歼1个营,难以想象”“中国军人威武霸气”等留言,如一声声惊雷,炸响在蔡文跃心头。

“就这样离开了,以后哪有脸面跟别人说自己曾是‘庞国兴英雄连’的兵?”想到这里,蔡文跃满脸通红。

几天后,蔡文跃用一纸留队申请从连长手中换回了退役报告。他写道:“整理日记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寻根之行。‘庞国兴英雄连’的连魂诞生在高原,我不能把它弄丢了。”

一次寻根,犹如一场播火。两度冬去春来,蔡文跃利用休假时间,走访了许多史料场馆,收集到23件有关庞国兴的文物文献,俨然成了一名“国兴通”。

近日,该旅新年度主题教育拉开序幕,蔡文跃以小教员的身份,为新兵串讲连史。

“你们知道新兵时的庞国兴啥样吗?”课堂上,蔡文跃以问句开篇。“庞国兴入伍时,体重才49公斤,一据枪两臂直打颤。新兵结业时,他的成绩仅为合格。”紧接着,他将一张庞国兴的考核成绩表投在大屏幕上,继续说道:“英雄并非天生强大,而是他们懂得坚持和奋斗。”

聆听着蔡文跃的讲述,那个“平凡甚至还有些后进”的庞国兴,给了新兵韦仕明以勇气:“虽然我很平凡,但我也渴望成为英雄!”

当天晚点名,连队官兵如往常一样,在呼点“庞国兴”后集体答“到”。可是这一次,韦仕明分明觉得那一声“庞国兴”,是在呼唤未来的自己。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