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家族的傳承除了血緣還有教育和培養

最近可能是運氣好,遇到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具體表現在遇到事情從容不迫、見到長輩彬彬有禮、和同齡人相處融洽、對小輩關愛有加,這種優秀就像從中層實權人物那裡繼承來的。

還真巧,的確是——他爸是某縣的縣長。在交流的過程中,他並沒有避諱自己的家世,只能平淡的提了兩句,點到為止。(這裡表明一下,我也是農村的孩子,沒什麼背景,也不喜歡當舔狗。)但是當別人優秀的話,我會客觀理性的承認,然後羨慕一下,不太喜歡嫉妒(因為嫉妒沒用)。

來自家族的傳承除了血緣還有教育和培養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的。相比於有個好的出生背景的人,來自農村的孩子就差的太多了。這種差別不僅僅是表現在金錢物質方面,更多的是表現在從小的教育影響和眼界上。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會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除了父母強制要求的,還有更多課外的書籍,而農村的孩子除了教育資源的缺乏、可能還要幹農活消耗自己的讀書時間。

除此以外,農村奉行的是批評教育——以打罵為主,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而城市的孩子更多是鼓勵式教育。這兩種教育方式的不同,給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就算農村的孩子考上大學,在大學的表現也是自卑而敏感的,這種自卑和敏感就像附在骨髓上,要剔除就要下很大的決心。

來自家族的傳承除了血緣還有教育和培養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裡有句臺詞——血緣關係在哪個國家都是最重要的!前段時間剛去世的金庸,就是一個書香家弟,對他人來說讀書是折磨,而對他來說讀書就像是來源於血脈的傳承。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是一個失明的聾人,除了她自身固努力以外,她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家族,也只有她的家族才有能力給她找一位那樣細心優秀的老師。

來自家族的傳承除了血緣還有教育和培養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讓人變的消極,從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愛。而是論述出一般原理,讓人瞭解的更多,從而更能理解人。

就像那些真正出生農村然後成功的,不更是讓人覺得是個奇蹟,讓人更感動嗎?人活著就是要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