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提及彌勒,很多人想到的是彌勒大佛,汩汩湧出的溫泉,還有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這裡與文藝慢生活似乎不大沾邊。然而在這座發展日新月異的城市,卻有不少兼具美與藝術氣息的存在,它在如織的行人中,在臨街的小店裡,在一座座新建起來的小鎮中。

這個秋天,我來到彌勒,走進彌勒的藝術地標——紅河“東風韻”小鎮,這座小鎮自帶清新與藝術的氣質,讓人一見傾心。慢慢將其走遍,網羅了小鎮中文藝、美食、購物、酒店等線索,按照我自己習慣性的出行順序,列出一天的文藝出行指南,願在字裡行間中,讓你感受到一個妙趣橫生的東風韻,也由此去探索彌勒這座城市新的一面,進而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09:00 好味 | 彌勒,其實很好吃

早上坐了老早的高鐵到達彌勒,空著肚子,就是想特意嘗一嘗彌勒的滷雞米線。位於紅河水鄉的馬氏滷雞米線和附近的沈衛國滷雞米線是很多當地人推薦的特色,在馬氏滷雞米線除了能吃到滷雞米線/卷粉,還有當地特色的冰粉、年糕、蒸餃等小吃,空著肚子走進去後便能挺著個圓滾滾的肚子扶牆出來。

滷雞米線有彌勒老味道的靈魂,有滷雞米線的地方就有著市井氣的溫情脈脈,一碗熱騰騰的米線上放上成塊的滷雞和酥肉,散發著彌勒這座城市特有的氣息。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10:00 趣物 | 東風韻韻美術館

從高鐵站打車到了東風韻景區,全程不到20分鐘,車費12元左右。在景區入口處便能隱約感受到這裡的藝術調性。景區遊客中心一樓陳列著不少文創產品,包括以東風韻元素做成的杯墊、冰箱貼、鑰匙扣、十八紙唐志岡作品衍生摺疊紙凳、 十八紙陳流作品衍生摺疊紙凳、名家畫作明信片等,這些文創產品散發著無限創意,給人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

還有一些新銳藝術家設計的T恤、包、茶具、茶,既有日常的實用性,又透露著別出心裁的設計感。

東風韻特別監製的葡萄汁、葡萄酒,從包裝上看就覺得增加了不少文化價值。在這個獨具文藝氣息的地方,我不禁感受到了藝術品帶來的穩重和親和力。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11:00 玩藝 | 薰衣草莊園

東風韻景美,美得讓人墮落,時間在這是用來浪費的。景區入口處,行走10多分鐘就可以看見東風韻七彩花田,花田中成片成片地種著薰衣草、馬尾草、風鈴草、黃冠菊等花卉。

在花田間,掩映著一條米軌,用以紀念東風農場因滇越鐵路帶來法國葡萄這一重要歷史。米軌上用不同國家的語言刻著“我愛你”幾個字,與初秋的薰衣草花海相映成趣,它的浪漫也被遊客們稱為東方的“普羅旺斯”。

薰衣草莊園中常年有幾座風車在慢悠悠地轉著,拍了一張全景照,紫色的花田裡點綴著兩座風車,極富異域情調。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12:00 餐廳 | 東風韻大食堂

“唯有美食與藝術不可辜負。”這是東風韻大食堂對食客的宣言,也是這座小鎮與藝術相關的另一面。 東風韻大食堂從設計到裝潢,從雕塑到壁畫,都散發著藝術氣息,讓人品嚐到大食堂這個粗獷名字背後的美食意義。

在東風韻大食堂,從紅河知名的菊花米線、滷雞米線等常見小吃,到當地特色的滇菜,當季食材經過精心烹飪的口感只需花上幾十塊到幾百塊之間便能飽嘗彌勒美食。

吃膩了墨守陳規的雲南菜,點一個與葡萄主題相關的葡萄宴,也是不錯的選擇。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13:00 歷史 | 農墾博物館

農墾博物館是集中展示東風農墾文化的地方,也算是東風韻及東風農場發展的一部檔案史。館前立有農墾紀念雕塑,由58層葡萄樁搭建而成,象徵著東風農場1958年正式建場;每層有10根葡萄樁,“橫十豎十”向上壘砌的佈局,寓意 “踏踏實實”、“埋頭實幹”的農墾精神。

館內的老照片、舊農具和知青用過的生活用品,向參觀者重現了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來自重慶和上海知青們的光輝歲月,講述著這裡可歌可泣的屯墾拓荒歷史。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14:00 藝術打卡 | 萬花筒藝術館

萬花筒藝術館算是東風韻的網紅打卡建築,這座建築物的外型堪稱奇特,全部以紅磚修築,形狀看起來像一大堆型態各異的紅酒瓶,又仿如熊熊燃燒的火焰。藝術館前的廣場上,有一雙大腿雕塑屈膝撐開,給遊人留夠了想象空間。

和工作人員聊了聊,聽說萬花筒藝術館源自雲南雕塑藝術家、油畫家羅旭設計理念——“萬花筒”,外觀的“酒瓶”其實是多個形如“筒”狀的建築體,是典型的抽象式後現代主義建築。

藝術館設計之初沒有圖紙,就如螞蟻築巢般建設起來的童話堡壘。藝術館一米六以下采用鋼筋水泥打造地基,以上則一個釘子都沒有采用,全以紅磚修築而成,裝飾亦全是紅磚,完全不採用現代建材及裝飾材料,以凸顯設計者貼近自然,融於自然的設計理念。

萬花筒藝術館內有一千個人像雕塑,採用混合材料塑制而成,每一個雕塑都不相同,取意千人千面。這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雕塑,猶如西方教堂中的唱詩班,當音樂響起,不同的音效便從這“千人”的口中發出,猶如大型民族樂團奏出來的音樂,大大增強了原有音響的厚度和豐滿度,身臨其境,不禁為之感到震撼。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15:00 陶藝時光 | 一澄工作室/蟻工坊 玩轉指尖藝術

紫陶是紅河州的特色,也是一張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片。在紅河州“北大門”彌勒,也時常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紫陶工作室,鑑賞行家紫陶作品的同時,還可以用陶泥親手塑造自己的藝術品。

在東風韻的一澄工作室和蟻工坊,都可以自己試著做個陶泥作品。拿起一塊陶泥撫摸、揉捻、旋轉、制形、勾勒,無需任何制泥基礎,只需要想象力,一團溼潤潤的泥土在行家的指導下就能成為一個有故事的陶泥作品,極有紀念價值。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17:00 咖啡館 | 牛哆囉音樂農莊

東風韻牛哆囉音樂農莊又一次延伸了我對餐廳的想象,這裡夢幻的空間結構、設計、隨處可見的雕塑都充斥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庭院裡種滿了各種綠植,可以和朋友坐在一起品紅酒、喝咖啡、彈琴、唱歌。

一年四季,在牛哆囉都有新鮮的應季蔬果和肉禽。這些原生態的材料送至餐廳後,會被進行一次“藝術的洗禮”。牛哆囉所有的餐食都是以紅土情工作室各位藝術家創作的歌曲來命名的,正所謂是“一道菜、一首歌、一個故事”。品嚐菜餚時,就宛如在聆聽歌曲,在作詞編曲家們的故事裡神遊,這樣的日子讓人感覺生活裡就只剩下“藝術”了。

點一杯咖啡,悠閒地度過一個下午。聽店員說,牛哆囉音樂農莊現在還是雲南少數民族音樂資料館,雲南少數民族器樂博覽室,還有音樂創作、錄音、製作室,多功能音樂、藝術表演廳。在這裡,音樂是旋律、像波紋、像流水,在漫生活中一直漫延......

詩人略薩曾說過:“在生活這場暴風雨裡,藝術是我們唯一的傘。”

藝術從很大層面上來說,是財富和權利之外的第三種可能,但當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藝術品味,嚮往品質生活時,來到東風韻,不難發現藝術不居廟堂之高,不在江湖之遠,而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請查收一份來自東風韻的文藝漫步指南——彌勒非典型生活

選擇東風韻的四大理由

-通達性 彌勒通高鐵,交通方便。

-舒適性 乾淨優美的環境,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田園式生活模式。

-豐富性 小鎮不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包括雕塑展、合唱比賽、畫展、音樂會等。

-低成本 小鎮免門票,小吃不貴,酒店性價比高。


部分圖片來源於等風攝影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無法聯繫作者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