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而在這綿綿的歷史長河中,中國錢幣文化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我國的古錢幣數量之多堪稱世界之最,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它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活化石。從它的身上也可以瞭解當時的歷史變化,所以在世人眼中它是有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等。

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其表現形式為實物貨幣,隨之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就逐漸出現一些剩餘產品,如:遊牧民族所剩餘產品是牲畜,獸皮等。而農業民族是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人們就會對其他的產品有所需求,用剩餘的產品換取有需要的物品,這就出現了物與物的交換。在後來的發展中,貝作為 貨幣的優點就是便於攜帶,易計數,還可以作為裝飾品。這點從夏代、商代的遺址中出土大量的貝可以得到證實。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貝作為實物貨幣在中國的錢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貝作為貨幣使用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現在好多漢字都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財、購等,都是表現財富或者價值的。

最原始的金屬貨幣可能出現在殷商晚期,其貨幣的表現形式為銅幣,可見商晚期墓葬出土大量的“無文銅貝”、金貝、銀貝。銅貝的出現不但是我國錢幣發現史金屬鑄幣的開始,同時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見證。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包金貝幣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環紋貝幣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銅貝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無文銀貝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佈了一些列法令,其中有一條就是統一貨幣,規定以黃金作為上幣,並以“鎰”為單位。銅幣作為下幣,以“銖兩”為單位、他不但把貨幣分等級,而且對錢幣形制也有相關規定。統一規定將錢幣制成外觀是圓形,中間有方形的孔。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秦半兩錢,重10克,直徑33.7毫米。)

漢代時期的商業繁榮,錢幣制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突破。漢武帝元狩五年製造“五銖”錢。該錢輕重適中,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還繼續沿用,也是我國曆史上鑄行時間最長的貨幣形制。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東漢五銖錢,重3.7克,直徑26.1毫米。)

唐代,這是我國封建國家經濟的繁榮時期,大唐也成為當時世界上發達的國家,唐高祖武德四年廢除“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標準的“開元通寶”,均仿漢代“五銖”錢的大小和重量鑄造。從此通寶錢制就代替了以重量為錢文的銖兩錢制,並持續沿用了1300年。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開元通寶大錢,重量17.7克,直徑43.1毫米。)

宋代,鑄錢數量相當可觀,也是現在存世量最多的,十八位皇帝鑄有四五十種年號錢,如南宋“淳熙通寶”,錢背上有“柒”字紀年,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這種錢幣紀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南宋末,是南宋錢的一大特徵,比歐洲錢幣紀年要早300多年,宋代不僅鑄幣數量極為豐富,而宋代錢幣上的文字更是一絕,把我國錢幣文化推向了又一高潮。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北宋“靖康元寶”(篆書)折二銅錢,重量6.9克,直徑30.2毫米。)

明中葉以後,白銀成了流通中的主要貨幣,銅錢作為輔幣。清光緒末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引進西方鑄幣的先進技術,向英國購置了造幣機器,還聘請了外籍技師在廣州籌建造幣廠,率先開創機器鑄幣,並取得成功,實現了中國錢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至民國初年仍鑄有方孔圓錢的地區有甘肅、四川、雲南、福建等地,但是並沒有實行起來。自此以後,持續沿用兩年餘年的方孔圓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中國古錢幣,一顆耀眼的明珠,淺談古錢的發展

(廣東省造每百枚換一圓光緒元寶銅幣,重量8克,直徑28毫米。)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錢幣物館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