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那個“四姐妹”的家庭,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文|叮噹情感

大娘想要一個兒子,接連生了四個女兒,一直抱怨命苦,三十年過去了,如今大娘一家過得怎麼樣呢?

在我老家,傳宗接代的思想可謂是根深蒂固,那些年生兒子是一個新家庭(剛結婚)的頭等大事,結婚幾年無兒的家庭腰桿都挺不直,大娘一家就有這樣的一塊心病,接連生了四個女兒,沒盼來兒子,大娘不得不認命。

命中無子莫強求,積德祈福下輩有。

大娘嘴上的認命,不代表心裡無所思、無所想,她把命裡無男,歸功於蒼天對自己的“懲罰”,歸過於上輩子積德不夠,這些年大娘不間斷做好事,以這樣的形式安慰自己,以祈求下輩子別這樣懲罰自己。

當初那個“四姐妹”的家庭,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如今老大女兒年近四十,老四也三十出頭,這一家生活的怎麼樣呢?今天來打探一下。

大娘大伯日子過得很舒心

大娘和大伯六十多歲,身體都很硬朗,在我們當地城裡買了一個院子,距離老二女兒和老三女兒家二三百米,當初就是為了看女兒圖個方便,房子房間很多,大小足足有八九間,四姐妹每人一間,日常大娘打掃灰塵,姐妹回家各住各的房間。

大伯和大娘辛苦了一輩子,要說也不差錢,養老足夠了,但是城裡的生活住不慣,一年到頭大多時間呆在老家,老家有四畝地,老家有左鄰右舍鄰居嘮家常,在老家種了七八千袋蘑菇,一年到頭忙得不亦樂乎。

大娘前些年總想找個上門女婿,但是思來想去不能“委屈”女兒,後來斷了這個念頭,四女兒好像知道父母的心思一樣,遲遲不出嫁,賴在家裡不走,就拿老三說,三十四歲還賴在家裡不出嫁。

四姐妹一個比一個孝順。

老大家管父母衣服和旅遊,每當換季老大考慮的最周到,每次回家總要帶父母溜達一圈,陪父母散心。

老二脾氣好,不管是來之其他姐妹的“責備”,還是父母的“刁難”,老二總是表現的不急不躁,好脾氣也備受欺負。

老三心細,離父母家最近,主要負責日常陪伴和日常生活開支,家裡缺啥少啥問老三,家裡條理清晰有老三一份功勞。

老四不常回來,但是老四自己爭氣,還嫁了個好老公,每年往家裡拿的錢最多,說話相對有分量,老四嘴甜,哄得父母很開心,父母也挺喜歡老四。

當初那個“四姐妹”的家庭,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老大是家裡“掌櫃”,掌握家裡大局,家裡的大方向,萬事以老大為準。

老大家是做傳統生意的,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小康的標準肯定是達標了,老大一年四季非常忙,平時很少回來,每次回來也待不了幾天時間。

老大每次回家第一件事“檢查”老二老三工作,瞭解父母過得是否舒心,老二老三照顧是否到位,對之前的工作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叮囑今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老大每次回來把車塞得滿滿滴,有吃的、用的、衣服,帶父母去附近旅遊一圈,在家幫父母做一些農活,幹多幹少總而言之很接地氣。

“收買人心”很重要,要不別人以為你倚老賣老,老大每次回來給老二老三帶一堆禮物,要是老二老三有困難,沒有老大解決不了的問題,老二老三聽話也是有原因的。

老二是家裡“店小二”,時常被他人吆喝。

老二最踏實,平時家裡的農活做最多,每年農忙領著丈夫回家掰玉米、收小麥,不得找藉口,不得有怨言。

老家的地不平整,收小麥和玉米基本靠挑(就是常說的挑棒棒,把小麥或者玉米固定在扁擔兩頭,用結實的肩膀一擔一擔把農作物挑回家),老二和老公夫妻二人都是老師,老師教學生在行,種地是外行。

二女婿剛挑幾擔腰壓彎的跟弓似的,肩膀上留下一道道紅印,走路兩腿直打顫,就這也沒有退縮,一年一年都是這樣過來的,所以我們常說老二找了個好老公。

家裡的活老二做最多,老二鍋也背得最多,家裡每次出錯一定是老二的錯,因為別人都不做,不做哪裡會出錯,但是對父母老二從不犟嘴,受氣也要忍著。

當初那個“四姐妹”的家庭,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老三是家裡“賬房”,家裡的日常收入支出問老三。

老三是四姐妹唯一沒結婚的姑娘,雖然家裡有房子,但是平時沒和父母住在一個院裡,這些年依靠自己努力,買了一套房子,和老二家不遠。

大娘最操心是老三,其她人都成家立業,唯獨老三孤身一人,每次回家大娘三句不離找婆家,嚇得老三不敢輕易回老家,老三眼光挺高,屬於高不成低不就一類人,不過自己也挺有本事,最突出優點是心細。

姐妹每年往家裡拿的錢,大伯大娘一般用不著,這些錢交給老三暫時保管,等哪一天需要時一併拿出;老三還會論功行賞,比如老二幹活最多,為家裡出力最大,老三會一一講給老大和老四聽,老三很公道,就算吃虧也要吃到明處。

老三很有孝心,比如媽媽有幾件棉襖,幾個夾克清清楚楚,每次老大回來是根據老三提供的需求清單購買。

老四是家裡“顧客”,顧客是上帝,吆喝店小二是家常便飯。

老四命好,眼高手也高,雖然嫁了個好老公,但是這些年自己也幹得有模有樣,老四性格很直,做事直來直去,對待孃家的方法也是“簡單粗暴”,我不知道家裡缺啥少啥,也不知道該買什麼,但是我可以拿錢。

這些年老四往家裡拿錢最多,別看她年齡最小,除了大姐別人誰也管不了,使喚她二姐是家常便飯,因此二人常常鬥嘴,不過到最後,基本還是聽老四的,因為每次吵到最後,老四總拿殺手鐧,“我又沒讓你掏錢,同不同意我說得算。”

當初那個“四姐妹”的家庭,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大伯大娘最孤單的時候,平時姐妹們各忙各的,每年年初二四姐妹回老家團聚,不許任何理由請假,不許找藉口,這些年已經形成一種默許。

一個女婿半個兒,何況還有四位孝順的女兒,大娘大伯是幸福的,從她們臉上的笑容看得出對生活的滿足,她們餘生根本不用發愁,女兒早已把老倆日程安排滿滿,大娘大伯只需要坐等享受。

“遠嫁的姑娘,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孝敬父母是成全自己,讓自己不留下遺憾,成全父母,讓父母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是做子女的最低要求,如果有一天她們不在了,女兒從此再無可庇護的港灣,盡孝要趁早。

當初那個“四姐妹”的家庭,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我不由聯想到鄰居耿奶奶,三個兒子,二兩女兒,老奶奶八十歲高齡,洗衣做飯還要親臨親為,平時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老宅裡,生活得非常孤獨,日子過得讓他人感到心涼,也多虧這些年身體硬朗。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釋義:動物尚且知道感恩,感謝媽媽的照顧,何況是我們,若對不起父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畢淑敏《孝心無價》

衣錦還鄉是我們每一位做子女最大的心願,但是用若干年分離換來這樣一個瞬間是不是代價挺大,人生苦短,孝在點滴,孝心不是給父母多少錢,名下買多少房子,這些很重要,但是不是必需品,只是他人眼裡的羨慕。

孝心是陪伴父母做了幾頓飯,洗了幾次衣服,談了多少次心;孝心是,父母有困難的時候,有我;父母想你的時候,我在;父母問你的時候,我挺好。

“孝心”就像放在天平另一端的一枚硬幣,父母每多一次微笑,天平一端就會多一枚硬幣,孝心一端就會抬高一點點,當天平一端重得像秤砣一樣,把孝心一端高高抬起,這種堆積而來的孝心是無價的,這種孝心可以很好得以傳承。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

當初那個“四姐妹”的家庭,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