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我們窮極一生也解不開的扣。它扣在了我們前半生的成長年輪裡,也扣在了我們的靈魂深處。
文|鶴汀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擺脫讓人束縛的工作,回到家庭裡,回到親人身邊,回到自己的故鄉,這件事是極美的。不僅是身體的解放,更是心靈的迴歸。
帶著孩子,跟著父母,回到盼著我們歸來的姥姥姥爺家,姥姥姥爺年紀大了,但記性很好,他們一天一天數著日子,看我們什麼時候放假,什麼時候有空,可以回去看一看,圍在一起吃頓飯。
可能人一旦有了年紀,就特別的記掛和盼望自己想見的人,那種翹首以待的神情,那種見到我們回去無比開心忙碌的身影,讓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沉的愛。
有句話說,無論年紀多大,在父母面前,自己都是孩子。
是的,爸爸媽媽撒嬌又關懷的對著姥姥姥爺說,你們慢慢做菜,我們到田地裡看一看。
5月1,氣溫真的回升的很快,在家裡會感到燥熱,一邁入田地,撲面而來的是清新清爽的舒適感。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小麥,讓人站在田埂,看到的是綠色的希望。
爸爸媽媽給我們介紹說,這塊地是我們的,那塊地是我們的,看著長勢很好的小麥,內心油然而生的一種欣慰和滿足。
其實,不用爸媽介紹,我對這裡也是極其熟悉的,因為我人生的前20年就是在這裡成長的。這裡的每一塊麥田、每一條小路,我都記得,我想,我在上面留下的足跡,也依然深刻。
爸爸說,他最喜歡回到老家,走走以前的路,看看身邊的人,找一找過去,回憶回憶當時,我說,我也是,最喜歡的是一種迴歸,迴歸的故鄉,迴歸的是自然,迴歸的是記憶,迴歸的是承載著自己成長的這一路的印記。
風吹麥浪,深情款款,我想到的是當年的那個自己,稚嫩的身軀,堅強的意志,跟爸爸媽媽一起,下田勞作,在玉米地裡拔草,在麥地裡撿麥穗,以及種花生、拾瓜幹,還有賣花生等等,那種和親人一起幹活的場景,在記憶裡依然清晰,回憶起來,依然讓人感到溫馨和充實。
每到一個地方,每路過一條小路,爸爸媽媽都會對彼此講講他們對這塊田、這條路的記憶,是的,他們都50多歲了,50多年,他們出生在這裡,成長在這裡,也生產生活在這裡,對這個地方每一草、每一物都是極其清楚的。
他們講起他們當時這個地方、那個地方的樣子,也講起發生在他們身上有趣、或者是冒險的事。
我看到爸媽看到家鄉的一切,興奮、歡快的像兩個孩子,腦袋裡全是當時的記憶,眼睛裡閃爍著追尋的光芒,他們給我和我的兩個孩子講述著每一個地方與他們相銜接的細節,也不放過每一個能現場看看的路。
夜幕開始垂降,我們回到姥姥家,豐盛的飯菜已經上桌,我最喜歡吃姥爺做的菜,因為,不僅是真的好吃,而且是每一道,即使再普通,也傾注了姥爺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愛。
在飯桌上,姥姥說,我們結婚50多年了,50多年,那不是金婚麼,是的,姥姥姥爺,平凡夫妻,相濡以沫已渡過了50多年,多麼不容易,又多麼值得紀念。
姥爺仍明確的記得,他們結婚的日子,1968年11月18(農曆)。歡聲笑語一家人,吃完飯,聊了天,然後大家給姥姥姥爺道晚安,回到自己的小家。
我想,故鄉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生養我們的地方,這裡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的鄉親,有我們走過的每一條路,有我們成長的每一個印記。
故鄉,是我們窮極一生也解不開的扣。它扣在了我們前半生的成長年輪裡,也扣在了我們的靈魂深處。
如果很累了,就回到故鄉吧。這裡能給你安慰,給你迴歸,給你力量,也能看到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