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林肯是如何利用電報贏得內戰的?

文|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本文已委託專業律師維權,為避免法律糾紛,請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禁止抄襲,洗稿,搬運,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導言

我們都知道現今的美國總統川建國同志是位“推特總統”,幾乎每天我們都能從推特上看到這位總統大人更新的推特動態。

川建國總統也算是美國近幾任總統中比較懂得運用新的電子形式(推特)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宣傳造勢的政客,但是在短信、推特和電子郵件出現的150年前,美國另一位著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早就懂得了如何運用新的電子技術為自己乃至為國家服務了。

林肯總統在當時接受,並學習了最早的電子信息傳遞技術——電報,成為第一位“有線總統”。這位第16任總統也許因他鼓舞了聯邦的激昂演說而被人們所銘記,但是他在總統任期內所寫的近1000封小電報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了總統的權力,從而幫助北方贏得了美國內戰。


亞伯拉罕·林肯是如何利用電報贏得內戰的?

5美元上的林肯總統像

1844年薩繆爾·莫爾斯首次成功測試電報後,聯邦政府在採用電報方面行動緩慢。在內戰之前,聯邦政府的工作人員如果要從首都發送電報,就必須和其他公眾一起在城市的中央電報局排隊等候。

戰爭爆發後,新創建的美國軍事電報隊進行了危險的鋪設工作,他們在戰場上鋪設了超過15000英里的電線,這些電線幾乎可以瞬間將新聞從前線傳送到1862年3月在白宮附近的陸軍部老圖書館內建立的電報局。

在關鍵性的戰爭中,林肯都睡在電報局的小床上

林肯總統對科技非常感興趣,他目前仍然是唯一擁有專利的美國總統,湯姆·惠勒在《林肯先生的電子郵件:亞伯拉罕·林肯如何利用電報贏得內戰》一書中寫道,他在總統任期內花在戰爭部電報局的時間比在白宮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多。

作為一個渴求知識的總統,他經常穿過白宮行政大樓的草坪,來到美國陸軍部,隨時查看由電報報送過來的最新情報。


亞伯拉罕·林肯是如何利用電報贏得內戰的?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後,在弗吉尼亞州的威爾科克斯登陸成立了美國軍事電報部隊。

大衛·霍默·貝茨是美國軍方電報隊的四名原始成員之一,他在林肯的電報室裡講述說,林肯每天有好幾次坐在電報局的辦公桌旁,從窗戶旁俯瞰賓夕法尼亞大道,翻閱一摞新發來的電報,他稱之為“閃電電報”電報機的按鍵在嘰嘰喳喳地響著,他從操作員的肩膀上凝視著,他們草草寫下從摩爾斯電碼轉換過來的信息。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去辦公室,然後在關鍵的戰鬥中他就會睡在電報局的小床上。

根據惠勒的說法,林肯在他擔任總統的第一年裡,每個月只發一份電報,但隨著他對戰爭的緩慢進展越來越失望,情況發生了變化。1862年5月24日,他發送了一系列電報,指示他的將軍們立即行動,對抗聯盟將軍托馬斯·“石牆”·傑克遜(Thomas " Stonewall " Jackson)的軍隊,隨後,他利用這一新興技術對戰爭進行了更大程度的控制。


對林肯來說,電報局既是指揮中心,也是避難所

電報使總統成為真正的總司令,從而向他的將軍們發出命令,並幾乎實時地指揮部隊的移動。這也是第一次國家領導人可以和他的軍官進行虛擬戰場對話。由於南方州際電報線路的缺乏,南部邦聯總統傑佛遜.戴維斯卻無法像林肯這樣指揮軍隊。

亞伯拉罕·林肯是如何利用電報贏得內戰的?

林肯總統

林肯並不羞於介入那些甚至沒有寫給他的電報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惠勒寫道:“電報既是他竊聽現場發生的事情的大耳朵,又是他突出自己領導地位的長臂,而這正是他所掌握的最新信息所傳達的信息。”1864年,當尤利西斯·S·格蘭特將軍拒絕亨利·哈立克將軍提出的從彼得堡的圍困中撤軍的建議時,總統在閱讀了他們的通信後給予了支持:“緊緊抓住牛頭犬,儘可能多地咀嚼和掐死。”

對林肯來說,電報局不僅僅是19世紀的指揮中心,而是一個庇護所,遠離每天來白宮尋找工作和幫助的人群。“我來這裡是為了逃避迫害我的人,”林肯對電報接線員阿爾伯特·B·錢德勒打趣道。總統講著樸素的故事,並開著玩笑,還和局裡的電報員交上了朋友。

亞伯拉罕·林肯是如何利用電報贏得內戰的?

戰場中的林肯總統

貝茨寫道:“他將從白宮的緊張和關懷中得到放鬆,而在等待新的任務時,或者在他們被破譯的時候,他會發表評論,或者講述他的無與倫比的故事。”

1863年,當格蘭特攻佔密西西比州維克斯堡的消息通過電報傳來時,林肯藐視法規,為接線員買了啤酒,手裡拿著將軍的電報,喝了一杯起泡的吐司。

1865年4月8日,林肯親自從弗吉尼亞州的City Point給辦公室打了電報,告訴他們格蘭特攻佔里士滿的消息。

而一週後,電報辦公室向全國公佈了林肯被暗殺的毀滅性消息,並播報了戰爭部長埃德溫·斯坦頓在福特劇院對面總統的病床上寫下的消息:“亞伯拉罕·林肯於今天早上7點22分去世。”

林肯總統人生中的輝煌時刻與電報技術的應用不無關係,而林肯總統的死訊卻也是由他平時最愛去的電報辦公室播報,也許這就是命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