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讀書的一些故事

小時候身邊沒有誰愛讀書,沒有一個靈魂導師影響我,所以我並不愛讀書,除了武俠小說,似乎沒讀過什麼課外書。印象中大學畢業前幾乎沒讀過任何非虛構類書籍。當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時候,你的認知是無法提升的,因為不讀書所以不可能體會到讀書的好處。過了20幾年跟書絕緣的生活,我當是要享受快樂的童年生活吧。


我與讀書的一些故事


大學畢業後,因為不是科班出身又想寫代碼,就找了家培訓公司參與培訓,然後居然因為學的不錯被留下來當老師,後來才知道因為培訓公司實在是發展的不好,請不起特別好的老師才讓我留下的。兒時就曾夢想當老師,當時想當老師的想法很樸素,覺得當老師作業想留哪裡留哪裡,好爽。這時選擇當老師是因為有點享受被目光注視的感覺,而且課時費也著實不錯。

如果你想把一個知識真正學的好,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老師,因為當老師會逼著你把東西學透徹,講一杯水必須要有一桶水,當時的我實在太怕出醜,再加上老闆總是莫名其妙的欣賞我,老誇我怎麼怎麼聰明,於是就早早的背上了偶像包袱(感覺被套路了)。那個時代互聯網上的信息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成體系的內容還是需要靠看書的,於是硬著頭皮開始看書自學,因為偶像包袱,實在不想讓老闆失望,居然生啃了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操作系統,c語言,c++等幾十本書,這些內容在大學的時候接觸過一些,但那時候真的覺得是天書,統統沒太整明白。當了老師後因為目標是要給人講明白,必須每個點都要從原理明白,書雖讀的很苦,但真的能感覺到每天的進步。


我與讀書的一些故事


功夫不負苦心人,畢業一年多一點,居然成了培訓公司技術扛把子(因為這個培訓公司技術實在是比較low,慚愧)。後來有個機會,公司跟一個出版社合作要出一套培訓指導書,老闆分配我們幾個老師每人搞定一本,居然讓一個剛畢業一年的小朋友寫書,老闆貌似瘋了,老闆對我說如果我寫的好就會變成知名作家,以後可以賺睡錢了,也就是睡覺都能賺錢了,因為書會一版一版的賣,賣個幾百萬冊,我就財務自由了。人貴在無自知之明,因為沒有自知之明會異常勇敢,井底之蛙的我居然膨脹的答應了,還真以為可以賣個幾百萬冊。

既然答應了就必須做好,無知者無畏,先拉了個內容框架,買了10幾本相關參考書,用了兩個月把這十幾本書看完了,開始碼字,每天最少工作13個小時,看書4小時,碼字4個小時,備課1個小時,上課4個小時,其他時間是逛書店買書,硬生生幹了5個月,審校1個月,改正2個月。讀了40多本相關參考書,完成了一本近50幾萬字的鴻篇鉅著,然後書順利出版了,但並沒有再版,作家賺睡錢的夢斷了,夢想雖然要有,但現實真的很骨感。整個寫書週期歷時10個多月,300多個沒白天沒黑夜的努力,最後版稅總共9k塊,培訓公司拿走5k塊給我4k塊,這個結果是讓人相當懊悔的,每月400塊,遠低於工地搬磚,感覺受到了傷害憤然就離職了。這件事最後有兩個後遺症,一個是每天兩點睡覺,一個是每天不看點書就覺得愧疚。我是恨這段時光的,因為它讓養成了兩點睡覺的習慣,導致瘦一直是我的代名詞;我是感謝這段時光的,因為它讓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讀書讓我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我與讀書的一些故事

我讀書按時間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非常功利的只讀對工作短期有用的,因為職業生涯是技術起步的,所以第一個階段主要都是技術類書籍。我幾乎讀了所有當時有點名氣的技術類書籍,而且統統不止一遍《重構》《敏軟件開發》《程序員修煉之道》《人月神話》《Thinking in Java》《設計模式》《算法導論》《深入淺出MFC》《代碼大全》《軟件預構藝術》《代碼之美》... ...。這個階段讀的書給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有很高的技術自信,工作可以隨便換,誰也別惹我,不爽我就換,我常常是公司的代碼擔當,有啥搞不定的來找我,我搞不定的大家就理直氣壯的說不搞了,梁工都搞不定,還搞毛,我一度很享受這種莫名的榮譽感,現在看來真的好傻,你在對技術要求不太高企業級應用的公司裡當了雞頭又有啥意義呢。

我讀書的第二個階段的起點是在一個公司開始讓我帶一個測試小團隊,沒做過管理的我想趕緊補補管理方面的知識,當時讀了一本書收穫很大,書名忘了,內容居然也不太記得了,慚愧。從那之後我開始讀所有能提升我認知的書,管理,心理學,社會學,批判性思維,學習方法類等等。這個階段讀的書給我最大的作用是讓我學會更好的利用知識,學會獨立思考,去應對更為複雜的事情。


我與讀書的一些故事


工作這許多年,跟真正的讀書人比我讀的肯定不算多,但讀過這些有限的書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我特別喜歡這句話:“讀書帶來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深入骨髓。記住的變成了你的知識,忘記的化成了你的氣質。”

頭髮越來越少,希望可以利用讀書帶來的氣質彌補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