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這世間還有好婆婆麼,翻頭條一看很多兒媳都在吐槽自己婆婆?

媽媽咪呀醬油瓶


說自己婆婆不好的女人,第一不適合變人,第二不適合結婚,第三不適合生兒子,第四不適合變人,最好50歲前就短陽壽死,因為你變了女人結了婚生了兒子,你變老了也要當婆婆,我50多歲了,孫子都快6歲了,兒媳和我老伴像兩姐妹一樣,家裡一切不用兒媳幹,一家人的衣服都是我們洗,兒媳也常把他婆婆帶出去逛街買衣服什麼的,我們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我們拿兒媳婦當女兒,孫子出生幾天一直是跟我們睡,兒媳和他婆婆每天還聊微信,走到了一個家庭來了,大家要相互理解包容,互相關心,真誠對待,為啥說家和萬事興呢,我們和兒子們是住在一起的,家裡所有一切家務包括買菜煮飯基本上是我們兩老的全包,我們和親家們兩都是兄弟姐妹相稱,孫子我們還要爭著帶,就像親兄弟,結婚女方也沒要我們一分錢的什麼彩禮,就辦了幾十桌酒席,女方還買了10幾萬的車,我們的事就是搞好兩家和自家關係,搞好家庭一切家務,帶好孫子,互相體諒,互相關心,多多包容,才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

:


奸貪人水火難饒4


當然有好婆婆了。

我就遇到了,她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是行為做事,處處為我這個兒媳婦著想。幫我看了五年的女兒,毫無怨言。



我覺得,選老公,選家風正派的,婆婆自然錯不了!

小時候,聽隔壁媒婆二嬸給人介紹對象,最常說的就是:這孩子家風正,嫁了他,你這輩子都享福!看來,女人要想幸福,嫁給有好家風的男人很重要。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價值準則,是經過長期的沉澱和創新,代代相傳,區別於其他家庭和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是讓一代一代人立身於社會、終身受益的品質。(引自王紅旗主編的《閱讀與家風》)

記得我第一次去見未來的公婆,因為比較重視,就比預定時間早去了兩個小時,於是看見了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的一幕:寬敞整潔的小院兒裡,一邊是鬱鬱蔥蔥的豆角、西紅柿等各色蔬菜,一邊是開得正豔的花朵,幾隻小兔子在窩裡吃草,一隻小貓趴在窗臺上慵懶地曬著太陽……

而未來公公正幫婆婆洗頭、梳頭,公公還在嗔怪婆婆頭髮長,不好梳,但是語氣裡滿是疼愛,陽光照在婆婆烏黑的長髮上……那畫面太美了,以至於我每次想起來,都好感動。

我想,有這樣恩愛和睦的父母,孩子一定也會心理健康,知道心疼自己媳婦吧。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嫁了。

初為人母,我是手忙腳亂。母親已經去世,公公婆婆便主動地承擔起照顧我月子的重擔,這擔子,一擔就是五年,直到孩子入了幼兒園,我也調換了不倒夜班的工作。

月子裡,婆婆幾乎徹夜不眠,幫我照顧孩子,變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還從千里之外帶來自家產的小米、黃豆、粉條、胡麻油……

婆婆說,當年,雖然沒那麼多好吃的,但她的婆婆也是這麼盡心盡力照顧她的,提前很久就開始攢雞蛋,就怕婆婆月子裡補不上,身體虧空,落下毛病。

所以,直到現在,婆婆的婆婆都跟著婆婆生活,雖然有時候,難免有小的摩擦,婆婆也會因為自己歲數大了,力不從心,時而情緒不好,但是依舊一如既往地順著老人。

公公負責做飯,一天三頓,有湯有粥有肉,婆婆負責衛生,幾天一次洗頭擦澡,每天泡腳……一天可以,十幾年下來,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了的。

我經常問自己,如果有一天,公婆上了歲數,我能不能如此照顧他們?就算是我自己的父親,我能不能做到?



我家先生說,他能。

因為照顧父母,不僅是義務,更是為人子女的責任,無法逃避、無法推卸。先生孝順父母,那也是在親戚朋友裡出了名的。

我從未見到他頂撞父母,每年都一次性給足生活費,婆婆無意中一句也想上微信跟親戚聊天,他立馬給寄去新購的4G手機,怕公公吃醋,隨後又買了一部追寄過去……

先生還給父母買了樓房、辦了醫保。甚至、小姑子家買房,先生也會支援一二。

閨蜜們很替我鳴不平,說我省吃儉用,攢點錢都支援婆家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先生對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母親病發住院期間,我正在異地進修,是先生衣不解帶、悉心照顧、端屎端尿數日,直到我風塵僕僕趕回家。

父親再婚,我一時無法接受,是先生每天不厭其煩地勸我,只要父親倖福就好,說你換位想想,一個60多歲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該有多孤單,不過是想找一個說話的伴兒,你有啥想不開!

女兒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長大,從小就乖巧懂事,吃什麼,總是先問問祖祖、公婆吃不吃,去超市從不亂要東西,也從不跟同學攀比穿著打扮,連飛機上的盒飯,都吃得乾乾淨淨,從不浪費。

社會由每個家庭組成,所以家風也決定了社會風氣,有良好的家風,社會風氣才會好,人與人之間都和睦互助,互敬互愛,那將是多麼完美的世界。

很慶幸,我嫁了個有良好家風的丈夫。

我,很幸福。


尉遲小隱


沒有好婆婆,也沒有好媳婦,記住一句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婆婆說兒媳婦,她也好不到哪裡去!媳婦說婆婆不好的!她更好不到那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