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阻礙了古代科技發展的路?

說到“科技”,近代以來可謂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在古代封建社會的我國卻沒有得到特別的崇尚,甚至抑制科學技術的發展,被知識分子,統治階層斥之為“奇技淫巧”。

誰阻礙了古代科技發展的路?

難道作為社會精英分子的他們真的不懂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促進生產力的進步,給社會帶來繁榮,國家變得富強?

非也!至少有一部分有見識的有識之士懂得科技的魅力,不然,在古代也不會出現如張衡,蘇頌,沈括,郭守敬,徐光啟等著名科學家,魯班,蔡倫,畢昇等偉大發明家,還有擁有“祖率”之稱的傑出數學家祖沖之。

誰阻礙了古代科技發展的路?

但可惜的是,即使因為他們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也沒有引起社會和國家層面的重視。

因為傳統思想下的古代社會,當時的主流是“學而優則仕”,人人都夢想當官,削尖了腦袋往前衝,以此來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達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官本位”思想長期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也因此導致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論斷,把讀書就是為了當官變成了當時的一種普世價值觀,功利十足,間接導致其它各行各業的社會地位被貶低,其中“科學家”就被當時的社會給邊緣化了。

而“科學”是最嚴謹的一門學科,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最注重實踐的,容不得一絲空談,“科學家”是最需要沉得下心來做學問的人。

誰阻礙了古代科技發展的路?

所以,當整個社會氛圍都變得功利,浮躁,人人犯“官癮”時,哪還有人有心思去專門搞科研?研究一輩子,“奇技淫巧”四個字就把所有成果貶的一文不值,這也就導致了心態上的不平衡。

因此,阻礙科學技術發展最大的癥結是“心態不平衡”,而阻礙科學技術發展最大的病因則是“社會地位不平衡”,社會地位不平衡導致心態不平衡,心態不平衡則會導致心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則無法專心鑽研,就這麼簡單。

而現代社會的我國雖然沒有了對“科技”的歧視,但或多或少還遺留著“官本位”的思想,對於“權勢”的迷戀,依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如果無法與“官位”徹底撇清,視自己為社會分工獨特的一份子,靜下心來搞科研,則科學發展的前進之路依舊會存在不少阻礙。

所以,在人工智能化即將到來,與探索外太空的科技大發展時代,解決科學發展阻礙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科學家”的社會地位和歷史地位,並給傑出的“科學家”樹碑立傳,甚至應該把他們當成“人類英雄”來對待,給予這些幹實事為社會帶來巨大貢獻的人以應得的榮耀和尊重。

順應大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實至名歸,社會地位平衡了,心態自然平衡了,心態平衡了,人自然變得有活力,社會體系的運行自然有了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