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旅产业持续回暖复苏

清明小长假期间全省216家A级景区已开放215家,出行游客699.37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36.83亿元

□ 本报记者 田孔社

春暖花开,三晋大地向您发出春的邀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清明假日市场报告》:根据中国电信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反推全网数据测算,清明假期,全省出行游客699.37万人次;根据银联商务银杏云游消费大数据平台测算,全省清明假期旅游综合消费额36.83亿元,文化旅游需求正在逐步回暖恢复。

惠民政策助力市场复苏

特色线路推动乡村旅游

今年清明假期,处处阳光明媚,山西各地景区纷纷落实惠民政策,激发了游客封闭一冬的旅游热情,在赏花踏青之余享受到了文旅政策红利。

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冲击,尽早激活省内游市场、释放消费潜力,山西省文旅厅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科学研判,决定从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山西人游山西”旅游惠民活动。全省各旅游景区推出针对山西游客头道门票免票或优惠政策。

山西省文旅厅配套实施了联合宣传推广、加大对旅行社奖励力度、实施公益帮扶行动、推出系列惠民举措、加强文旅品牌建设5个方面的措施。同时,支持鼓励市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山西人游山西”,助力全省文化旅游市场复苏。

晋城市出台了《晋城市逆周期调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实行上半年全市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政策,面向全国游客发放500万元住宿消费券,对外地游客到晋城自驾旅游,全年实行报销高速公路过路费政策。旅行社组团到晋城全年报销交通费,返还旅行社20%的住宿费等。

“现在乡村美景游正当时,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拉动了省内旅游消费,号召更多省内游客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走出家门、走进景区。”山西省文旅厅副厅长李贵表示。

山西省文旅厅联合省内11市文旅部门启动“踏青知春暖,快乐乡村游”活动,围绕踏青、赏花、观山、望水、寻找乡情等,推出特色鲜明的22条乡村旅游线路。

“以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为主体,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踏青郊游、乡村游憩服务,助推乡村旅游热潮。”山西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师振亚说。

2020年运城市第五届美丽乡村百花节以“花开河东·乐游运城”为主题,发布了《运城市乡村旅游扶贫线路指南》,推出了特色采摘游、春季赏花游、民俗风情游、生态康养游等30条旅游线路。大同市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天镇李二口长城民俗文化传统村落、灵丘花塔、车河有机、上下北泉等自然景观、乡村旅游景点成为市民出游首选。

阳泉市盂县大汖古村景区清明假日以“约会春天,播种希望”为主题,推出“大汖丛林穿越勇者招募令”。长治市上党区振兴小镇推出“上党印象”小镇踏青寻花之旅。晋中市榆次区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镇以免门票免停车费为引流,打造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临汾市龙澍峪景区邀请游客免费观赏千亩油菜花;4月6日开幕的山西·安泽第四届黄花文化旅游月活动,以“氧生之道·花漾安泽”为主题,让游客流连忘返。

分时预约旅游

活动多彩丰富

为弘扬与创新传统文化,山西各地在清明节期间,纷纷将传统清明主题文化与旅游、节事、体育有机融合,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

大同方特欢乐世界实行无接触实名制网络售票,游客可通过官方平台线上购票,入园时无须换票,使用身份证或二维码扫码入园即可。平遥古城实行实名制网络购票,游客可通过“平遥游伴儿”平台、携程、驴妈妈、美团、去哪儿等网站提前预约门票,景区优惠票及讲解服务需通过“平遥游伴儿”平台线上预约。

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在疫情防控期间,执行“山西健康码”+“参观预约码”,仅接受个人分时段实名预约,暂停团队接待。王莽岭景区在4月5日预订已满的情况下,及时发布限流公告,并停售当日门票。山西省内众多景区实施“分时预约制”,在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础上,保障了游客游览安全,改善了旅游体验,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武乡八路军文化园推出“清明时节·相约武乡”主题活动,祭祖扫墓、缅怀先烈,踏青赏春。洪洞大槐树景区以闭园的方式举办第三十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并为广大游客线上直播。介休绵山开展以“平安清明·慈孝传承”为主题的第十三届清明(寒食)文化体育旅游节,将“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同时采用视频集成、网络直播的方式线上呈现,通过“云观赏”在线观看人数突破万人。

忻州秀容古城主打“国潮来袭·打卡古城”,让传统与潮流进行碰撞。雁门关景区以“穿越古今,侠游雁门”为主题,打造了一场清明踏青,穿汉服到雁门关的穿越之旅。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发挥旗下各景点特色,以魅力皇城相府、赏春相府庄园、泛舟九女仙湖、踏青蟒河景区、“寻堡”郭峪古城等叠加优势,吸引游客。乔家大院2020“晋商美学生活”——春潮、夏趣、秋韵、冬喜,开启遇见乔家大院B计划,“履中蹈和·共赴春潮”,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创意活动。平顺通天峡景区,在举办祈福祝福活动之余,以抖音挑战赛的形式助推景区新营销。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文旅产业复苏显著

随着各大景区的逐步开放,文化旅游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山西省已经打响疫情防控和旅游市场开拓“双战役”。

清明假日期间,全省216家A级景区已开放215家,因森林防火未开放1家,已没有因疫情影响未开放的A级景区。疫情防控期间,山西省按照属地原则,由各市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决定文化场所和旅行社经营范围和开放程度,为全省文旅行业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积极做好开放经营提供了依据。

山西省各景区在“开门迎客”的基础上,严把“安全欢乐”关,调整营销策略,开展预热宣传,提供游前咨询服务,采取实名制门票预约、无接触式票务、智慧引导等手段,总量控制人流、科学疏导客流,严格落实全区消毒、体温测量、实名登记等制度,做好疫情防控,确保游客安全、安心。

同时,不少景区积极利用“在线云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游览需求。云冈石窟、大同方特欢乐世界、云丘山、八泉峡、雁门关、绵山、张壁古堡、洪洞大槐树等景区均利用自身官方微信、官方网站、抖音号或联合国内知名在线旅游机构平台等,推出了360度全景游览的“云旅游”方式,通过在线视频及虚拟现实技术,游客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同时利用网络直播,也能让游客跟着网红主播一起“云旅游”。

“在全省推行景区首道门票免费和优惠的鼓励政策下,餐饮、购物、交通成为游客消费主项。”山西省文旅厅改革发展处处长张晓表示。

此外,出游天数在两日内的游客占比为63.8%,商务快捷酒店和民宿客栈是过夜游客的主要选择。78.3%的游客选择自助出游,21.7%的游客选择团队旅行。踏青赏花、登山徒步、主题公园成为山西省游客出游的主要偏好。84.8%的游客支持助力旅游业复苏的相关措施,29.2%的游客出游意愿受到潜在激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