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口罩去上學


戴著口罩去上學


戴著口罩去上學


●婉 兒(四川)


戴著口罩去上學


2020年4月13日 陰 星期一


經過兩天有序的報名,今天開始正式上課了。天氣有點陰沉沉的,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被疫情和網課憋壞的心情終於可以釋放一下了。這史無前例的寒假放得太久了,學校也顯得格外親切和美好。校門口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和匆忙,孩子們早早地來到學校排好隊,間隔一米,在劃好的距離有序進入。值周值護的老師和家長志願者已準備就序,測體溫、消毒,回到各自教室讀書。

老師們每天的體溫登記和簽到由網上轉到線下完成。

第一節沒課,正準備吃早飯時,工作群裡發出通知說,第一節課下後,全體師生在教室裡進行升旗儀式。我簡單收拾了一下,戴好口罩,來到教室。電子白板已打開,清一色的淡藍色口罩遮住每個同學大部分臉部,不仔細瞧,有些還真認不出是誰了,呵呵。

9:20,全體起立,行隊禮,伴隨著熟悉的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一刻,我相信在孩子們的心中五味雜陳,比以往的升旗儀式是否更多了一份神聖和感恩?看著這些個頭已躥出比老師還高的孩子,我覺得我的責任還是蠻重的。這一班的學生天性純良,大部分學習都很認真努力,雖然少數幾個學困生有點讓人頭疼,但品行純樸、善良,也有很多可愛之處。

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前段時間我校組織了空中教學,但效果並不理想,有少數同學甚至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等於沒學,所以在強調了疫情防控方面的注意事項後,我決定從第一課重新學習,抓住重點和難點,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效率。《北京的春節》這一課給我們呈現了一幅老北京的風俗畫,文章的人文內涵很豐富,像熬臘八粥、過小年、祭灶神、吃團圓飯、逛廟會、賞燈展、放爆竹,每件事都可長篇大論,於是我讓孩子們在學習完全文後,談談自己最喜歡北京的春節哪些習俗並說說原因。可能因為戴著口罩,可能因為與往日不同的學校秩序,孩子們回答問題沒有以前那麼活躍了,只有羅城峰同學依然很積極,主動舉手。其他同學,你們要像羅城峰學習喲,大膽舉手,大膽回答,暢所欲言。在談到各地方言的趣味後,氣氛開始活躍,我也趁機學說了幾句方言。看來,只要話題引導得當,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了。

下課後的操場沒有了以往的熱鬧和喧囂,各班按照劃定的區域活動,三三兩兩,或坐或立、或小聲交談,或做著一些簡單的遊戲,只有低年級的小朋友不改活潑習性,蹦蹦跳跳,你追我趕,天真率性!

中午,各個值護的老師除了負責維護食堂的打飯秩序,還要到相應的班級測量體溫,各種工作量比以前多了很多,但總算開學了,再累也比悶在家裡好。累並快樂著,也不失一種人生樂趣,比起那些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逝者,活著並享有未來,已經很幸運了。

開學的第一天繁忙而有序,前兩天因為考勤的不愉快也漸漸消散(此事另有記錄)。當校園再一次歸於寧靜,那棵古老的香樟樹唱起了歌,隨風搖曳……


戴著口罩去上學


2020年4月14日 晴 星期二


鬧鐘沒響,我就起床了,對於一個愛睡懶覺的人來說,實屬難得。

窗外陽光明媚,一縷縷透過紗窗,盈滿我的心房。起床、洗頭、沐浴,然後來到教室,今天早自習該我輔導。未到門口,便聽見朗朗的讀書聲,甚感欣慰。我沒有打擾他們,悄悄地走進去,靜靜地聽他們大聲朗讀。走廊裡不時有學生的身影掠過,想必是晨掃的孩子還在做清潔吧。一眼望去,教室裡滿滿的,62位正在蓬勃生長的少男少女,那淡藍色口罩也遮不住的朝氣,令我懷念和嚮往。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

等他們把該讀的課文和生字詞讀完以後,我叫了暫停,對他們說,今天老師給你們讀讀《史記》,我邊讀邊講,孩子們非常高興。我的目的就是想給他們增加一點歷史知識,拓展一下視野,豐富人文底蘊。

中午去食堂吃飯,老師們自覺排隊,有點學生時代的感覺。現在把飯菜分發到每個班級,打菜的幾個窗口再也難見長長的擁擠的隊伍。

今天班上該我分飯,趁抬飯菜的同學還未來,我給孩子們開始量體溫,一個一個量下去,正常,正常……當量到XXX的時候,屏幕紅了:39℃,再量:38.6℃.一連量了五六次,都在38℃以上,我有點擔心。有同學說,是不是我們剛上完體育課運動了造成,等我把剩下的同學全部量完,又有兩位同學體溫顯示不正常。我安排了一下,準備將三位同學的情況報告給安辦。這時,有老師提醒我:再量一下看看。再量,全部又正常了,幾次反覆,都是正常的,虛驚一場。

下午上完課以後,我突然心血來潮,想把《史記·五帝本紀第一》中的五帝的輩分排一下,發現了一個有趣又有點讓人費解的問題:堯是舜的爺爺的爺爺輩,那堯的兩個女兒豈不是舜的祖奶奶輩,舜和兩個祖奶奶結婚,和堯又成了翁婿關係,這關係是不是有點亂?

不要急,聽我慢慢來把這關係理一理: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黃帝和嫘祖(正妃)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玄囂(青陽),玄囂有個兒子叫蟜極,蟜極生了個兒子叫高辛,也就是帝嚳,高辛又生了兩個兒子,和娵訾氏生的叫摯,和陳鋒氏生的叫放勳,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堯帝。大兒子一脈先說到這裡,現在來說說小兒子昌意這一脈。昌意有個兒子叫高陽,也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顓頊有個兒子叫窮蟬,注意了,窮蟬和高辛是堂兄弟,但是昌意這一脈從窮蟬這一輩開始沒落,成為平民。窮蟬有個兒子叫敬康,敬康有個兒子叫句望,句望有個兒子叫橋牛,橋牛有個兒子叫瞽叟,瞽叟的兒子叫重華,也就是舜帝。直到這時,昌意這一脈才重新崛起。另外,鯀也是顓頊的兒子,和窮蟬是兄弟;鯀的兒子叫文命,就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禹。歷史上,堯傳帝位於舜,舜又傳帝位於禹。

這樣算來,舜帝和堯帝隔了五輩,而堯帝和禹帝是同輩堂兄弟。

三人的禪讓制在歷史上赫赫有名。關於禪讓的真偽,目前也有不同的說法,有待考證,暫且不談。但三人複雜費解的親緣關係讓我充滿好奇:到底是歷史真相還是《史記》的勘誤?司馬遷的《史記》是根據《尚書》來寫的,而《尚書》又殘缺。跨越幾千年的時光,如今越發撲朔迷離,可能這就是考古和史學研究的魅力吧。

寫了半天,口乾舌躁,不停咳嗽,休息一下吧,明天再接再厲。望望窗外,天已暗下來了,路燈昏暗迷離,池塘裡蛙聲一片……


戴著口罩去上學


2020年4月15日 晴 星期三


學校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各種花草樹木冒出新芽並日漸葳蕤,食堂的飯菜也比以前合了味口,小黑板上的菜單每日更新。

中午打飯的時候,見後勤的代老師用一個小小的塑料碗在盛飯,好奇地問道:“你吃這麼點飯呀?”“哦,不是的,留樣。”他說。原來如此,我明白了,非常時期,安全第一。以前也要留樣嗎?我忘記問了。這是我不知道的一個工作領域,卻與學校的正常運轉息息相關。

食堂和廁所的周圍新安裝了一些水籠頭,每個水籠頭的旁邊焊了一個小小的長方形架子,上面放上一塊肥皂。這一場突如其來席捲全球的疫情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奈。

目前,中國境外輸入病例依然源源不斷,本地新增關聯病例也零星冒出,讓人不可掉以輕心。西方各國確診數量還在上升,死亡人數也越來越多。

操場上,各班上體育課的同學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做著各種動作,間隔距離比平常寬了,老師的指導也更加細心周到。經歷了這場疫情,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將是我們永遠的追求。春日的陽光散發著淡淡的花香,沐浴著大地,溫柔而慈愛。如果不是戴著口罩,這美好祥和的一切,讓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此時此刻,地球的很多地方的人們正在被新冠肺炎病毒肆虐。

今天是開學的第三天,因為前期的耽擱,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很緊,我們每天學習一課,各項作業也必須及時完成,及時批改。雖然有點累,但這兩天的作業質量較上學期有明顯的提高,令人開心。作文批改較慢,從批改的幾組情況來看,同學們對此次疫情的認識還是比較到位的,即使討厭口罩,覺得戴著口罩不舒服也還是堅持佩戴,這比國外好多總統首相都強。文化的影響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就此可見一斑。對於網上沸沸揚揚的小留學生事件,我也認為把未成年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是不妥的。不論是孩子的身心成長還是將來對國家的貢獻,副作用都肯定居多。

一個國家的強大,除了軍事和經濟的強大,更有殺傷力的應該是文化的強大和滲透力。只有自然和人文科學具有世界影響力了,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復興。《孫子兵法·伐謀》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一滴之水,微不足道;無數滴水,匯成江河;無數條江河之水,匯成大海。

有時獨坐發呆,想著死亡,隱隱有些恐懼,但誰人能拒絕得了呢?不如趁著肉身尚在,活出自我,也不枉來此一遭。

(圖片:網絡)

作者:婉兒

編輯:蜀中野人


戴著口罩去上學

●作者簡介●

婉 兒,70後,祖籍浙江溫州,重慶巫山人,現居四川瀘州。從事教育工作。從小熱愛文學、音樂,喜愛文字,在各種刊物上發表多篇散文和詩歌。


戴著口罩去上學


戴著口罩去上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