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該如何選擇?

天佑媽咪


您好,我是寶媽,同時也一直做早期教育工作。您這麼問,一定是瞭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吧!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人生的頭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所以早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什麼叫早期教育呢?在我看來,並不是教孩子知識或者說重點並不在於“教”,因為教是對於“技能”的輸入,我認為孩子六歲前的教育應該是通過他們調動自身的多感官去在體驗中學習。只要給足他們體驗的環境並及時引導,孩子一定會很棒!(這裡我是從孩子的能力層面來聊早教的,還有習慣、行為規範、性格情商這些層面,說起來就太龐大了。)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大運動

老話說“四肢發達"必定"頭腦簡單"。然而,現在的科學研究卻表明,不但運動和智慧能夠互相協調,而且運動還是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要根據孩子當下月齡該有的能力去給他們提供環境加已引導;比如爬行,爬行一定要爬滿六個月以上再讓孩子走路,因為爬行是小寶寶唯一能協調四肢的運動了,如果爬行不夠,今後的協調性、前庭發展等等都不會充分發展。

二、精細運動

其實精細運動是建立在大運動基礎上的。您想想,如果胳膊力量不夠,想讓孩子寫字,他能控制好力度麼;如果手腕不靈活,讓孩子去用勺子用筷子,他能很好的把飯送到嘴邊麼,所以大運動太重要了!那麼在大運動基礎上,我們也要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為今後的寫字手工畫畫等打基礎;關於這點網上有很多玩具,相似的買一種就可以了;其實生活用品就是最好的玩具,讓孩子蓋瓶蓋、擰瓶蓋,自己練習吃飯,都是在鍛鍊他們呀

三、認知發展

有的孩子好像什麼都懂,小大人一樣;有的孩子卻好像什麼都不理解——-認知不一樣。

認知其實就是“見世面”,孩子見的多,家長輸入的多,孩子自然就懂了;如果家長本身就不帶孩子看世界,或者出去玩是玩了,沒有相對應的讓孩子建立聯繫,那孩子自然就認知不足了。比如我帶孩子坐地鐵,好多家長就抱著寶寶呆坐著,我每次都會觀察孩子的目光,他在看站名,我就告訴他那是站名,還有一閃一閃的,一閃一閃的是燈,燈是什麼顏色啊,是綠色...您看,有太多能讓孩子瞭解的東西了。有時候寶寶想自己抓著欄杆站,我從不阻止,只要在她身旁虛扶著她保證安全,也是鍛鍊平衡的太好的機會了;但爺爺奶奶就會怕她摔阻止,卻錯過了鍛鍊平衡的大好機會

四、語言發展

多和寶寶語速慢速交流,交流詞彙有重點,而不是說了一大段話,寶寶全都屏蔽了。很多家長也知道多說話,方式方法不對,就白說了。

五、社會交往

與成人的社交以及與同齡的社交

多提供給孩子社交環境,首先家長要熱情,如果家長就不愛說話、悶悶不樂,孩子不可能開朗的。

現在的城市居住環境,孩子的同齡玩伴太少了,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在小區主動找小朋友玩;或者多組織聚會;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也可以報早教機構,早教機構一個班都是差不多大的寶寶,很難得這麼多寶寶在一個空間,雖然小寶貝不會交流,不懂和同伴玩,但是這樣的機會會讓寶寶不排斥那麼多玩伴的聚集,進而適應,進而喜歡,進而開始邁出真正的社交

總結一下哈:

經常聽到我身邊的家長抱怨孩子越大越難弄,其實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一個越來越輕鬆的過程——3歲之前用100%正確的方法和精力,6歲就用60%;6到9歲用30%,9歲以後10%就足夠,後面就很簡單。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的家庭卻是等孩子上學發現了問題才開始著急,這時候用200%的時間精力可能才達到30%的效果;結果錯過了養成良好習慣以及激發潛能的黃金期,接下來就是越來越艱難的養育過程






Mia老師聊育兒


這個問題需要家長做科學的分析

首先,父母需要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與需求是什麼;

其次,對於當個年齡段及孩子的整個人生而言,什麼是最重要、影響最大的;

第三,明確給孩子培養哪些能力,比如其中最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智慧——情商能力;最後家長可以上網學習“親子情商培訓師”課程。


本人喜歡分享一些未知的世界和可愛的童話,成語漢字故事,益智有趣音頻


音樂與童話


孩童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時間是最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那麼父母該如何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呢?



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陪伴是最基本的教育。如果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有,那又談何教育。現在很多農村年輕父母迫於生活壓力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給爺爺奶奶扶養。其實這對孩子成長教育是很不利的。0-12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教育不到位,孩子在生活中沒有安全感,會形成自卑、內向、冷漠、極端的不良性格。社會上有些不良少年也是源於這樣的家庭。



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品行

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違法亂紀、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的孩子估計也不會太好。父母說一萬句,不如自己行動起來,做給孩子看。邋遢懶惰父母教育不出乾淨勤快的孩子,不思進取的父母教育不出積極上進的孩子,高高在上的父母教育不出與人友善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良好品行。



多引導、肯定、尊重,不打罵。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在如今的教育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已經過時,相反打孩子屬於家暴,家暴是違法行為。打罵孩子只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要多引導、鼓勵,尊重孩子想法,採取和善而堅定的正面教育。

採取正面管教,制定規則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跟孩子制定規則,告訴孩子要遵守規則,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犯了錯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