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在愛情裡,沒有最卑微,只有更卑微。

毛姆小說《人生的枷鎖》裡,菲利普為了追求米爾德麗德,那些低三下四的語言、舉動,是我至今所見一個男人最卑微的樣子:哪怕是米爾德麗德要跟別的男人出去玩了,菲利普也主動提出可以給夠他們玩3天的錢,他雖然妒火中燒,卻又鬼使神差地滿足著這個女人。

明明知道沒希望,明明自己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菲利普還是想讓米爾德麗德高興,想見到她,想跟她說話。在菲利普心裡,米爾德麗德成了一塊超強力的磁鐵,輕而易舉地吸引著這個男人為她做牛做馬。

即使米爾德麗德做了暴發戶的小三、跟別人有了私生子、勾搭上菲利普最好的朋友……菲利普一意孤行地覺得,自己能贏回這個女人的心,實在不行,還可以做她的備胎。

哪怕米爾德麗德明確地跟他說:

“我從來沒喜歡過你,也永遠不會喜歡你。”

菲利普卻說:

“可憐可憐我吧!我不在乎你是不是喜歡我。只求你能允許我喜歡你。”

“你可以跟別人去廝混,我都可以給你錢資助你們遊玩,只是求你快樂之餘,騰出一些時間來陪陪我,哪怕一點時間都可以……”

其實,菲利普真的愛這個女人嗎?就像他自己說的,第一次見到米爾德麗德時,覺得她“頭腦膚淺、思想平庸,又沒身材,胸部平坦得像個男孩,還傲慢自大”,這樣的外形條件,怎麼看怎麼不像是菲利普這樣一箇中產階層男人的菜,雖然菲利普自己有點跛腳。

彼時,菲利普是攻讀醫學的大學生,米爾德麗德只是個餐廳服務員,這樣懸殊的身份地位下,掩蓋的幾乎是兩個相反的靈魂:菲利普父母去世的早,寄人籬下加上天生殘疾,內心有些自卑脆弱;相反,米爾德麗德雖是個服務員,但內心傲慢自大,追求物質享受,渴望遊戲人間。


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剖析下雙方的內心發現,相比這個女孩本身,菲利普更多是被她那種跟自己不一樣的自大傲慢、敢於橫衝直撞的精神所吸引,這是他從小就不具備的,或者,更確切地說,菲利普有著一種征服欲,他要用自己那點不太強大的內心力量,征服這個總是在自己面前驕橫跋扈的女孩。

但是,當這個征服的過程挫折不斷、很不順利時,菲利普最終陷入了自己跟自己的鬥爭,所以他說,“我不在乎你喜不喜歡我,只求你能允許我喜歡你。”

有句話說得好:人之所以渴望愛,急切地追求愛,乃是因為愛是治療孤單、羞愧和悲傷的唯一解藥。

為了追尋這個“解藥”,菲利普一度痴迷不悟、不能自拔。他有時候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他對這個女人的庸俗乏味、卑賤貪婪心知肚明,但終究抵抗不住那種魔力,它還不是情慾,這就是為什麼菲利普在街頭髮現已淪為娼婦的米爾德麗德,毅然為其提供食宿,卻拒絕與她發生肉體關係。

這種近乎自虐的愛情,持續了很長時間,慶幸的是,最後菲利普終於成功放下了。

這套愛情的枷鎖,當他費盡心力地想要掙脫,枷鎖反而越套越緊,當他放棄自己跟自己的鬥爭,找回內心的平靜,枷鎖便自己消失了。

說時間的治癒也好,說自我解脫也罷,希望菲利普每每回憶起那段卑微的歲月,不至於太后悔。

菲利普的虐戀告訴我們,當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你遲早都要放下,但如何讓自己不至於太卑微,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


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1、別說乞求的話,愛乞求不來

《簡愛》裡的簡愛小姐,做家庭教師時,愛上了她的僱主羅切斯特先生,但羅切斯特已經有了名義上的妻子,雖然是個瘋女人。簡愛知道羅切斯特也愛她,但卻做不到拋棄一切跟她遠走高飛,而她也無法接受自己就這麼做了別人的小三,於是,簡愛選擇了離開。

至今記得簡愛那段名言:

“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地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多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


“如果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許多錢,我就要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不是以社會生活和習俗的準則和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同你的心靈講話。”

無論愛得有多深,簡愛始終沒有放低自己,更沒有說出什麼乞求的話來鎖住對方,相反,她強調自己的靈魂,愛惜自己的尊嚴和自由,她追求的是平等的愛。

事實證明,當先生的家被燒光,眼睛變瞎,落魄到極致時,簡愛不顧一切地第一時間出現在他身邊,再續前緣,這才是有情有義的女人,有著一顆高尚的靈魂。

現如今,很多人的愛情似乎變得不再那麼純粹,背後糾葛著金錢、地位、物質等,但往往這個時候乞求來的愛情,虛假又脆弱,不堪一擊。

要知道,愛情雙方應該是平等的,任何一方太過卑微,都會讓這段愛情不對等,而不對等的愛情不會快樂,更不會持久。


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2、不要因為得不到他的愛,就否定自己的人生

徐志摩雖然滿腹才華,但一度被認為是“民國渣男”,他對妻子張幼儀的殘忍,不是一點半點。

張幼儀懷第二個孩子時,滿懷欣喜地告訴丈夫,徐志摩卻冷冰冰地說,把孩子打掉;張幼儀剛生產不久,徐志摩就把一紙離婚協議拋到虛弱的她面前……

面對這樣的人生境遇,張幼儀沒有停留在原地,也沒有因悲傷而過多消耗自己,而是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朋友支持下擔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走出一條那個年代少有的女子成功之路。張幼儀放眼未來,最終化繭成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其實,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高曉松說:“年輕的時候,覺得愛情比人生重要,年長了之後,會覺得,人生更重要。”

魯迅先生也說:“不能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要義全盤疏忽了。”

人生,是一條長長的河流,一段愛情只不過是一個小浪花,當你順著流下去,會發現前面還有那麼多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如果只停留在當下,該是多麼地傻。


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3、放下可以不忘記,只是停止自己跟自己的鬥爭

郁達夫的第一任妻子孫荃,一生為郁達夫生過3個孩子,都沒能阻止住郁達夫移情別戀。當孫荃因為生產在婦產科醫院痛不欲生時,郁達夫卻穿著孫荃寄給他的那件羊皮袍子,在上海某酒店跟另一個女人訂婚。

但是,當郁達夫第二段婚姻破裂,回頭尋求孫荃原諒時,孫荃說:“你不要以為我們離開你郁達夫就會活活餓死,告訴你,離開你我照樣活得好好的。”

就這麼著,孫荃一步一步活到了三世同堂。80大壽時,一家人聚在一起為她祝壽,席間,不諳世事的孫子問孫荃:“奶奶,這輩子你恨不恨爺爺?”

獨身數十載的孫荃平靜祥和地回答:“我不恨你的爺爺,這世間,哪個男子見到貌美的女子不動心呢?”


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真正的放下,不需要驚天動地。多年後,如若還能記起,嘴角輕輕一笑,足矣,內心不用再起漣漪。

人生很長,但願你一開始就能遇到那個懂你、珍惜你的人,沒有遇到也沒關係,只把它當成獨一無二的經歷,整理行裝、收拾好心情,不糾結、不懷戀,把握好自己,繼續下一段路程。


今日話題:

你是怎樣放下一個人的,有哪些刻骨銘心的經歷?

留言聊聊吧!


毛姆《人生的枷鎖》: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才能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