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厲害的書法,意味著什麼?


我們從石鼓文和吳昌碩說起。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這是一種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風格古茂雄秀,圓融渾勁。


實際上,石鼓文的內容是詩,共 10 首,計 718 個字,記錄的是周宣王出獵的場面。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石鼓文拓本


吳昌碩,是站在石鼓文頂端的大師,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與大家想象的不同,他接觸石鼓文的時間較晚,約略是而立之後的事。


父親吳辛甲是位讀書人,喜歡治印,雖然落魄,卻一直教兒子讀書、篆刻。在長達幾十年的練習中,金石氣慢慢滲透進了吳昌碩的藝術血液裡。


15 歲那年,太平軍與清軍戰於浙西,全家避亂於荒山野谷中,弟弟妹妹先後餓死,吳昌碩與家人失散後,只得替人做短工、打雜度日,先後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數年。


1864 年,局勢稍寧,21 歲的吳昌碩回到故里,在縣學官的催促下,勉強參加應試,中得秀才後,離家赴湖、杭、蘇、滬等地尋師訪友。10 多年後,他寫下第一篇石鼓文書法作品,此後的 50 年間,反覆鑽研,終登山巔。


半個世紀,從未停筆,我們通過這期間的變化,看一看真正的書法家是怎樣煉成的:


寫下下面這些字的時候,他初到蘇州,不過 30 多歲。這個時候的書法,更像是一幅習作。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吳昌碩早期作品


1886 年,吳昌碩 43 歲,臨寫石鼓文已有幾年。這一年,他完成了平生最早的一整卷石鼓文書寫,乍看,進步很大,字跡工整,但仍在盡力摹寫先秦文字的外形,不得其神。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臨石鼓文手卷》部分 吳昌碩 43 歲 1886 年


1892 年,49 歲的吳昌碩仍在進步,他漸漸去除掉了以往“刻意為之”的外在金石氣,但整體風貌卻仍被困在石鼓文的“形”中。


兩年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參佐吳大澄戎幕,北上抗日。國破山河,滿目瘡痍,他的內心滿是復興中華文化的心志。


而臨寫石鼓文,仍是他的日課,不敢懈怠。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石鼓文四條屏》部分 吳昌碩 49 歲 1892 年


成長於清末,變革之心強烈,他在 1899 年做過一個月的安東縣令便匆匆解甲歸田,文人氣息在他身上刻下了永久的印跡。


1903 年,臨習之事再跨一個臺階,他掙脫了形似的束縛,但仍不滿此時的“收成”,走出“牢籠”的他,明白這不是終點。


此時,吳昌碩 60 歲,他繼續練習,繼續前行。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臨石鼓文立軸 吳昌碩 60 歲 1903 年


再過 5 年,初見氣象。


他亦不敢放鬆,仍是每日勤勉,研墨寫字。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臨石鼓文立軸 吳昌碩 65 歲 1908 年


1913 年,西泠印社成立,吳昌碩任社長。同年,他與實業家王一亭結為至交,在王一亭的推薦下,上海商界、金融界無人不識其書畫金石藝術,名聲大振。


古稀有餘,73 歲的吳昌碩早已將眾人甩在身後。他此時寫下的石鼓文,凝練遒勁,跌宕起伏,放達不羈,已有宗師之相。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臨石鼓文四條屏》部分 吳昌碩 73 歲 1916 年


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僅過兩年,又有新貌: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臨石鼓文立軸 吳昌碩 75 歲 1918 年


1921 年,他赴杭州宴集。東漢建武年間的《漢三老碑》被日商購去,身為西泠印社社長的吳昌碩與同仁奔走呼籲,作畫義賣,終募款 8000 大洋將碑贖回。


這一年,他的字是自家風貌,求書者踏破門庭。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臨石鼓文立軸 吳昌碩 78 歲 1921 年


1923 年,潘天壽與沙孟海先後拜至吳昌碩門下,專心研畫練字。


耄耋之年的他,不曾停筆。臨過無數次的石鼓文,仍然被他反覆的寫在宣紙上,但每一次落墨,皆不相同。


厲害的書法,是這樣煉成的!

臨石鼓文立軸 吳昌碩 83 歲 1926 年


晚年,吳昌碩自號大聾,遂對外聲稱耳聾,來客說話,一概不答。但家人低聲說其貪吃時,他又會辯解說道從不多吃...


1927 年,吳昌碩 84 歲。朋友送他幾包家鄉的麻酥糖,子女擔心甜食對身體不利,只給一包。他看到,半夜私自起床取食兩包,梗在胃中,無法消化,遂不起。


他的故去,像是跟世界開了一個玩笑。他的作品,定格在了高處,至今無人超越。


吳昌碩一生臨文無數,晚年方才悟得臨氣不臨形的心得。那些先秦的石鼓文字,線條飽滿圓潤,結體錯落多變,遒樸奇崛有“上古風”,而他接過來的,也正是這種“上古風”。


至此,再問起厲害的書法意味著什麼?答案是時間。


它像是枷鎖,有兩層含義,它是積累的過程,又是掙脫的過程。只知積累,脫不掉枷鎖,終被囚困;沒有積累,未曾戴上枷鎖,便只剩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