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中國在古代歷史中一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大國,世界的科技經濟中心,但為何在近代情況急轉直下,八國聯軍打到紫禁城了還在做“天朝上國”的美夢?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清代閉關鎖國,但這只是表象,更深層的原因是持續超過一千年的科舉制度。


長期致力於東西方歷史技術研究的劍橋大學的李約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之謎”:

為什麼前現代社會中國的科學技術非常發達?

為什麼近代社會中國又成為技術落後的國家,沒有維持原來的領先?

李約瑟研究的重心就是中國的科學技術史,也曾經在二戰期間擔任重慶英國領事館的文化參贊。他在仔細研究了歷史上各項科學技術發明,機械設備工具的發源地和時間。

他發現十五十六世紀以前,科學技術的流向是從東方到西方,也就是主要科學發明都是中國發明的,但在此之後流向就開始逆轉了,科學進步和研發的中心轉移到了西方,並向東方傳播。

那麼原因究竟何在?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李約瑟


中國古代的輝煌

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出中國古代經濟強盛的地步

首屈一指的經濟規模:整個宋朝佔世界的GDP的60%,這是中國佔世界GDP比例最高峰,是中國歷史最富有的朝代。

根據法國經濟學家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的研究中顯示,中國在連續兩千年的時間裡面一直是全世界最強盛的國家,如日中天的古羅馬帝國,也最多和當時中國的“光武中興”不相上下。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領先的技術水平:火藥可以打破固若金湯的封建貴族城堡,也打通了歐洲統一的市場,統一民族國家代替了割據分立的貴族城堡。

歐洲指南針帶來了歐洲探險家的“地理大發現”,包括哥倫布橫渡大西洋並發現美洲,新大陸上的豐富礦產物資給歐洲帶來了鉅額財富。

印刷術使得知識得以延續和傳播,知識的豐富度和密度也大幅提升,促進了歐洲的科技技術的發展,而這三項發明都是中國發明的。

另外從鋼產量上來看,十一世紀的宋朝的鋼產量是當時整個歐洲的五至六倍,足以說明當時中國的技術水平遠遠領先同一時期的歐洲。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四大發明

繁華的城市:中國在十五十六世紀以前也是城市化最高的國家,當時的中國城市之繁華是西方世界難以想象。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的勝景,畫面鉅細靡遺地再現了這當時世界第一大都市的繁華景象。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清明上河圖

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中也記錄了他對於當時蘇州和杭州城的震驚,發出了“一個城市怎麼可能有辦法養活這麼多人口”的感嘆

而後面的衰落景象就不用過多闡述了。


三種主流解釋

關於李約瑟之謎有幾種解釋

1.文化決定論

這種理論強調儒家文化強調中庸,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以比較保守。因此中國的儒家文化不講科學,不夠先進,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人都表現得比較中庸,所以中國人只會講“天人合一”而不去追求科學發明和科技進步。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2.國家競爭假說

歐洲的強盛是因為國家眾多,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激烈,為了國家能夠存續下去,就會努力倡導科學技術。而中國幾乎一直都是大統一帝國,缺乏長期的競爭壓力。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古歐洲地圖

3.高水平均衡陷阱

中國古代的長期強盛,以及傳統的傳宗接代觀念,使得中國人口迅速增長,從而導致勞動力的價格很低,沒有對於新技術的需求。

意思就是,同樣一件事情,因為工人很便宜,僱人做就有足夠的利潤,不需要想盡辦法去研發新技術來提高生產的效率,從而提高利潤,這樣就沒有動力去投資去新技術的開發中。


根本原因

目前最合理的解釋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幫助中國奠定了古代的世界強國地位,而中國的封建科舉制度扼殺了科學探索精神導致近代的衰落

古代的發明更多的是建立在巧合的基礎上,而現代的科學體系則是需要不斷地重複實驗才能推進。

中國良好的自然條件是農業社會最有利的優勢,所以在古代人口繁衍迅速。這個時候的創新更多而是

“偶然的錯誤”,而並非刻意的研發,中國眾多的人口就大大提高了新發明技術在中國出現的可能性,所以中國接連出現了四大發明,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得中國一直在世界上處於強勢的地位。

而到了近代,這個時候的科學技術發明就不是光光靠碰運氣就能夠出現的了,更多的是需要不斷地重複實驗,理論指引才能夠有新的發現。一個科學家在實驗室一年所做的嘗試錯誤數量,可能是幾千個農民和工作一輩子嘗試錯誤的總和,這種情況下人口數量變得不在關鍵。

其次歐洲一直是世襲制度,而中國是官僚體制,所以歐洲貴族不需要考慮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中國不同,中國傳統以來都是封建科舉制度,一直都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考試的內容都是四書五經,並沒有涉及到數學和科學。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科舉考試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歐洲的封建貴族,因為不需要努力去學習文化知識,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就出現了一大批出身貴族的科學家。

比如卡文迪許,被稱為牛頓之後英國學術界貢獻最大的科學家,父母都是公爵後代,根本不需要考慮奮鬥,沒有生活壓力,父母能提供鉅額的財富讓他發揮自己的興趣,在科學領域成就斐然,第一個提取氫氣的人,預言了稀有氣體的存在,第一個發現歐姆定律的人。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卡文迪許

歐洲貴族中既有部分人自己從事科學研究,也有人提供資金給科學家進行科學實驗。這樣歐洲的科學技術就在十五世紀,十六世紀開始突飛猛進,遠遠將中國甩在了身後。

而古代中國,所有知識分子的唯一任務就是科舉,所以當時讀書的投資回報率是最高的,還可以光宗耀祖,對於有好奇心並且有聰明才智的人,他們都會選擇參加科舉考試,因為這樣對於他們未來最有利的選擇。

宋朝以後,科舉的考試範圍是四書五經,字數之和超過四十幾萬,如果把這四十萬字倒背如流,需要起碼五六年的時間,除此以外,還要讀史書,學作詩和八股文,所以稱作“十年寒窗”。

李約瑟之謎-中國為何古代強盛,卻近代衰落?「解讀中國經濟」

四書五經

正因為如此,中國所有有才智的人全部去參加科舉,最聰明的人都成為了國家的管理者,而他們顯然是沒有時間和動力去進行科學探索研究的,就這樣中國的技術進步的腳步逐漸停滯。

現在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北大,很大比例的畢業生都進入體制內,不知道對於未來中國是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