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家的五个儿子

北宋由太祖赵匡胤立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人民生活终于回归相对平静。

整体来说,北宋九个皇帝绝大部分都是好皇帝,除了宋徽宗不务正业、滥用奸臣之外,其他八位都没有大奸大恶之君,反而都励精图治、重文轻武,与民修养生息,让北宋王朝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北宋历代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 年50岁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21年 年59岁

宋真宗赵恒:在位25年 年55岁

宋仁宗赵祯:在位41年 年54岁

宋英宗赵曙:在位4年 年36岁

宋神宗赵顼:在位18年 年38岁

宋哲宗赵煦:在位15年 年24岁

宋徽宗赵佶:在位25年 年53岁

宋钦宗赵桓:在位不到2年 年57岁

老赵家的五个儿子

话说五代十国年间,洛阳有个能征惯战的军人名叫赵弘殷。这个老赵和夫人杜老太生有五子,老大赵匡济、老二赵匡胤、老三赵匡义、老四赵匡美和老五赵匡赞。

后来,老大和老五夭亡。老二和老三当了皇帝。老四虽当了大官却被老三害死。如果说老大及老五的死是天灾,那老四的死就是人祸。

要认识这一家几口人,还要从老二赵匡胤说起。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赵匡胤从小习武,身体强壮,为人侠义豪爽。他不甘心做一个“军二代”,21岁撇下妻子和老娘,独自闯荡江湖,那时老三赵匡义刚刚9岁,老四才刚出生。

外出闯荡的赵匡胤混得很好,在行伍间不断立功升迁,最后升任后周世宗皇帝跟前的殿前督检点,最终于34岁时黄袍加身,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君主。

从一个普通少年,到一国之主,他只用了13年。

两面派的老二?

做上皇帝的赵匡胤,对女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从坐怀不乱,到贪恋人妇,反映出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志向和人格。

当得知赵京娘死讯后,赵匡胤不禁潸然泪下。如今,自己成为一国之君,而京娘却已香消玉殒。

如果当初宋太祖没有那样决绝,京娘的一片痴心,是否能换来一世的幸福?赵匡胤思忖良久,唯有叹息,伤感。

早些年,赵匡胤离开家乡独自闯荡江湖,在一个道观遇到了被盗贼挟持的赵京娘。一身侠义心肠的赵匡胤救下了这个可怜的女子,因归家之路千里迢迢,又毅然决定亲自护送。从山西到湖北,这在当前的交通条件下不过几小时的路程,而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期间,战乱纷纷,两个人,唯有一匹马,缓缓而行。

因为两人年龄相反,且又都姓赵,赵匡胤和赵京娘便结拜为兄妹,赵匡胤对这个17岁的妹妹照顾有加,就像亲哥哥一般。在打退了追上来的盗贼之后,京娘对这个哥哥除了感激,更是钦佩、爱慕。他为人善良体贴,而且还武艺高强,要是能有这样的人做一生相伴,岂不知足?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赵匡胤并非不解风情之人。但此时一事无成,又生逢乱世,不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一路艰辛,非止一日,两人终于到得京娘家里。备述前情,赵家人自是感激涕零,见两人郎才女貌,也有心成全他二人。

无奈,赵匡胤心意已决。千里送京娘只为行侠仗义,并非贪恋女色,自己一片真心,怎奈无人理解,遂愤然离去。赵京娘愕然,一不被家人理解,二不能与兄相伴,于是自缢而亡。

后来,赵匡胤投身当时后汉将领郭威门下,因为武功了得,且颇知谋略,屡立战功。在郭威和柴荣两位后周君主离世之后,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戴下,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为了避免重演前朝大将篡国故事,赵匡胤又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巩固了朝廷的兵权。同时鼓励官民读书,重用读书人担任中央及各地领导,于是重文轻武成为大宋朝廷的一大特色。

治国安邦之余,赵匡胤想起了当年的赵京娘,派人打听其下落,才得知京娘早已殒身的噩耗。千里相送,却丧命于家门,这是可惜可叹了。

老赵家的五个儿子

这段《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收录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千百年来成为民间美谈。反映出赵匡胤的宽厚仗义、恪守信念、不恋红尘,开国君主往往具备诸多优点,非一般凡人可比。

不过,若不是赵匡胤负了京娘,这个可怜的女子也不会失望地死掉。千里送京娘,成了送京娘死,难道赵匡胤就没有一点责任?而且,不恋女色的赵匡胤是否真的那样无私?

他早就听说,后蜀皇帝孟昶的夫人生得美丽,当平灭后蜀俘虏孟昶后,赵匡胤命令将后蜀宗室全部带到京城,不但赦免了他们,还妥善安排他们的食宿。为什么这样做?

原来,俘虏后蜀宗室中,孟昶的夫人也在其中。这位夫人生得娇艳欲滴,玉骨姗姗,浑身散发迷人的香气,被称作花蕊夫人,而且还擅长诗文。赵匡胤早就想一睹芳容,但不能单独召见落人把柄,于是就上演了上面的戏码。

当孟昶一众向赵匡胤谢恩时,花蕊夫人的出现一下子俘获了赵匡胤的心,心想之念之,以至于寝食难安,于是害死了孟昶将花蕊夫人收入后宫。

前后相比,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是真的吗?历来众说纷纭。

历史上的赵匡胤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参军之前,军旅生涯以及建国之后。

据记载,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在老家洛阳夹马营,出生后全身泛着金光,且发出香味,久久不能消散,被称为“香孩儿”。这种记载大多发生在当皇帝的人身上,作为一种美化和身世显贵的预兆,多是历代史官有意为之。

建立大宋以后,赵匡胤又先后平定了荆南、湖南、后蜀,降服南唐,使大宋江山版图不断扩充,不过并未恢复汉唐以来的版图,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带着这种遗憾,一世英雄的赵匡胤在50岁突然暴亡,成为历史一段不解之谜。

狠心的老三

宋太宗赵光义的后半生,虽然表面风光,但在心灵深处,定有一丝对亲人的愧疚。

看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接班人,都是由下一代接任。唯有北宋的赵匡胤,他的江山并不是儿子赵德昭继任,而是落到了弟弟赵光义手中。

赵匡义、赵光义、赵炅,都是在指宋太宗,赵匡胤以后,为了避讳,包括赵匡美在内都曾几度改名。历史上也有“兄终弟及”的传统,而赵光义接受二哥的皇位似乎并不名正言顺。

因为有“斧声烛影”,所以有了“金匮之盟”。

赵匡胤在50时突然病逝,没有来得及立太子,这是一大失误。在前一晚跟弟弟赵光义酒宴过后,就突然驾崩,成为历史不解之谜。当晚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赵匡义给哥哥酒中下毒,还是有其他隐情?

总之,从后面的反应来看,赵光义对哥哥的死早有预判。病榻上宋太祖已经快不行了,太监王继恩奉皇后的旨意去找赵德昭,作为赵匡胤的长子(长子赵德秀早夭,赵德昭就成为长子)自然是皇位的继承人。但是这个投机小人王继恩,却转身去找赵光义,早已派人等候的赵光义得到王继恩的消息,抢在皇子之前来到皇宫。

于是,一切已成定局。这时先入为主就掌握了主动权,赵光义声称按太祖的旨意登基坐殿,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

老赵家的五个儿子

宋太宗赵光义

太祖死前只有赵光义在跟前,旨意有没有,怎么说的自然无人知晓,赵光义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全凭他一张嘴。因此很难得到信服。这时,一个重要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宰相赵普。

赵普之于赵匡胤,就犹如诸葛亮之于刘备,徐茂功之于李世民,是一个谋略十足的军师。这样的人历来聪明,在太祖驾崩后赵普知道该如何生存,于是拿出了杀手锏,皇太后的遗嘱“金匮之盟”。

赵普说,当年皇太后,也就是赵匡胤的老妈杜夫人曾召见赵普,说赵家弟兄打江山都不容易,而且后周丢掉了江山就是因为剩下了孤儿寡母,因此赵家不能重蹈覆辙。老二死后,要由老三老四接替做皇帝。

当时只有赵普在场,或许赵匡胤也在,不过此时他已经死了,那就单凭赵普怎么说怎么是了。于是,赵普拿出这份遗嘱,“金匮之盟”也就给了赵光义一个名正言顺的合法继位权。

但是按照这份盟约,自己死后,皇位就要传给弟弟赵廷美了(此时赵匡美已改此名)。

此时的赵老三开始私心作祟,开始谋划。

后来,二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四弟赵廷美相继死去,都与赵光义不无关系。

据历史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攻打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处,有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其他人都不敢吱声,作为侄子的赵德昭跟宋太宗论说此事,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显然赵光义对此前谋立赵德昭一事记挂在心,于是退朝后赵德昭自刎而死,时年29岁。

就在赵德昭死后两年,弟弟赵德芳也意外死去,年仅23岁,不能不让人生疑。赵德芳是不是也像他父亲一样,被赵光义毒杀,完全有可能。只是他的死所受到的关注远没有父亲宋太祖那么大。

接下来就是赵廷美了。这个四弟心里也开始不安。

灾难终于还是来了。在赵普的策划下,大臣纷纷上书指责赵廷美勾结大臣蓄意谋反,可是说归说,实无证据。但无风不起浪,赵光义顺手撤掉了赵廷美的官职,先把他贬到洛阳,后又贬到湖北房县,落魄的赵廷美两年后郁郁而终。可以说是赵光义变相害死的四弟。

富有心机的赵光义,身处皇帝位上,他的所作所为自然容易理解,但相比二哥赵匡胤却少了一份仁义。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就是那个富有才华的亡国皇帝诗人,被宋朝俘虏之后,赵匡胤在世时活的很滋润,但在赵匡胤死后,坐上皇帝位的赵光义就把李煜杀掉了。

朝廷内的赵光义一片私心,皇宫外他还是富有雄心大志的。赵匡胤死后,他亲自北伐灭掉了北汉,还两次讨伐契丹,意图统一全国,收回燕云十六州,虽然未遂,但雄心和勇气可嘉。同时,赵光义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在文化方面大有作为,他喜欢读书,从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好习惯。

这里还要提到宋太宗一朝的败笔,就是赋税严重、垄断布帛茶叶,从而导致了四川蜀地的农民起义。大起义由茶叶贩子王小波、李顺两人为主导,迅速得到响应,规模发展到数万人之众。历时两年之久,后来起义被镇压,宋太宗开始着手解决吏治腐败问题,开始为自己的失职反思。

可是,他的失职,又岂在政治上?一切都能弥补吗?

赵家老大和老五的早亡,是一种不幸还是幸运?他们看到兄弟之争和残杀,在天堂里也会兴叹,人或许永远不要长大,才不会遇到那么多的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