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許多街道名稱都與文化淵源和歷史背景相關

可是有一些街道卻是因為

被大家傳錯或者寫錯而流傳下來的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將錯就錯

大家也忘記了它們背後的故事

今天,頭條妹帶大家穿越古今

講一講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在一環路西三段的兩側,有一大片以“撫琴”命名的街道,成都人一般都統稱為“撫琴小區”。這裡多年來一直都傳說有漢代文豪司馬相如的撫琴臺,不過,這裡與司馬相如完全沒有關係。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1942年9月,著名考古學家馮漢驥老師的主持下,由當時的中央博物院出面進行了發掘,才發現這裡原來是五代時期前蜀皇帝王建的帝王陵“永陵”。雖然考古發掘證明了不是撫琴臺,卻無法讓老百姓改變對地名的稱呼。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現在已經拆除,以前大概是在這個位置


在文廟西街以南,原來有條通向南邊的半截巷,有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叫做落醬園巷。這個名字出現於民國初年,一直使用到這條小巷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後才不再使用。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落醬園巷這個名字是處於一種誤寫,它本來應當叫駱狀元巷

,出處在於清末狀元駱成驤。也不知道是處於誰的誤寫,竟然把駱狀元巷誤寫為雖然諧音但無法解釋的落醬園巷,這一誤就是好多年,一直沒有被糾正。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人都曉得狗頭巷在哪裡,就在老文化宮的對門,有兩條名叫“狗頭”的小巷:西狗頭巷和南狗頭巷。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其實這兩條小巷本來應當叫作溝頭巷,因為這裡原來有一條大陽溝(陽溝是四川方言,與陰溝相對,意思是沒有蓋板的汙水溝),但是在人們的口語中卻喊成了狗頭巷。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出了東門大橋,左邊的第一條橫街就是椒子街,椒子街以北是相鄰的均隆街。在城市改造中,把原來兩條狹窄的小街併成了一條寬闊的大街,還修建了文化牆。改造完成之後只叫均隆街,椒子街就從地圖上消失了。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關於椒子街有這樣的說法:這裡是宋代製造與發行紙幣“交子”的地方,本來應當是交子街,但是因為交子之名的時間不長,以後就改用“會子”、“飛錢”、“寶鈔”等,而不再叫“交子”了,民間不知道交子是什麼東西,就誤寫成了椒子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一提到白絲街,就會讓人想到這是一條以加工與出售白色的蠶絲與絲線的街道,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白絲街位於玉帶橋以東,忠烈祠西街以西。清代初年在街西的北側修建了一所清真寺,因為當時成都城區內陸續修建了多所清真寺(清末號稱“清真十三寺”),為了加以區別,這所位於城北的清真寺就叫作清真北寺。這條街就改成北寺街,後來在書寫時誤寫為諧音的白絲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在羊市街的南邊,人民中路以西,有一條與上升街相對的小街叫九思巷。九思巷在清代就已經命名。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但是,這個很文雅的巷名是誤寫,它的本名叫作九寺巷。因為這裡原來有座清真九寺,清真九寺的大門原來在羊市街,後門就在這條小巷之中。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太升南路以西,在忠烈祠西街與大牆東街之間,就是內姜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張采芹

這裡在明代建有皇族藩王內江王的王府,所以這條街本來應當是內江街。但是後來在書寫時人們總以為會與成都以東的內江縣相混,就誤寫成了內姜街。四川省著名國畫家張采芹生前的故宅與辭世之所就在內姜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的後子門,在過去是一條街道的名稱,現在是一個片區的名稱。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明代蜀王府的外城在東南西北各設一門,由於當時的成都百姓把蜀王府俗稱為“皇城”,端禮門俗稱為天安門,把北面的廣智門俗稱為厚載門。但是民間的口語中,厚載門逐漸誤為簡化的後宰門,再誤為更加簡化的後子門。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天仙橋路位於東風大橋以南的府河岸邊,又分為天仙橋北路和天仙橋南路。在當年共有三條在1940年以“天仙橋”命名的街道——天仙橋前街、天仙橋后街、天仙橋橫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因為清初在天仙橋前街的南口有一座天星橋,重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天仙橋的名稱應當是後人的音近誤寫,而且在清代就已經約定俗稱、以誤為正,以至於在清代後期就已經命名為天仙橋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改革開放以後,玉林小區是成都最早大規模開發的小區之一,以“玉林”為名的街、路、巷到現在已經有28條。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玉林小區原來主要是得勝公社玉林大隊的農田,小地名叫做玉林壩。據當地老人口耳相傳,這裡在三國時期曾經是蜀漢政權保衛王室的御林軍的軍營,所以叫御林壩,後來把御林誤寫成了“玉林”,才有了玉林壩這個名稱。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在雙楠小區的東部有幾條相鄰的以“廣福橋”命名的街道,如:廣福橋路、廣福街、廣福橋北街、廣福橋西街、廣福橋橫街等。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這裡在過去有一座橋叫“廣福橋”,據當地的老人說廣福橋本來應當叫寡婦橋,最早是清代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一位積德行善的寡婦出資興建的,附近的人就叫它寡婦橋。1944年6月,廣福橋安葬了一位值得幾年的抗日烈士、陸軍上將李家鈺。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在拐棗樹街以南,就是凍青樹街,這條街南端的東口就是嶽府街,清代著名將領嶽鍾琪的故宅就在嶽府街的東頭。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嶽府故宅的後牆內過去有一顆很大的冬青樹,這顆冬青樹的枝幹伸過牆頭直接蔭蓋著街面,所以這條街就叫作凍青樹街。但是必須指出,我們成都人稱呼了多年的凍青樹應當是冬青樹,“凍”字寫錯了,也可能是很早就寫錯了。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在新建的營門口路從互利正街到二環路的這一段,過去是成灌公路起點的一段,當地人都叫做洗腳河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其實這是一種誤傳誤寫,因為過去這裡有一條小河,河邊上有一塊淤泥的沙灘,它的形狀很像犀角,當地人就取名叫犀角河,犀角河的街道叫做犀角河街由於犀角這個名字有點文雅,就以諧音而誤說成洗腳河。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的宏濟路有宏濟上路、宏濟中路和宏濟新路,都在九眼橋以北。在一環路修建之前,宏濟路是通過九眼橋南來北往的重要道路。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宏濟路得名於相鄰的九眼橋,因為九眼橋在明代初時本來就叫洪濟橋,清代維修之後才改名為九眼橋。所以它本來的名字是洪濟路,由於“洪”與“宏”音義均通,所以在民國時期誤寫成了宏濟路,

並一直使用到了現在。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三聖街位於東大街以南,與南紗帽街相對,現在可以通過改建之後的耿家巷直通南河邊。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清乾隆年間在這條街上建有火神廟,道光二十三年(1843)加以重修,是成都市區內最有名的火神廟。而北邊的成都府城隍廟,東邊的東嶽廟,三座廟宇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品字形,於是連接三座廟宇的這條街就被叫做三神街,後來誤寫成了三聖街。

成都那些被誤傳誤寫的老街故事

這些街道名,雖然是誤寫誤傳出來的

卻是成都文化和歷史的一部分

大家約定俗成,將錯就錯

就讓它們繼續默默承載成都的歷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