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范仲淹衣着简朴邋遢 但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文|观景说史

序言:

在电视剧《清平乐》前两集中,范仲淹要为丧母辞官守孝,而引起了宋仁宗在朝堂上和大臣们争论尊崇孝道的说法。八王爷和吕相在这个问题上有较大分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了起来,刘太后适时的出声打断了吕相和八大王爷两人间的争执,并批准了范仲淹的辞官奏疏。

《清平乐》: 范仲淹衣着简朴邋遢 但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离开朝堂之后,受晏殊邀请去了应天府书院教书,因为衣着简朴邋遢的原因,第一次去书院时,学监官员和学子们误认为他是假冒的,纷纷出言讽刺他,并未让他进入学院内。但好在晏殊没多久也来到了学院,学监官员和学子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刚刚嘲笑衣着邋遢的人真的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一片忠心打动宋仁宗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期间,南京留守、知应天府晏殊,听说范仲淹很有才华,就邀请他去应天府书院任职,执掌书院教务。

《清平乐》: 范仲淹衣着简朴邋遢 但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当时范仲淹倡导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整个应天府书院学风也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的声誉也越来越大。

天圣六年(1028年)十二月,范仲淹在宰相王曾和晏殊的推荐下,被宋仁宗召入京师,被委任为秘阁校理,专门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工作。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请求离京为官,被调任为河中府通判,次年改任陈州通判。范仲淹虽然远离了朝廷,但他却不改忧国忧民的本色,多次上疏议政。

《清平乐》: 范仲淹衣着简朴邋遢 但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的上疏虽然并没有被接纳,但其忠心却打动了宋仁宗。宋仁宗亲政后,立马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司谏。

范仲淹因废后事件被贬出京

明道二年(1033年)冬,郭皇后误伤仁宗,从而引起了一场废后风波。时任宰相吕夷简因与皇后不和,力主废后。废后的消息一传出后,大臣们都认为废后不妥,范仲淹也向皇帝进言劝谏。

《范文正公年谱》:公即与中丞孔道辅率知谏院孙祖德等诣垂拱殿门,伏奏皇后不当废,愿赐对以尽其言。

但因宰相把持朝政,关于废后有异议的奏章并没有程给宋仁宗。于是,范仲淹率领中丞孔道辅、侍御史蒋堂等十余人跪伏垂拱殿外,请求宋仁宗召见。仁宗废后心意已决,因此拒绝召见范仲淹等人,只是派吕夷简出来给他们解释。

《清平乐》: 范仲淹衣着简朴邋遢 但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众人没有见到皇上,因此商议第二天早朝之后,在宫殿里与宰相再来一次谏争。第二天一早,范仲淹等人刚刚在待漏院聚集,朝廷的诏书就来了,下放范仲淹为睦州知州,其他参与谏争之人也被贬或者惩罚,无一人幸免。

范仲淹和宰相吕夷简在政治上多有不和,两人之间的争执,导致范仲淹多次被贬。梅尧臣曾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一个人逍遥就行。范仲淹回复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范仲淹力推的亲历新政最终以失败告终

景祐四年(1037年),吕夷简被罢免宰相。3年后,因边关战事吃紧,范仲淹重新得到了宋仁宗的重用。召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

《清平乐》: 范仲淹衣着简朴邋遢 但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戍边西北后,作为统帅后,多次挫败西夏李元昊的入侵,最终迫使李元昊向北宋称臣。至此,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请求议和称臣后,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京,任授枢密副使。同年八月,范仲淹被仁宗拜为参知政事。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二府条对,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范仲淹上任后,决定对北宋进行改革,由于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严密,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毁谤和指责新政的言论喧嚣尘上。

面对反对新政舆论愈加激烈,范仲淹主动请求出知邠州。而后,富弼等支持新政的大臣相继离京,新政在经历一年多后也逐渐被废止,最终改革以失败告终。

《清平乐》: 范仲淹衣着简朴邋遢 但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结束语:

范仲淹一生高风亮节,为了北宋的朝政可以说是呕尽心血。亲历新政虽然只实施了短短一年多时间,但北宋的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头条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