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清平乐》已经播出了19集,我们看到大宋官家没穿龙袍,和我们在清宫戏里看到的情况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宋朝官家都有哪些衣服。《宋史·志第一百零四·舆服三》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絳紗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會、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中兴之后则有之。你看大宋官家衣服还是很多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

先说大裘冕,《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根据记载我们知道这是皇帝祭天时候穿的礼服,是皇帝服饰里最高等级的衣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纁裳配套。纁即黄赤色,玄即青黑色,玄与纁象征天与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共十二章。也就是这衣服上衣是青黑色的,下裳是黄赤色的,并用十二章纹。大裘冕用黑羊羔皮做成,领用黑缯,有冕无旒,前圆后方,前高后低,玄缯为表,朱缯为衬。这个大裘冕我们在影视剧里没见到过,这是《周礼》里定的规格最高的衣服。

《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再说衮冕,衮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周礼》中即有关于衮冕的记载,从西周到明朝灭亡延续两千余年。衮衣上秀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衮衣的颜色和大裘颜色是一样的,冕不同,大裘冕无旒,衮冕十二旒。大裘冕和衮冕在宋朝是混着用的。《开宝通礼》:皇帝服衮冕出赴行宫,祀日,服衮冕至大次;质明,改服大裘而冕出次。盖衮冕盛服而文之备者,故于郊之前期被之,以至大次。既临燔柴,则脱衮冕服裘,以明天道至质,故被裘以体之。根据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大裘冕和衮冕在一次活动中是混着用的。当初大娘娘要衮服祭太庙,穿的就是这个衣服,当然取消了两纹两旒,和天子的还是有区别的。

《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第三种通天冠,绛罗袍,这个剧中皇帝大婚的时候穿过,老版的《水浒传》电视剧里徽宗穿的也是这个衣服,不过那是是错的。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高广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红里,皂褾、襈、裾,绛纱裙,蔽膝如袍饰,并皂褾、襈。白纱中单,朱领、褾、襈、裾。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佩绶如衮。大祭祀致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会、大册命、亲耕籍田皆服之。这是除了祭天、祭祖之外大型活动才穿的衣服,皇帝穿这个,大臣也要换礼服,戴进贤冠,根据品级不同梁数不同。皇帝的二十四梁跟衮冕前后十二旒有关,将他们合在一起用了。

《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第四种履袍,袍以绛罗为之,折上巾,通犀金玉带。系履,则曰履袍;服靴,则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四孟朝献景灵宫、郊祀、明堂,诣宫、宿庙、进胙,上寿两宫及端门肆赦,并服之。大礼毕还宫,乘平辇,服亦如之。若大辇,则服通天、绛纱如常仪。根据记载,这个衣服出席的场合就很多了,在《清平乐》的最新预告里,宋仁宗就穿了履袍。这个衣服和大臣的红色公服很像,颜色还是有区别的,皇帝的是绛色,是大红色,大臣的是绯红,是深红色。而且衣领和衣袖也都是有区别的。

《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第五种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黄、浅黄袍衫,折上巾,九还带,六合靴。宋因之,有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鞸,大宴则服之。又有赭黄、淡黄䙆袍,红衫袍,常朝则服之。这是皇帝日常穿的衣服。

《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第六种窄袍,便坐视事则服之。皆皂纱折上巾,通犀金玉环带。窄袍或御乌纱帽。这个衣服是皇帝便坐视事时穿的,也就不是大场合穿的。在《清平乐》里我们能看到皇帝平时穿这个衣服多。必定其他衣服太局限。皇帝也不是每天都要出席大场合的。

《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第七种御阅服,以金装甲,乘马大阅则服之。根据《宋史》记载,这是中兴之后才有的衣服,也就是宋高宗以后才有的,所以在北宋时期我们看不到皇帝穿这个衣服。

北宋皇帝崇尚节俭,所以衣服上也以朴素为主,天子的服饰除了祭天、祭祖、册命这些大型活动外,都是一色的衣服,不加纹饰。我们印象里皇帝都是穿明黄色的衣服,这个其实也是误解,唐朝以前明黄色并不是皇帝专用色,我们刚才看到了皇帝的衣服最高等级的大裘冕,上衣是玄色的,也就是黑色的。玄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尊贵的象征,中国的礼服制度一直到明朝灭亡才终止的。黄色对应的是五德里的土,原来是下裳用的,唐朝开始地位上升,皇帝常服也就穿着了。宋朝礼制里虽然有赭黄、淡黄的规定,不过皇帝一般不穿。宋朝是火德,红色才是人家的象征,而且根据五行学说,火生金,金在五行里的象征色可不是黄色是白色,所以宋代君主的衣服以红白两色为主。

我们容易误会的原因和古代的朝会制度有关系,清宫戏里皇帝每天都上朝,起的还很早,这个倒是符合历史,清朝的确每天都上朝,一般是七点开始,雍正提前到了五点,慈禧太后起不来,说大家九点再来上班,除了春节,冬至祭天,皇帝生日不用早朝,其他不免,冬至祭天还是举行完活动才放假,清朝的官员挺累的。明朝也很变态,一天上三次朝,不过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明朝皇帝又都懒,所以中期开始朝会就越来越少了。明朝以前的皇帝主要出席的是常朝,大朝会初一十五才举行,常朝接见的官员有限,宋朝主要接见的是两府大臣,即东府中书门下,西府枢密院,主要商讨军国大事。清朝皇帝的衣服我们能看出来它比较简便,所以他就老穿,宋朝皇帝礼服就很繁琐了,而且古代的礼服还有一个尊敬的含义在里面,不能随便乱穿。古代的礼服很多都是限制人不能乱动的,这是礼的要求,但也挺折腾人的。

我们刚才提到了旒和十二章纹,补充下相关知识。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也是跟五行有关的,不过汉朝开始,旒就不一定是五色的了,很多都是纯白色的。十二章纹分别为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有时候分花和鸟两个章)、宗彝(南宋以前就是一只老虎一只猴子)、藻、火、粉米(晋朝以前是粉和米两个章)、黼、黻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之意;山,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取其神异、变幻之意;华虫,美丽花朵和虫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养之意;藻,取其洁净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粉和米有所养之意;黼,取割断、果断之意;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这些是天子应该具备的品德,也说明古人对于天子的期望很高,天子是道德完美之人。


《清平乐》里的大宋官家为什么不穿龙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