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日報》:新冠病毒是自然產物!

3月17日,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佈研究證明,對來自SARS-CoV-2和相關病毒的公共基因組序列數據進行的分析發現,

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是在實驗室中製造或以其他方式設計的


美國《科學日報》:新冠病毒是自然產物!

根據發表的研究結果,去年在中國武漢市出現的新型SARS-CoV-2冠狀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產物,此病毒已引起大規模COVID-19流行並傳播到其他70多個國家。該研究已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


美國《科學日報》:新冠病毒是自然產物!

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專攻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的副教授克里斯蒂安·安德森(Kristian Andersen)博士表示:“通過比較已知冠狀病毒株的可用基因組序列數據,我們可以堅定地確定SARS-CoV-2來自自然選擇過程。”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可導致程度嚴重範圍廣泛的疾病。冠狀病毒引起的第一個已知的嚴重疾病是2003年在中國暴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2012年,沙特阿拉伯暴發了第二次嚴重疾病,暴發了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


美國《科學日報》:新冠病毒是自然產物!

2019年12月31日,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稱新的冠狀病毒暴發引起嚴重疾病,該病毒後來被命名為SARS-CoV-2。截至2020年2月20日,已記錄了近167,500例COVID-19病例,儘管還有更多輕症病例可能未被診斷。已有6600餘人因該病毒失去生命。

疫情開始後不久,中國科學家對SARS-CoV-2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將數據提供給全世界的研究人員。所得的基因組序列數據表明,中國當局迅速發現了該疫情,由於該病毒在侵入人群后,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COVID-19病例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家研究機構使用此測序數據,通過重點研究該病毒的幾種典型特徵來探索SARS-CoV-2的起源和進化。

自然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發現,SARS-CoV-2刺突蛋白的RBD部分已經進化為有效靶向人細胞外部的一種稱為ACE2的分子特徵,ACE2是一種參與調節血壓的受體。

實際上,SARS-CoV-2刺突蛋白極易結合人類細胞,由此科學家得出結論認為,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不是基因工程的產物。

SARS-CoV-2骨架的數據,也就是整體分子結構同樣支持了自然進化的證據。如果有人試圖設計一種新的冠狀病毒作為病原體,那麼他們將利用已知會引起疾病的病毒的骨架來構建它。但是科學家發現,SARS-CoV-2主鏈與已知的冠狀病毒截然不同,並且大多類似於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的相關病毒。

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博士表示,“病毒的這兩個特徵,即刺突蛋白的RBD部分的突變及其獨特的骨架,排除了實驗室操縱作為SARS-CoV-2潛在來源的可能性。”

英國醫療慈善百機構維康基金會流行病學負責人喬西·戈爾丁(Josie Golding)博士表示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結果“對於對一直流傳的有關該病毒起源的謠言提出基於證據的觀點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科學日報》:新冠病毒是自然產物!

病毒的可能來源


根據基因組測序分析,安德森博士及其同事得出結論,SARS-CoV-2的最可能起源遵循兩種可能的情況之一。


第一種情況是,該病毒通過在非人類宿主中的自然選擇演變為當前的致病狀態,然後跳向人類。這就是以前的冠狀病毒暴發的方式,人類直接暴露於果子狸(SARS)和駱駝(MERS)後感染了該病毒。研究人員提出,蝙蝠是SARS-CoV-2最可能的儲存庫,因為它與蝙蝠冠狀病毒非常相似。然而,尚無蝙蝠直接傳播的案例,這表明蝙蝠與人類之間可能存在中間宿主。


另一種情況是,該病毒的非致病性版本從動物宿主躍入人類,然後在人群中演變為目前的致病狀態。例如,一些來自穿山甲,在亞洲和非洲發現的犰狳類哺乳動物的冠狀病毒的RBD結構與SARS-CoV-2非常相似。來自它們的冠狀病毒可能已經直接或通過中介宿主(如果子狸或雪貂)傳播給了人類。


(文章來源:美國《科學日報》;編譯:王倩)


美國《科學日報》:新冠病毒是自然產物!


來源:美國《科學日報》

編譯:王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