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活跃在宋仁宗时期,他有机会取得更大的军功吗?

老剧放映机


你好,没机会。


题主你知道狄青这个人么?他就是宋仁宗时期的将领,这人很厉害,民间人称“武曲星”。开始的时候也受重用,官职比岳飞还高,岳飞才是个枢密副使,狄青可是枢密使。



不过最后狄青还是郁郁而终了。原因无他,就是宋朝的祖制重文轻武,皇帝和文官集团随时都在防范武将声望太高。宋仁宗时期也不例外,只要有将领露头,一群文官一拥而上,天天雪片似的奏章飞上去,皇帝就是再信任将领,这么来一段心里也就犯嘀咕了。



如果岳飞穿越到宋仁宗时期,感觉应该也就跟狄青那个剧本差不多。开始的时候作战勇猛,百战百胜升迁到枢密使,之后被文官集团压的死死的,最后在无尽的郁闷中离开人世。


甲小佳


岳飞之所以能在南宋初年施展抱负,是因为赵家皇帝有自知之明,把协调和指导南宋一切力量的权力都下放了。


举个例子说。绍兴十年的宋金战争,是宋金之间的总体战。按道理来讲,赵构这个皇帝应该负责南宋的物资调配、舆论宣传、各路将领协调,敌将策反等工作。把统筹性工作做好。可这些事情,他通通都不管,全下放给岳飞、韩世忠这类战区统帅负责。

而有了皇帝授权,岳飞就有军事自主权;在战区内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战区都有兴产殖业的特权),可以自筹军费;他还可以不经皇帝就与其他战区进行协调,甚至是策反敌将,直接与敌将沟通。

再加上,他本身就很能打,军事能力一流。

所以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之下,岳飞自然就有用武之地。

可是回到北宋,岳飞还有这种施展空间吗?



北宋从太祖开始,一直到神宗皇帝之前,全国只有一个战区,那就是河北战区。当时的河北战区统帅,实际上是皇帝本人坐镇开封兼任。

河北各路将领,没有军事自主权,甚至连统兵权都没有。每每打仗,统帅和士兵都是临时抽调,没有默契。而且行军布阵也要按皇帝先前的部署行事。如不然,即便打赢了也不赏。

至于有限的财政自主权,沟通权,那就更是想都别想了。

在军区内兴产殖业,这是要干嘛?造反吗?

前线将领私下联系,这是要干嘛?造反吗?

经常有人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

可实际上,北宋并不缺将。就拿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李继隆来说。

从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到澶渊之盟,中间二十几年,从头到尾的主要战役,李继隆几乎都参与到了。在这些战役中,李继隆三败辽国战神耶律休哥,唐河之战打的简直是个奇迹,一万步兵和一千骑兵,正面砍翻辽国八万抽调出来的精骑。这个战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难找。

并且实际上,李继隆的打法和岳飞几乎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属于“河北军体系”,擅长在平原地形列型对攻,与长期在西北山地与西夏作战,更适应小股野战突袭战术的北宋西军有明显不同。

可战绩好又如何?战术类似又如何?岳飞是什么历史地位,李继隆又是什么历史地位?

李继隆和岳飞的历史地位差距,其实就是两人权柄不同导致的结果。岳飞以武将身份担任战区统帅的情况在北宋根本不可能出现。


即便说北宋神宗时期,由于西夏犯境,不堪其扰,为了统一陕西四路的军事指挥权,北宋在河北战区外,又建立了西北战区,开创了以高级文职官僚担任战区统帅的先例。但北宋的西北战区,主帅是文官,武将仍然只能担任一路之统帅,地位置于整个战区主帅的指挥下。这与南宋时期,因体制崩坏和现实需要而开创的以长江沿岸诸大将划分战区管理的模式,有明显不同。


Mer86


岳飞生逢乱世,凭一腔报国热忱,奋勇抗敌,但最终遭到冤杀。岳飞的遭遇,主要是赵构秦桧的投降主义造成的,同时也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如果岳飞活在宋仁宗时期,那么他将无法取得更大军功,恐怕连成名都很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以岳飞的性格,他在仁宗朝就没法被接受;以仁宗朝不同于高宗朝的大环境,岳飞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岳飞不爱守规矩、任性,在仁宗朝难获机会

岳飞的性格比较直接,行事有时比较任性,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有几件大事,事后看起来,这都是在和平时期所不可能发生的。

第一件事,机缘巧合才捡回性命。

靖康之变前,宋钦宗让赵构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募兵勤王。赵构不敢回开封,就让宗泽率一万人马回去,当时岳飞在宗泽军中做一名低阶军官,归刘浩统领。

在开封保卫战期间,岳飞任秉义郎。有一次,岳飞不知何故被罚,在即将实施刑罚的时候,被宗泽看见了。宗泽看岳飞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就说:“此将材也。”恰好此时金军来攻打汜水(今荥阳市汜水镇),宗泽于是给岳飞五百骑,让他立功赎罪。结果岳飞大败金人而还,宗泽就把岳飞的官升为统制,岳飞也因此一战成名。

以这段经历看,岳飞一定是违反了军纪。只是因为当时---被宗泽巧遇并欣赏、恰好遇到金兵进攻、宗泽信任---这一系列巧合,岳飞这才获得戴罪立功的机会。这些机缘巧合都是在大战乱的特殊时期发生的。而如果在宋仁宗朝,则没有这种外敌迫在眼前、国家旦夕危亡的局面,行事任性的岳飞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

第二件事,越职上书,被开除出军队。

徽钦二帝被掳走后,1127年5月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并开始一步步向南撤退。

岳飞此时估计又是荷尔蒙上头吧,不顾官小位低,给皇帝上一份奏书。大意就是:你赵构既然称帝登基了,那就应该率大军反攻金人,你身边的黄潜善、汪伯彦之流只知道鼓励你南逃,这样不符合人心啊!

这种话语一下就得罪了赵构眼前的红人黄潜善、汪伯彦,结果岳飞被认为是越职上书,处以革除军籍、逐出军营的惩罚。

这种惩罚下来,按说岳飞以后就与军队无缘了。但还是因为家国剧变,一片混乱之中,朝廷的各种信息传达不畅、不及时,岳飞转身又加入了张所的军队,这才有后来的再归宗泽等一系列发展。

如果是在和平的宋仁宗朝,朝廷制度严格,信息传达相对畅通,岳飞不可能再有进入军队的机会了,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

第三件事,任性撂挑子逼皇帝。

1137年,赵构解除了刘光世的军权,刘光世所部五万人,暂时由其部将王德、郦琼管理。赵构当面对岳飞说,要把中兴的事情全都委托给他,并口头说要把这五万人也交给他。岳飞很高兴,因为力量壮大、恢复中原有望了;朝廷管理军队的都督府也将刘光世军的情况通报了岳飞。

张浚和秦桧得知消息后,就劝赵构,说不能给岳飞那么多兵。赵构也开始后悔,就下诏给飞说,合军的事不好办了。岳飞接手刘光世军的事情泡汤了。

岳飞因此很生气,立刻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也不等赵构批示就走了,回庐山母墓旁守制去了。赵构则立即派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岳飞还军。结果,劝了六天岳飞才答应回去履职。

赵构能容忍岳飞的任性,主要是因为当时岳飞手握重兵;南宋当时五路护军总计约32万,岳家军就有10万,并且独挡华中一面。赵构也怕岳飞有其他想法,因此得罪不起。

如果在宋仁宗朝,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仁宗时期,军事管理还是宋初的那种严格分权制,三衙负责管军队、枢密院负责调派军队、皇帝最后决定出征、以及派谁出征;出征完了之后,将领回来交回符令,就与军队就没关系了。因此,除了奉命出征,平时一位将军是不可能掌握军队的。因此,假如岳飞是宋仁宗朝的将军,那他只要敢任性,就很可能立刻被拿下。

仁宗朝的政治环境,完全不同于高宗朝,岳飞难有机会

南宋初年,因为金兵紧逼,南宋政权在仓促中建立,一切都采取了便宜行事的方式处理,完全失去了北宋中前期严格制度的执行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南宋诸位大将崛起于草莽之间的机会。比如,韩世忠、张俊、岳飞等,都是起于兵武之中,在和平年代他们难有出头之日。

同样还是因为战乱,宋朝的军事管理制度也被打破。北宋中前期(王安石变法前)都是由三衙负责招兵、训练,将军没有自己招兵训练的可能。因此也就不可能形成所谓的岳家军、韩家军之类的这种称呼。将领自己募兵,就容易形成军阀,容易与朝廷离心离德。前面所说赵构能那么有耐心地对待任性的岳飞,就是因为岳飞的军队太强。

在宋仁宗朝,上面这些便宜行事、军事管理制度大变等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同时,宋仁宗朝是文官把持大政的时期,他们难以容忍成名的武将。这里的原因,除了宋朝崇文抑武、以文驭武的祖制之外,还有一点,文官们与武将难以和谐,不会容忍武将分享他们的权力。

比如著名的狄青,一位那么实在而淳朴的武将,却被一众文人折磨死;这些文人里就包括著名的欧阳修。假如岳飞能在仁宗朝成为一位武将,那么以他的性格,他所面临的局面将比狄青更加艰难,这也导致他无法取得更多的机会。

仁宗朝的外部军事环境,也不支持岳飞取得更大的军功

宋仁宗朝的最大外患是西夏,军事行动最多的也都是针对西夏。而这种情况与宋高宗面对金朝的局面完全不同。

西夏只是想独立、想夺取一些地盘,它没有消灭大宋的野心。而金朝就不一样了,它想消灭南宋。

因此,在这两种不同级别的斗争环境中,岳飞能取得的资源和授权也将完全不同,他的能力发挥也将完全不同。

岳飞在宋仁宗朝不可能取得在宋高宗朝的那种军事指挥权,他不可能有王贵、张宪、牛皋、徐庆等那么多亲随武将,他也不可能有自己亲自训练的岳家军。没有这些长期磨砺配合默契的官兵作为基础,岳飞将无法施展他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军事指挥艺术,因此他也将无法建立更大的军功。

结束语:

如果在宋仁宗朝,以岳飞的性格,他将很难被循规蹈矩的文臣们容忍;当时文官把持大政的环境也不允许岳飞有出格的行为;西夏与金朝的军事目的不同,这决定了岳飞不会有亲随的将官和士兵,这导致他将无法施展其军事指挥艺术。

在这些条件和大环境限制之下,岳飞无法在宋仁宗朝取得比宋高宗朝更大的军功。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