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漢魏洛陽故城③“沉默”的遺產:一年僅千人預約參觀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李亞林/文 張歡歡/圖

【核心提示】

原計劃今年“基本建成”的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公園,因基礎設施和遊覽設施條件不完備,目前尚未能正式對外開放。土地調整、資金投入、管理協調等方面凸顯出的問題,使這處國內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依舊只能在田野“沉默”。

不能“抱著金飯碗要飯”,這是遺址區村民的心聲,一定程度上也是洛陽市對如此豐富的文物遺存推進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的現狀。

“盤活”漢魏洛陽故城③“沉默”的遺產:一年僅千人預約參觀

(北魏洛陽永寧寺塔基遺址保護展示工程)

原計劃今年“基本建成”遺址公園

1961年,漢魏洛陽故城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掛牌,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2006年國家大遺址保護工程啟動後,漢魏洛陽故城先後對宮城中軸線重要遺址宮城正門閶闔門、二號宮門、三號宮門、銅駝大街北段及內城東北城牆、西陽門內大街、內城西城牆南段等遺址進行了保護展示。

漢魏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依託漢魏故城遺址,以宮城區為核心,以“一軸一殿一環三門三點”為重點,即:以銅駝大街為中軸線,太極殿為北端點,向南延至洛河南岸靈臺、明堂、太學禮制建築區;以宮城為中心,連接西陽門、閶闔門、東陽門,形成東西軸線;以永寧寺、靈臺、東周王陵為重要節點,構建考古遺址公園的基本框架。

根據規劃,將通過主要建築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區域綜合規劃,實現遺址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

據官方信息,“十三五”期間,擬實施漢魏洛陽故城內城區考古勘探與測繪、宮城太極殿、內城西陽門遺址、東城垣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內城東西城垣近洛河段搶險加固工程、南部禮制區靈臺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和漢魏故城遺址博物館建設,計劃投資近4億元,基本建成漢魏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基礎設施不完備,未正式對外開放

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後一年,記者瞭解到,目前,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公園還處於建設之中,不具備正式開放條件。

“因為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面積較大,應有的基礎設施和遊覽設施還不完備,還沒有對外正式開放。”洛陽市漢魏故城遺址管理處副處長王閣表示,公眾可以通過預約免費參觀。

洛陽市文物局大遺址保護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漢魏洛陽故城自2005年以來,爭取國家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約1.4億元,其中包括規劃編制、考古發掘及保護展示工程資金。此外,洛陽市政府每年撥付專項款500餘萬,用於核心保護區2000餘畝的土地租賃、安防與環境整治。

目前,環繞遺址區修建了圍欄、設置了標誌碑、保護區界樁、部分的說明牌和標識等,在接待服務區設立了臨時展廳,陳列漢魏洛陽故城的沙盤模型和部分遺址、出土文物圖片、展板,配合遺址區域的地面模擬展示。在遺址保護進行的同時,現在正進行遺址區的綠化和環境整治工作,為遺址公園的建設奠定基礎。

王閣介紹,因漢魏故城面積廣大,目前大遺址考古調查、勘探和測繪工作基本是配合大遺址保護工程項目而進行的,遺址博物館還在選址階段,但已列入洛陽市博物館之都建設實施方案。

近期,漢魏洛陽故城神虎門遺址已啟動保護展示方案編制工作,此外,洛南禮制區遺址保護展示詳細性規劃已經上報國家文物局,目前正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覆意見修訂完善,太極殿遺址保護展示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文物局,正按相關要求補充文物影響評估報告。

遺址區村民:期望不要“抱著金飯碗要飯吃”

近年來,洛陽市對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建設投入力度較大,各遺址景點也相繼開放,而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公園的建設遲緩,也再次引起市民和遺址區周邊群眾的關注。

記者瞭解到,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區涉及洛陽的偃師市、孟津縣、洛龍區、伊濱區,四個不同行政區的部分土地都有覆蓋,由於遺址保護對土地規劃使用、房屋建設、畜禽養殖等有嚴格管控要求,對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活動都有影響,如何改善兩者之間的矛盾,是當前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孟津縣平樂鎮金村,位於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區的北邊約1公里處,宮城遺址區的太極殿、閶闔門等均地處該村區域。村民張志軍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村裡的新宅基地就開始向村北發展,目前新村人口占老村人口三分之一多。

近些年,村裡的養殖業也都停了,有的養殖戶搬到了新310國道以北,遺址區租地佔該村約1000餘畝。“為增加收入,村民到洛陽市區打工的較多,沒有工業,也不能搞副業,現在村裡空置出來的不少老房子,這些年村民的收入方面確實是個問題。”

今年58歲的張志軍熱衷於宣傳漢魏文化,在他和一些文化學者、遺址管理處人員的帶動下,當地許多村民也加入其中,平時除了請專家學者進行義務講座,所在的“漢魏故城微信群”還經常宣傳文物保護知識、國家相關政策等。

“對遺址保護我們是支持的,近年來,大家的文物保護意識也強了。”在張志軍看來,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是一筆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應當儘早合理開發利用,並且考慮到帶動周邊群眾增收,否則對當地而言,就是“抱著金飯碗要飯吃”。

洛陽市文物局:今年加快遺址公園建設

“一年才1000多人預約前去參觀,之前主要是著重對文物本體保護展示,對園區整體環境提升沒有提高認識,管理工作確實存在不足。”洛陽市文物局副局長崔小梅向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將加快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公園的建設進度,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以儘早達到對外正式開放條件。

此外,據洛陽市文物局大遺址保護辦公室信息顯示,目前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保護和公園建設存在以下方面問題亟待解決。

土地問題。漢魏洛陽故城區位於郊野地區,遺址基本為農田覆蓋,在進行遺址保護和展示時,需要大面積佔用基本農田,徵用土地存在困難。現在基本沿用的是租用土地,採用以租代徵的方式,租用土地的方式致使一些保護建設項目無法進行設計、施工。因此,為了遺址公園建設和發展,需要進行土地調整,單靠文物部門是法解決這一難題的。

資金問題。財政撥款只能滿足遺址的本體保護,遺址的日常維護和遺址區綠化維護、基礎設施和遊覽設施建設等資金嚴重不足。此外,由於漢魏洛陽故城地處洛陽市四個市縣區,分屬於不同行政區,通訊、電力、交通道路等方面的協調、分配等都有難度。

人員問題。雖然管理機構規格進行了提升,但相對於100平方公里超大面積的遺址區,目前人員數量和專業層次還不能滿足遺址公園日常管理和運營的要求,受人員編制限制,還需要採取其他方式彌補解決安保人員等不足問題。

此外,遺址博物館的建設應儘快提上日程,這是遺址展示的核心。圍繞遺址博物館進行各遺址點的保護展示,以遺址博物館統領遺址展示,形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分散的個體,同時展示的方式方法要多樣性。現有的方式僅僅是遺址地面模擬展示,比較單一,而且這種土遺址方式觀賞性較差,普通大眾難於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