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门关围攻萧远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么武功水平?其实全都不入流

金庸武侠小说的武打描写精彩至极,一招一式都能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金庸武侠小说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天龙八部》一开头,就有一场相当震撼的武打,那就是雁门关血战,萧峰的父亲萧远山以一人之力大战中原二十一名武功高手,最后杀其十七,看得读者是热血沸腾,大呼过瘾。也因此,许多读者把雁门关血战当成是萧远山的巅峰之战,不仅在《天龙八部》中极为罕见,就是在整个金庸武侠世界里,也少之又少。

在雁门关围攻萧远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么武功水平?其实全都不入流

萧远山

然而,当我们对所谓的高手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之后,就会发现萧远山的雁门关血战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不起,甚至可以说,这一战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真相当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番。

当年萧远山带着妻儿回娘家省亲,途经雁门关,遭到了中原二十一名高手的围攻,萧远山杀其十七,最后跳崖自尽。小说中虽然称这些前来围攻萧远山的人为高手,但以我之见,这些人其实全都是武功平庸之辈。

在雁门关围攻萧远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么武功水平?其实全都不入流

萧远山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二十一人的身份,有铁塔方大雄、杜氏三雄、地绝剑黄山鹤云道长、万胜刀王维义……按照武侠小说的路数,仅仅是听这些人的名号,就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厉害角色;侥幸活下来的有玄慈、汪剑通、智光、赵钱孙,大家试想,30年后,这四人中武功稍强的也就只有玄慈和汪剑通,智光和赵钱孙的武功根本不入流。如果回到30年前,智光和赵钱孙就更不用说了,只能算是江湖中的小角色,武功极其平常。至于玄慈和汪剑通,30年后武功稍有长进,但跟萧峰、虚竹、段誉等人相比,还差距甚远,即便是慕容复,他们也未必对付得了,更何况30年前呢?还有一些人连名字都没有被提及,想来就更不可能是什么厉害人物了。

在雁门关围攻萧远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么武功水平?其实全都不入流

雁门关大战

这么看来,在当年所谓的二十一名高手中,武功稍强的是玄慈和汪剑通,估摸他们的武功当时属于二流水平。其余人的武功不必多说,全都是三流甚至不入流。萧远山乃是“天龙四绝”之一,30年后他的武功能够跻身超一流高手之列,那么30年前他的武功至少也是一流水平。

估计很多人都想说,即便萧远山是一流高手,但对方人多势众,群起而攻之,萧远山真的能够应对自如吗?当然,不要说这二十一人中只有玄慈和汪剑通两名二流高手,即便再多几个二流高手,也无法跟萧远山匹敌。在武侠小说的打斗中,人多势众根本就不能决定胜败的走向,否则,萧峰一人独挡几十万契丹大军,恐怕早就被剁为肉泥了,岂能全身而退?

在雁门关围攻萧远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么武功水平?其实全都不入流

萧峰

实际上,武侠小说家在创作时,很喜欢使用夸张的手法,故意夸大其词,以引发读者的兴趣。比如,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的话,“此人才能胜我十倍”,明显的夸张说法,别说十倍,胜出一两倍就很了不起了。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说:“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徐庶把自己比作萤火,把诸葛亮比作皓月,这两者的差距几乎天差地别,但真正论才能,即便徐庶不如诸葛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像这样夸大其词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金庸创作时,当然也会或多或少地使用这样的手法,毋宁说这是小说家们惯用的写作套路。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武侠小说里,都会把一些江湖杀手说成是以一当十(百)的高手,差遣他们去刺杀某人,结果往往是全军覆没,根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这不就跟雁门关血战中的所谓的二十一名高手是一个道理吗?他们在萧远山面前,不就是毫无还手之力?

如果把赵钱孙、智光之流,拿去跟钟灵、木婉清那样的武功菜鸟相比,他们当然也算得上高手。当初南海鳄神岳老三出现的时候,木婉倩不就说“此人内功深厚,绝对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可见木婉清是多么没见过世面。如果把赵钱孙、智光、岳老三放到整部小说中,那他们无疑就是跳梁小丑了,哪还称得上高手。

在雁门关围攻萧远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么武功水平?其实全都不入流

丘处机

同样的例子还有《射雕英雄传》中的丘处机,他出场的时候可谓光芒四射,俨然一副超级大侠的作派,如果是第一次看《射雕英雄传》,还以为丘处机就是小说中排在前列的高手,即便后面还有高手出现,也未必比他强到哪里去。直到我们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丘处机也不过如此,跟江南七侠相比,他固然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如果跟黄老邪、洪七公、欧阳锋等绝顶高手相比,他就差得太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