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門關圍攻蕭遠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麼武功水平?其實全都不入流

金庸武俠小說的武打描寫精彩至極,一招一式都能通過文字傳遞給讀者,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是金庸武俠小說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天龍八部》一開頭,就有一場相當震撼的武打,那就是雁門關血戰,蕭峰的父親蕭遠山以一人之力大戰中原二十一名武功高手,最後殺其十七,看得讀者是熱血沸騰,大呼過癮。也因此,許多讀者把雁門關血戰當成是蕭遠山的巔峰之戰,不僅在《天龍八部》中極為罕見,就是在整個金庸武俠世界裡,也少之又少。

在雁門關圍攻蕭遠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麼武功水平?其實全都不入流

蕭遠山

然而,當我們對所謂的高手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之後,就會發現蕭遠山的雁門關血戰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了不起,甚至可以說,這一戰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誇讚的。真相當真如此嗎?我們不妨一起來分析一番。

當年蕭遠山帶著妻兒回孃家省親,途經雁門關,遭到了中原二十一名高手的圍攻,蕭遠山殺其十七,最後跳崖自盡。小說中雖然稱這些前來圍攻蕭遠山的人為高手,但以我之見,這些人其實全都是武功平庸之輩。

在雁門關圍攻蕭遠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麼武功水平?其實全都不入流

蕭遠山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二十一人的身份,有鐵塔方大雄、杜氏三雄、地絕劍黃山鶴雲道長、萬勝刀王維義……按照武俠小說的路數,僅僅是聽這些人的名號,就知道他們不是什麼厲害角色;僥倖活下來的有玄慈、汪劍通、智光、趙錢孫,大家試想,30年後,這四人中武功稍強的也就只有玄慈和汪劍通,智光和趙錢孫的武功根本不入流。如果回到30年前,智光和趙錢孫就更不用說了,只能算是江湖中的小角色,武功極其平常。至於玄慈和汪劍通,30年後武功稍有長進,但跟蕭峰、虛竹、段譽等人相比,還差距甚遠,即便是慕容復,他們也未必對付得了,更何況30年前呢?還有一些人連名字都沒有被提及,想來就更不可能是什麼厲害人物了。

在雁門關圍攻蕭遠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麼武功水平?其實全都不入流

雁門關大戰

這麼看來,在當年所謂的二十一名高手中,武功稍強的是玄慈和汪劍通,估摸他們的武功當時屬於二流水平。其餘人的武功不必多說,全都是三流甚至不入流。蕭遠山乃是“天龍四絕”之一,30年後他的武功能夠躋身超一流高手之列,那麼30年前他的武功至少也是一流水平。

估計很多人都想說,即便蕭遠山是一流高手,但對方人多勢眾,群起而攻之,蕭遠山真的能夠應對自如嗎?當然,不要說這二十一人中只有玄慈和汪劍通兩名二流高手,即便再多幾個二流高手,也無法跟蕭遠山匹敵。在武俠小說的打鬥中,人多勢眾根本就不能決定勝敗的走向,否則,蕭峰一人獨擋幾十萬契丹大軍,恐怕早就被剁為肉泥了,豈能全身而退?

在雁門關圍攻蕭遠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麼武功水平?其實全都不入流

蕭峰

實際上,武俠小說家在創作時,很喜歡使用誇張的手法,故意誇大其詞,以引發讀者的興趣。比如,在《三國演義》中就有這樣的話,“此人才能勝我十倍”,明顯的誇張說法,別說十倍,勝出一兩倍就很了不起了。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說:“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徐庶把自己比作螢火,把諸葛亮比作皓月,這兩者的差距幾乎天差地別,但真正論才能,即便徐庶不如諸葛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像這樣誇大其詞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不一一列舉。金庸創作時,當然也會或多或少地使用這樣的手法,毋寧說這是小說家們慣用的寫作套路。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武俠小說裡,都會把一些江湖殺手說成是以一當十(百)的高手,差遣他們去刺殺某人,結果往往是全軍覆沒,根本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這不就跟雁門關血戰中的所謂的二十一名高手是一個道理嗎?他們在蕭遠山面前,不就是毫無還手之力?

如果把趙錢孫、智光之流,拿去跟鍾靈、木婉清那樣的武功菜鳥相比,他們當然也算得上高手。當初南海鱷神嶽老三出現的時候,木婉倩不就說“此人內功深厚,絕對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可見木婉清是多麼沒見過世面。如果把趙錢孫、智光、嶽老三放到整部小說中,那他們無疑就是跳樑小醜了,哪還稱得上高手。

在雁門關圍攻蕭遠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麼武功水平?其實全都不入流

丘處機

同樣的例子還有《射鵰英雄傳》中的丘處機,他出場的時候可謂光芒四射,儼然一副超級大俠的作派,如果是第一次看《射鵰英雄傳》,還以為丘處機就是小說中排在前列的高手,即便後面還有高手出現,也未必比他強到哪裡去。直到我們看到後面,才發現原來丘處機也不過如此,跟江南七俠相比,他固然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如果跟黃老邪、洪七公、歐陽鋒等絕頂高手相比,他就差得太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