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殺了劉備?

風和日麗伴你行


曹操一個歷史上的真正英雄,這就註定他不會用這種方式殺劉備。分析具體原因,我認為有4點。

1.曹操與劉備當時的處境與背景:曹操當時正是軍事上節節勝利是時候,破袁術、敗張秀、殺呂布,有統一天下之勢。而劉備兵敗投奔曹操,正值窮困潦倒。曹操志得意滿之際,難免會對一味裝糊塗,裝平庸的劉備放鬆警惕,而錯過殺劉備的好時機。

2.殺劉備與曹操的政治風格不相符:曹操的政治風格中有一項是招賢納士,而劉備世稱劉皇叔,正式當世的賢德之人,曹操雖然當時節節勝利,但仍有很多敵對勢力未消除,離一統天下還尚遠,此時正是大力用人之際,如果因殺一個有潛在威脅的劉備而斷了天下賢士的投奔之路,從當時看這是不符合曹操德政治風格的。

3.曹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相惜:曹操是真英雄,劉備也是英雄,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是曹操的真心話,曹操也確實想殺劉備,也確實惜劉備之才。最後在一念之間,選擇了不殺劉備這個潛在對手。

4.曹操是真英雄,有英雄氣概:曹操內心還是有些不屑用鴻門宴這種方式殺劉備的,英雄總有英雄的對敵方式,曹操當時選擇了自己的英雄主義。

歷史上那些看似偶然的事情也有其必然因素,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沒殺劉備也是歷史的必然!



自持閣


三國時期,曹操特意青梅煮酒與劉備討論天下英雄,許多人不理解,當時那麼好的機會為什麼曹操不殺了劉備?其實,以曹操的行事風格,當時不殺劉備肯定有諸多方面的考慮。但是,按照個人理解,當時曹操不殺劉備,是因為曹操沒有必要去殺劉備、也不需要殺劉備、當時殺劉備太不划算。下面聊一下個人的理解。

一.曹操沒有必要去殺劉備

當時的劉備,儼然已成了“孤家寡人”,一無地盤,二無軍隊,並已經正式投靠了曹操,住在重兵之下的許昌。

許昌是曹操的大本營,兵多將廣,人多勢眾,並且防守嚴密。劉備則無兵無卒,只有關羽和張飛在身邊,四周都是曹操的眼線,根本無法有所做為。

寄人籬下的劉備,早已英雄氣短,對曹操構成不了任何威脅,正如曹操所說“實在吾掌握之內,吾何懼哉?”因此,曹操沒有必要去殺劉備。

二.曹操不需要殺劉備

在許昌,劉備偽裝的很好,讓曹操覺得不需要殺劉備。劉備故意天天在後園親自種菜,不過問門外之事,連關羽和張飛都被其偽裝所騙,而經常去勸說劉備要留心天下大事。此事被曹操的眼線彙報後,曹操半信半疑。

於是,曹操想借煮酒論英雄來試探一下劉備,在兩人喝酒過程中,曹操故意問劉備:“使君,請問當世英雄是誰?”劉備把當時的各方勢力都羅列出來,如袁紹、劉表等,但都被曹操一一否定。

曹操想再探一下劉備的想法,便拋出英雄概念“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並直奔主題“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大吃一驚,手中筷子掉到地下,碰巧雷聲大作,於是劉備故作被雷所驚以騙過曹操,並圓謊稱道“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曹操此時才徹底放心,覺得劉備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普通人,覺得不需要殺劉備。

三.曹操殺劉備不划算

當時,曹操暫未平定北方,各方勢力並存,四周強敵環伺,劉備也頗有影響力,若殺劉備稍有不慎可能導致曹操變成眾人之的,容易成為對方攻擊的口實,或者變成引起內部動亂的誘因,因此曹操殺劉備不划算。

1.朝庭方面

此時曹操還是漢臣,而劉備是劉皇叔,曹操若無故殺劉備,朝庭中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很容易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2.敵人方面

此時,曹操最大的敵人是北面的袁紹。袁紹勢力十分強大,加上地方富裕和身份尊貴,有統一北方的實力。如果袁紹借劉備被殺為由起兵,對曹操也是不利。

3.內部方面

之前,曹操殺邊讓後,謀士陳宮等人就開始造反作亂,此時,雖然陳宮已死,失地也已收復,但讓曹操擔心的是殺一個邊讓就會有如此大的影響,那殺劉備的影響有多大呢?是不是有更多的人會造反,內部會不會動亂呢?顯然,殺劉備不划算。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喜歡本文的朋友,幫忙點個贊,或關注一下!


凝沙學史


引子

有人總結過一代奸雄曹操生平做過最後悔的四件事:

睡錯一人,放錯一人,用錯一人,殺錯一人。

睡錯的人指的是,宛城之戰後,曹操佔有了張繡的嬸嬸鄒氏。

用錯的人指的是,曹操重用了司馬懿。

殺錯的人指的是,一代神醫華佗。

而這個放錯的人,說的就是一代梟雄劉玄德。

而如果讓曹操自己在四個錯中排序,這個“放錯”一定會排名榜首。

因為錯放了劉備,導致他逃走後,終於得以鯉魚躍龍門,得到用武之地。

因為錯放了劉備,他後來聯合孫權,讓曹操的勢力終其一生不能踏足江南。

因為錯放了劉備,他在漢中爭奪戰中獲勝,三國鼎立的局勢就此鞏固,曹操再也不能一統天下。

為什麼曹操會犯這樣的錯誤呢?我們先從史料中瞭解一下來龍去脈:

《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皆伏誅。

也就是說:曹操本來是要派劉備去攻打袁術的,在沒有出發前,董承想聯絡劉備策劃的“衣帶詔”事件,劉備還沒有確實參與。適逢曹操邀請劉備飲酒,於是二人開始評論天下英雄。曹操一針見血的指出,將來與我爭天下的就是劉使君你。

這一句話嚇的剛開始吃飯的劉備失落了筷子,趕忙藉口出征袁術逃離了許都,曹操卻並沒阻攔。後來“衣帶詔”東窗事發,董承等人都被曹操殺死。

看完陳壽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事情很矛盾。

因為如果曹操說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只是一時酒後吹捧劉備一句,那麼曹操後來放走劉備倒是不足為奇。

可無論是我們站在後來的角度看歷史,還是當時的人看待劉備。劉備骨子裡是一個英雄恐怕都是事實。

劉備剛剛參與剿滅黃巾的戰爭時,一文不名,但一身本領的關羽、張飛卻選擇追隨劉備,並且做到了至死不渝;

劉備兵少將寡,不得已只能投奔依附於別人。但是這些諸侯都沒有因為劉備弱小就輕視劉備,反而是禮遇有加。

公孫瓚借兵,呂布分城池,

曹操攻打徐州,孔融想到第一個求援對象就是劉備;

陶謙甚至要將自己的徐州讓給他。

後來他去投奔袁紹,袁氏父子出城二百里相迎;

在荊州時,劉表曾以身後之事相托劉備;

孫權面對曹操大軍壓境,卻毅然選擇和剛剛大敗於曹操的劉備聯盟

這些事都從側面說明了在他們的眼裡,雖然眼下劉備還在失敗,但他確實是個人物。

關羽、張飛看得出來;袁紹、孫權看得出來;曹操當然也看得出來。

而且曹操看待英雄有他自己的標準,那就是對比他自己。

其餘的諸侯曹操之所以不放在眼裡,就是因為他們都是一群只知道搶佔地盤卻沒有政治頭腦的軍閥。而身為政治家的曹操卻在他們忙於攻城略地的時候將東漢天子迎奉到身邊,從此擁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令牌。

從此曹操可以以東漢王朝的名義去攻城略地、去招攬人才,去實現他自己的霸業。

而在當時能夠和曹操有同樣戰略眼光的恰恰就是這個雖然沒有立錐之地卻整天把“漢室皇叔”“興復漢室”掛在嘴邊的劉備。

所以曹操對劉備的評價絕不是信口胡說,那問題來了,既然已經看出劉備是一個英雄,那為什麼曹操不利用這個機會將劉備除掉呢?

我們分析任何問題,都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結合當時的環境,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沒有藉口

很多人會質疑,曹操殺人如麻,殺人還需要藉口嗎?

後來封公稱王的曹操殺人時自然是不會太在乎別人的感受,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統一了中國的半壁江山,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已經穩定。

曹操自己位極人臣,掌握了所有最高的權力,可以說是不穿龍袍的皇帝。絕對的權利在手,曹操自然就不會有所顧忌。

但不顧忌也不等於就不需要一個理由。比如他殺名士崔琰是因為崔琰寫了“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的反動言論;殺許攸是因為許攸公開居功自傲,大放厥詞;殺楊修則是以他在軍中散佈“雞肋”謠言為罪證。殺人,總是不能沒有理由就殺的。

但建安年間的曹操,才剛剛將漢獻帝接到身邊不久,在朝廷上曹操雖然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卻遠遠做不到呼風喚雨的地步。因為此時北方還有死敵袁紹,西北還有馬超韓遂,南方還有孫策、劉表、劉璋、張魯等諸侯並立。

朝中的大臣,也有很多想楊奉、董承這樣一直想陰謀奪權的反對派。所以曹操此時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天子”這面大旗,對外討伐不臣的割據諸侯,對內通過招攬人才,逐步排除異己。

而劉備是何許人?天下公認的仁義之士,他有劣跡嗎?沒有。他有惡評嗎?也沒有。他和曹操公開叫板,反對曹操了嗎?更沒有。

據《三國志·武帝紀》,劉備前來投靠曹操時,曹操的謀士程昱曾勸曹操把劉備除掉。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曹操的回答則是“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所以,從這可以看出,針對劉備的問題,曹操確實很為難,不殺他會有後患。但現在要殺他卻找不到劉備的罪證。

如果就因為自己認為劉備有能力、有隱患就悍然殺了,那此時天下的才能之士會怎麼看自己,“唯才是舉”又怎麼能推行下去?朝中的反對派必然譁然一片,各地的諸侯一定也會藉機作亂。

所以這就是曹操此時不能殺劉備的根本原因——在沒有確實罪名情況下殺掉劉備,政治影響太壞,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曹操此時承擔不起。

沒條件

我們也可以假設曹操就是一個喪心病狂的人,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可問題是用什麼手段呢?

殺人也不是簡單的事,而當時曹操能夠使用的方法也無非以下幾種

  1. 上一段,我們分析過,劉備不僅是一個英雄而且極其擅長韜光養晦,此時他身在曹操帳下。在政治上沒有絲毫悖逆,軍事上也為曹操所用。用朝廷下詔治罪處死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


  2. 可能有人還會想到三國時期常常出現的鴆酒和刀斧手。的確,曹操要真是那麼幹,煮酒論英雄就會變成毒酒除英雄,劉備去赴宴就不會只被嚇掉了筷子而是被砍掉腦袋。可行嗎?不可行,曹操的第一身份是一個政治家而不是職業殺手,此時的曹操還是要維護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如果曹操通過這種手段達到政治目的,此事傳開了去以後還有誰敢跟曹操喝酒?
  3. 自己動手不行,那派人暗殺呢?恐怕也會“出師不利”。為什麼呢?因為史書記載劉備和關張“出則同車入則同眠”,簡直是形影不離。尤其關羽在跟隨劉備前就是以看門護院為業,可謂業務精英。若單論武力值:是三國中又有幾人是關羽、張飛的對手?倒是也有,單打獨鬥而論呂布就算一個,可總不能把呂布從墳頭挖出來去殺劉備吧。
  4. 三十六計中有一招借刀殺人,曹操後來就用在了禰衡身上,這一條可行嗎?計策沒問題,但計策是否有效要看對象,禰衡何人?一個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狂犬吠日的狂徒,這樣的人早晚會死在黃祖那樣的粗鄙武夫手裡。可是劉備仁義之名遍佈四海,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曹操自己不想落得殺害賢能的罪名,諸侯們就豬頭三?相比之下他們卻都厭惡曹操,有怎麼會甘心為曹操所利用?

  5. 想來想去,要不背上殺劉備的惡名,就不能讓別人看出是曹操本人或者利用別人殺的劉備,劉備最好能“自殺”。這是個美夢,可惜也只是個夢。因為劉備天下梟雄不是荀彧一樣的脆弱書生,看到一個空盒子就會自殺。劉備的生命力堪稱“三國小強”。徐州之戰打不死,當陽之戰死不掉,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卻也不能直接要了劉備的性命。劉備一生屢敗屢戰,但卻屢敗屢戰,這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此等人物豈會自戕。

沒必要

這可以算作曹操自己為不殺劉備找的一個聊以自慰的理由。

那就是此時的劉備還不成氣候。

一個英雄想要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是不容易的。

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在少數,但其中絕大多數都一生鬱郁不得志,落得英雄空老的悲慘命運。

這一點曹操時很清楚的,一個英雄想要成氣候,就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

光有個人能力是不行的。在諸侯爭霸中,他還必須要有一塊用武之地。

光有崇高理想是不夠的。在三國亂世裡,他還需要能有人才幫助他規劃一個實現的藍圖。

而此時劉備可謂一無所有,即使是一個人有英雄的潛質,若是得不到機遇,他又怎麼能成就英雄的事業呢?

所以這樣的“英雄”此時殺了麻煩,不殺以後也未必麻煩,那還是就不麻煩了吧。

總結

所以曹操如此選擇的原因就是:曹操顧忌此時殺害劉備的政治影響,又沒有合適殺劉備的條件,再加上存了劉備未必成事的僥倖心理,最終放走了劉備。

我們看待歷史、理解歷史人物,要站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去理解他們的選擇,對於未來,誰也不能未卜先知。

所以曹操當時不知道,此時放走的劉備將在數年之後得到“臥龍”的出山輔佐,從此時來運轉,如魚得水。

也想不到,等到自己和劉備下次再見面時,這個屢戰屢敗的劉備將在漢中擊敗自己,然後導致自己有生之年不能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