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的蒙古文字博物館,也是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文字博物館之一。
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蒙古王府院內,建築面積1148㎡,展廳總面積252㎡。館藏文物、展品約500件。是集收藏、展覽、研究、學習、交流為一體的蒙古文字專題性博物館。由總序廳、《輪迴千載》右翼廳、《藍色乾元》中正廳、《胡笳之音》左翼廳、《廿位薛禪》院牆浮雕、《不朽豐碑》院落碑林等四廳二景組成。
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之所以建在奈曼,是因為塔塔統阿是乃蠻人,和今天的奈曼人屬同一部落人。有史為證:根據《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傅》中的《奈曼部縂傅》裡寫道:“元太祖嘗偕其弟哈布圖哈薩爾,平奈曼部,詳見元史。太祖十六世孫,圖嚕博羅特三傅至額森偉徵諾顏,即以為所部號,子袞楚克嗣,稱巴圖魯臺吉,服屬於察哈爾。”
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塔塔統阿被俘,他的最大功績是以回鶻字母為基礎創制蒙古文字。塔塔統阿原是乃蠻部太陽汗的大臣,掌管金印、錢穀,被俘後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欣賞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於是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以畏兀字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採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
塔塔統阿創制的蒙古文字,適應了蒙古民族政治、經濟、軍事發展的需要。成吉思汗從此開始發佈用本民族文字書寫的詔書,蒙古官員們開始用文字來登記戶口、記錄所辦案件、編制法令。蒙古軍隊中開始設立“必閣赤”,也就是書記官。蒙古文字的出現,對於蒙古民族的團結、穩定和增強民族凝聚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蒙古民族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的蒙古文字的產生,在大蒙古國歷史上是一個創舉。就在塔塔統阿創造蒙古文的30年後,反映蒙古族歷史的文學鉅著《蒙古秘史》得以書面形式出現,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頒佈《大扎撒》和《青冊》。13—15世紀間,在橫跨歐亞大陸的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和帖木兒帝國也一度採用回鶻蒙古文作為官方文字。這種回鶻蒙古文,在16世紀又被改造成滿文、錫伯文,被中國其他少數民族採用。古老的回鶻蒙古文字,經過14世紀初及後人的改革,在書寫上、語法上和讀音的準確性上愈加完善,一直被蒙古族人民延續使用800多年到今天。可見塔塔統阿創造的回鶻蒙古文字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深遠。
塔塔統阿蒙古文字博物館的建成,為研究北方各民族語言文字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探索的平臺,為大學和研究機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文字研究基地。
總序廳採用蒙漢兩種文字概括地介紹了北方民族及蒙古族創制並使用五大系廿餘種文字,以蒙古畫及皮雕藝術的形式,突出展示了成吉思汗與塔塔統阿的會見,在蒙古帝國、四大汗國範圍內全面推行回鶻式蒙古文的情形。
《輪迴千載》廳主要通過古石硯、古鎮尺、古西夏文印章、古西夏文銅字模等古代北方民族文房用品珍貴文物,展示並介紹作為文字雛形的巖畫及北方民族曾使用的匈奴突厥文、梵藏文、粟特文回鶻文、阿拉伯波斯文及漢文五種體系文字。
在《藍色乾元》廳,有鎮館之寶——《蓮花生大師廣傳(寫本)》,其作者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文成公主之子)之妃益西措堅於公元800年左右以梵文書寫。對學習研究北元書法和北元蒙文正字法和語法,尤其是研究豐富古代蒙古語詞彙來講,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貴文獻。此廳展覽的古籍《格薩爾王傳》是清康熙55年(1716年)木刻版,屬珍貴文物。該展廳通過古籍展示了塔塔統阿創制回鶻式蒙古文,教貴胄子弟和適齡兒童學習,在全國範圍內普及蒙古文的豐功偉績,以及蒙古帝國和北元時期創造的文化奇觀。
《胡笳之音》廳主要通過展示清宣統三年銀幣鑲嵌印泥盒、蒙文理藩院則例、求福石碑、清代刻蒙古文字建築瓦當等珍貴文物,敘述清代和民國時期創制諸文字及改進回鶻式蒙古文情形,簡介這一時期取得的文化成就。
廿位薛禪院牆浮雕景觀以浮雕形式介紹了塔塔統阿、八思巴、搠思吉斡節兒等二十位蒙古文化歷史名人之事蹟。
二十四座(四座大碑、二十座小碑)天然石材雕刻石碑形成《不朽豐碑》院落碑林景觀,刻畫古代經典碑銘內容和經典文獻選段,富有文化研究及書法欣賞價值。
(來源於活力奈曼,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