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前几天妈妈邦的小学交流群里面,有妈妈说出自己对孩子的担忧:觉得孩子最近好胜心很强,做事总是要求做到完美,当做不好的时候,会发脾气,无论家长怎么劝说,孩子似乎听不进去。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父母的赞扬。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看问题容易钻牛角尖,比较极端和情绪化,所以好胜心表现得特别强烈。孩子“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会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比如,妈妈批评孩子画画不认真,不如隔壁的小朋友画的好,听到这话孩子干脆就不画了。另外一种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或是做什么事情比不过别人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宣泄。


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好胜心包括敢于竞争、力求取胜、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好胜心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有了好胜心,就会不断地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并且在这种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取得进步。同时,孩子又能通过这种好胜心,促进自己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但是,好胜心强的孩子做事往往求胜心切,一旦失利不能取胜时,便不能承受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产生种种问题。这样的孩子难以承受挫折,一旦输于别人,容易情绪低落、颓废,难以客观看待问题和汲取教训,一旦取得了优势又容易骄傲自满,盲目自信,难以取得大的成就。好胜心也是滋生自私、嫉妒、虚荣、心胸狭隘的土壤。所以,怎样教育好好胜心强的孩子就成了许多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避免极端思想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输不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不要对孩子一时的成败斤斤计较,赢了就把孩子大加夸奖,输了就骂孩子“笨”,责怪、嫌弃孩子。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所以,很多家长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并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是一无所获,一无是处。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家长应该教育他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挫折。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实例和成功榜样作为范本,让孩子懂得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从挫折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让孩子休息一下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如果孩子因为做不到某件事,或者在游戏中屡屡失败而导致发脾气,哭闹时,不如先让孩子休息一下,等情绪好了再继续或明天再做。冷静是平伏情绪最好的办法。当然,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最好也保持沉默,任由他发泄。等孩子情绪平伏后,再和讨论一下刚才的表现以及引导他所谓比赛和游戏的真正目的和意思是什么,输赢并不代表什么,参与了认真完成才是真正的目的。


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竞争无所不在,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例如比赛搭积木、踢球等。一开始,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渐渐也要让孩子尝试“输”的滋味。还应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感受竞争,积累经验,提高适应力和抗挫力。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气,而是应该激发起自己的干劲,敢于和对方展开竞赛。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向他学习,你要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下次有信心赶上或超过他,对方对自己也应该是这样的态度,最终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大家之间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竞争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个人都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设身处地感受一下别人的心理,别人也付出了努力,也跟你一样希望取得大家的肯定,如果你是他,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呢?那么,也请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吧!而且,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是不同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天赋、成长环境不同,所擅长的地方当然不一样,所以,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


怎样和自尊心强的孩子好好沟通?


避免强势的对话态度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阻止、指示和批评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3个元凶。要是在有这3个元凶的对话中施以强压式的态度,则会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强势的对话态度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影响到他们的正常成长。而且,在受到强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对话时一定注意保持一致性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在每个家庭里,对于能做的事以及不能做的事的定义不尽相同,对于礼仪的要求也不相同。但是在同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必须具有一致性,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混乱。


注重实践和沟通

孩子好胜心强 该如何引导?

实践是件非常难的事。因此,需要父母不断地努力。要是想知道自己改得正不正确,可以问一下孩子:

“爸爸这样跟你说话你觉得开心吗?”

“妈妈这样做你觉得开心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