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湛江特呈島南三島陳氏來源大解說,屬於湛江玉湖陳氏乾塘三甲

陳文龍是湛江玉湖陳氏先祖,陳經(伯鎮)是乾塘陳氏始祖,悅德公是乾塘三甲先祖。特呈島陳氏屬於乾塘三甲。

粵西湛江特呈島南三島陳氏來源大解說,屬於湛江玉湖陳氏乾塘三甲

乾塘三甲祖祠

陳文龍是特呈島陳氏太祖,胡公滿第九十六世孫,籍居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義井村。其行德兼備,文武雙全,南宋時被欽定為鼎甲狀元,當官忠於職守,擢為節度判官,參知政事(左丞相),抗元英雄。南宋末年國基動搖,元兵不斷乘勝追擊進攻,加上朝中一些奸臣從中作梗,叛國投敵,國家處於搖搖欲墜。在元軍進犯興化城時,陳文龍率領兒子夢雷、夢祥、夢麟、侄子陳瓚全力抗敵,在戰鬥中不幸被俘,元軍勸陳文龍歸降,但其寧死不屈,後被解送杭州途中,忠烈之情不改初衷,不吃一人之粟,絕食而亡。

南宋亡後,陳文龍後裔南遷嶺南,經南雄珠璣巷向南流徙。有的至粵中的中山、順德,有的跟隨跨海人流到海南等地。後因當地瘴氣太盛,又有部分返回人粵西高涼等地。元延祐二年(1315年),陳文龍第四子陳夢麟的長子陳彝誠(陳八宣)三子陳伯鎮(乾塘陳氏始祖一世),授化州教諭,晚年感悟先祖南宋末狀元、左丞相陳文龍公,位極人臣,尚不能保國終命,淡泊之志萌生,遂致仕而歸,順鑑江而下至南海之濱,擇一草莽之地,墾殖成一處大村莊,命名為乾塘村,至悅德公一代,其派分四個甲:即真卿三甲、漢卿八甲、世卿七甲、伯卿五甲;以及悅美公派下分兩個甲,即伯鎮二甲、子壁四甲;共六個甲系。

明永樂三年(1405年),乾塘一世祖陳伯鎮五世孫陳即明,從高州府吳川縣乾塘攜陳文裕、陳文禧、陳文裼、陳文禮等四子定居特呈島(時稱特呈山),為特呈島村民之開山始祖。陳即明卜居特呈島後,長子陳文裕和四子陳文禮留居特呈島東、西兩村。

二子陳文禧(乾塘陳伯鎮六世孫)遷居南三島田頭村。田頭村陳氏小宗門口楹聯中寫有“支自流分開源直向乾塘接”“一為數始萬千皆本特呈來”,橫批“支同爵一”。至今田頭陳氏發展出了田頭村、田頭圩、田頭橫、田頭寮、雷錫村、沙頭陳氏、沙頭寮陳氏、沙腰陳氏、圍嶺陳氏、竹根陳氏、嶺腳陳氏、 藍田陳氏、蛇陳氏、湖光山豪村等14條村(圩)。

粵西湛江特呈島南三島陳氏來源大解說,屬於湛江玉湖陳氏乾塘三甲

南三島田頭陳氏小宗

三子陳文裼(乾塘陳伯鎮六世孫)遷居乾塘梅魁村(今為乾塘鎮梅魁村和大屋頭村等),後來又有一支遷居南三島光明陳村。

特呈島原有東村、裡村(西村)、新屋村、坡尾村、後場村、北宮村、北邊門村、坑尾村、坡尾東村等9個自然村,1952年調整為東村、裡村、新屋村、坡尾村、後場村、北宮村、北邊門村等7個自然村。


粵西湛江特呈島南三島陳氏來源大解說,屬於湛江玉湖陳氏乾塘三甲

特呈島陳氏宗祠

陳文裕居住特呈島東村的子孫,至2012年已繁衍三十一世。移居島外居住的有:

赤坎區文章村;麻章區湖光鎮臨海西村、塘北村;霞山區溪墩村;坡頭區南三島山塘村:東海島陳及北

邊村、後邊村、牛牯灣村:遂溪縣黃略鎮黃略西村、廉州村等村莊:徐聞縣錦和城內村。

陳文禮居住特呈島西村(今為裡村、新屋村、坡尾村、後場村、北宮村、北邊門村)的子孫,繁衍三十一

世。移居島外居住的有:霞山區百儒村;東海島陳及後邊村、北邊村、油村:坡頭區乾塘鎮窖口村;遂

溪縣黃略鎮平嶺村等村莊:雷州市新島宅園村、龍門村、調爽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