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臣和武將哪個對歷史進程起的作用更大?

如果這不是假如


三國時代是個英雄輩出的亂世,若論誰對歷史進程起的作用更大,我覺得非劉備莫屬。三國時代有三大戰役可以說是影響了歷史進程: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而後二場大戰都與劉備直接有關。劉備是赤壁大戰三極中的一極,戰後是勝利一方奠定了孫劉聯盟共拒曹操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夷陵之戰劉備是失敗者,他破壞了諸葛孔明為其定下的隆中對的計策,使孫劉聯盟召到了瓦解,夷陵之敗對蜀漢是致命的,為日後蜀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起事於黃巾禍亂的亂世。劉備從織蓆賣履的小販到蜀漢的開國皇帝,可以說是文武全才,三顧訪賢於隆中,定策問計於茅廬可謂是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一代名相諸葛亮的出山,到蜀漢後期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到劉阿斗的樂不思蜀都與劉備生前有莫大的干係,所以我選劉備。


張雪友友


滾滾長江水,淘不盡三國英烈的風采。

三國謀士如雨,名將如雲。

三大戰役,以少勝多,青史留芳。見證了足智多謀,運籌於帷幄丶決勝於千里。

無數對決,驚天動地,馬超大戰許褚三百合;長坂坡,趙子龍七進七出;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張翼德喝斷當坡橋;呂溫侯轅門射戟;小霸王與太史慈短兵相接;張文遠威震逍遙津;鄧艾奇襲陰平關…展現了龍騰虎躍,氣衝霄漢。

縱觀三國,文臣謀士充當了主角,略勝一籌。前三國,曹操身邊謀士雲集,荀彧丶郭嘉等善於策劃,為曹操官渡大捷丶平定北方,奠定基礎。

赤壁大敗後,曹操痛泣:要是小郭在,我就不會蒙恥了!

曹操死後,三國鼎立。中三國幾乎是諸葛軍師獨領風騷:安居平五路,連上《出師表》,六伐中原。

可惜,將遇良材,諸葛亮遇到了司馬懿。

雙方對峙,諸葛亮魂斷五丈原。

後三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氏兵多將廣,收了蜀,代了魏,克了吳,三國歸於晉。


夏雨風


答題前,先說個觀點。

三囯時,中囯還沒有文武分道。所以,並沒有文臣與武將的分界線概念。凡能為臣的,基本全能,能文能武。

故而,只能說,三囯人物,哪個對歷史進程起的作用更大。

而歷史進程,本就是由眾多人物驅動而形成事件的,正所謂,人民創造歷史。

要說誰起的作用更大,這事真不好說。因為,都是相互作用,缺了誰,都有可能改變歷史進程。

比如,決定歷史走向的官渡之戰。曹操連夜突襲烏巢,燒了袁紹大軍的糧草輜重屯集地,使得袁軍全面潰敗。

那麼,是做出突襲決定的曹操作用大,還是連夜奔襲,蹈白刃、冒矢石,拼死攻擊的五千士卒作用大?

(1)若無曹操決斷,任兵卒再精銳勇武,也會抓不住戰機,從而坐等敗亡。

(2)若兵卒不精,將吏臨陣不奮勇。那麼,任曹操神機妙算,兵法如神,又豈不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仍要一敗塗地?

所以,真難以定論!

而就三囯人物對歷史進程起的作用。將天下三分的曹、孫、劉三家,自然是有定鼎作用的。

曹操與孫堅父子,劉備等,就不說了。

這兒舉幾個,對改變歷史進程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1)王允不赦免涼州軍,與賈詡說李傕郭汜四將

當王允收服呂布,誅殺董卓時,三囯諸侯割據之態,尚未真正形成。

劉備還是個寄人籬下的縣令(三囯時代的郡縣令、守,都是可以為將的,所以,那時沒有文武之分的)。

曹操也尚未完全自立,仍依附於袁紹名下。

董卓一死,作為天下驍銳的涼州軍團,各級將軍人人震恐,紛紛上表向朝廷請罪。

那會兒,若王允赦免了涼州諸將,並收之為朝廷爪牙。再發明詔,徵天下能吏,就如曹劉般,還沒有成為梟雄的人傑,進京輔助皇帝。那麼,歷史會否不一樣?

然而,王允沒這樣做,他怒斥涼州軍派來的請罪使者,並宣稱,要將之全體誅殺。

涼州精兵,盡握於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將之手。朝廷不赦,四人大驚。然後四人恐懼之下,欲解散部隊,棄軍各自潛逃回鄉。由此可見,朝廷威儀仍很強。

而時任軍中校尉的賈詡急了,因為他也在誅殺名單上。

於是,賈詡勸說四將曰:公等各擁強兵,若棄軍而逃,便猶如猛虎失爪牙。他日,一鄉中亭長,就可將公等縛之下獄。今朝廷不下明詔,就殺董太師,屬於亂命,我正可以此為由,興師問罪。

四將一聽,大有道理,頓時茅塞頓開。於是,聚兵攻長安,擊敗呂布,殺王允。

從此後,朝廷最後一絲威儀,蕩然無存。漢室徹底的一蹶不振了,也拉開了三囯的大幕。

程昱勸曹操

陳宮等趁曹操伐徐州時,勾連呂布,襲取兗州。曹操與呂布交戰,數次大戰,不利。又值饑荒,軍中缺糧。

於是,曹操起了前去徹底投靠袁紹的念頭,並將把妻兒先行送往河北。

程昱得知後,力諫曹操,制止了這事。否則,這三囯史,是否會改寫?

【程昱勸諫原文】

程昱問太祖曰:“竊聞將軍欲遣家,與袁紹連和,誠有之乎?”

太祖曰:“然。”

昱曰:“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據燕、趙之地,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韓、彭之事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

太祖乃止。

若無程昱力諫,曹操這一回,就真的由依附袁紹名下,正式變成袁紹的部屬了。如此,主臣名份一旦正式確立,那就再自立就難了。因為在漢代,背主之名,可是很要命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

這事就不詳述了。從此後,諸葛亮出現,使得本如流寇一樣四海飄蓬、無立足之地的劉備,變成了一個凡事皆有步驟、計劃、策略的,有條不紊的軍事政治家。

滿寵沉白馬立誓,死守樊城

關羽北伐,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當於禁的大軍覆滅後,曹仁覺得頂不住了,準備棄樊城而逃。

而當曹仁正欲棄城時,戰前奉命來助曹仁的奮威將軍、汝南太守滿寵,堅決制止住了曹仁的撤退計劃。併為其分說利害,以堅其志。

滿寵謂曹仁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為國家有也。君宜待之!

於是,曹仁決定固守樊城,與城共存亡。

而軍中士氣低迷。滿寵召集軍士,自沉白馬,立誓,以示將與眾人死戰不退。於是,眾人振奮,有了堅守之心。

由此可知,如果無滿寵,樊城則必失。樊城失了,那襄陽也不保了。

那麼,東吳也不一定敢襲荊州了。而且,就算荊州遇襲,關羽據襄樊之地,仍有可為,至少不會窮途末路了。那樣的話歷史走向,豈非又不一樣了?

滿寵這人,演義中只是曇花一現。連環畫中也是個文人形象。歷史上卻半生在做著將軍,大半輩子,都在魏國的南方邊境領軍駐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